一年生柔软草本,高5-10厘米。茎肉质,极细弱,自中部有,对生的短分枝,稀不分枝,中部常有一对近圆形、顶端深凹的初生叶。产四川西南部(木里)。生于林下岩石处,海拔2800米。
中文名称 | 柔茎凤仙花 | 拉丁学名 | Impatiens tenerrima Y. L. Chen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龙胆目 |
科 | 凤仙花科 | 属 | 凤仙花属 |
种 | 柔茎凤仙花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人工引种栽培 |
生长于海拔2800米的林下岩石处。
本种茎极细柔,中部常有1对对生、近圆形的初生叶。子房顶端具4裂,这在已记载的种中非常奇特。它可能与高山凤仙花 I. nubigena W. W. Smith 近缘,但花较大,黄色,翼瓣几有柄,极长,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长渐尖,上部裂片长于基部裂片的3倍,下部长圆状披针形,向顶端伸长成长达18毫米的狭线形,与后者容易区别
叶互生,薄膜质,具柄,卵形或宽卵形,长1-3厘米,宽 (0.8) 1-1.7厘米,短尖且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无腺体,边缘疏生粗圆齿,侧脉3-4对。总花梗腋生,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常下垂,具1花,花下面仅有1苞片,苞片近膜质,卵形,长2毫米,宽约1毫米,渐尖,具1脉,宿存。花较小,长8毫米,黄色,唇瓣褐紫色,侧生萼片2,薄膜质,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宽2.5毫米,具小突尖,中肋背面有中部略肿胀的狭龙骨状突起;旗瓣近圆形,淡白色,径约8毫米,基部微心形,中肋背面具狭龙骨状突起,具内弯的喙尖;翼瓣近有柄,长达25-30毫米,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渐尖,上部裂片较宽,长于基裂片的3倍,下部长圆状披针形,向顶端伸长成长17-18毫米的线形,背面有斜三角形反折的小耳;唇瓣舟状,长4-5毫米,基部肿胀,圆形,无距,具紫褐色条纹,花丝狭线形,长4-6毫米,花药钝。子房纺锤状,长4毫米,顶端具明显4裂,蒴果未见。花期8月。
凤仙花是草质直立茎,产自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
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草本茎。
凤仙花属于一二年生草花,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应性强,移植也易成活,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每天应浇水2次,雨天注意排水,总之不要使盆土过于干燥或积水。很好养的,我在自家花圃里随手撒在...
产于四川西南部(木里)。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