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是属于胶体化学范畴,而胶体化学(colloid chemistry)狭义地说,是研究这些微小颗粒(胶体颗粒)分散体系的科学,通常规定胶体颗粒的直径大小为1-100nm(也有人主张1-1000nm)。并把直径为1-100nm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里的分散,并且分散相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有明显物理分界面的称之为胶体分散体系。溶胶是多相分散体系,在介质中不溶,有明显的相界面,为疏液胶体。
中文名称 | 溶胶 | 特点 | 粒子大小在1—100nm范围 |
---|---|---|---|
属性 | 胶体化学范畴 |
为了得到溶胶,我们需要制备与净化。
由于制备溶胶要求分散质以交替状态分布于介质中,而且这种分散体系能在稳定剂存在下能够稳定下来。从粒子大小看,由于溶胶粒子小于可滤出的粒子,而大于一般溶液的小分子,故可采用两种途径达到:将大块物质利用胶体磨等手段,磨成直径0.1-1μm的粒子,即分散法;或使更小粒子凝聚成胶体粒子,即凝聚法。
分散法:可以采取机械研磨,超声作用,电分散或化学法等。
凝聚法:使小分子聚集成胶体粒子最简单的办法是更换溶剂法,例如将乙醇的硫磺溶液倒入水中,形成硫磺的水溶液;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产物。在此,难溶性化合物从饱和溶液中吸出的过程中,使其停留在胶粒大小阶段。因为晶体粒子成长决定于两个因素:晶核生长速度W和晶体生长速度Q,所得粒子分散度与W/Q之比值成正比,那些有利于晶核大量生长而减慢晶体生长速度的因素都有利于溶胶形成(不利于得到大晶体)
用各种方法制得的溶胶都会含有一定的电解质分子或离子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因而需要净化。一般有两种方法:
透析法:利用溶胶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分离出电解质。透析时将溶胶装在透析袋中,并将其放入流水。长时间后,大部分电解质穿过膜随水流去。可以通过检查膜外流水中的离子来监视透析情况。
超过滤法: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用半透膜代替滤纸,在减压或加压下使得溶胶过滤,可以将溶胶与其中小分子杂质过滤开来。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由于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光与物质的作用与光的波长和物质颗粒大小有关。当溶质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发生光的反射,无丁达尔现象;当溶质粒子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如胶体溶液,则发生光的色散而产生丁达尔现象。
习惯上,把分散介质(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分散体系称为液溶胶或溶胶(sol);分散介质为气体的分散体系成为气溶胶,介质为固体时,称为固溶胶。
液溶胶是指通过水解和聚合作用,形成的有机或无机的纳米或微米级的粒子,这些粒子通常带有电荷,并由于电荷作用,吸附一层溶剂分子,形成由溶剂包覆的纳米或微米粒子,即胶体粒子,这些胶体粒子由于带有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溶剂中,即形成溶胶;胶体粒子由于失去电荷,或者包覆在外圈的溶剂层被破坏,胶体粒子发生聚合,溶胶发生固化即形成凝胶。
气溶胶是指粒径在纳米尺度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漂浮在气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如雾霭就是一种气溶胶,是由固态纳米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所谓溶胶就是胶体溶液,是由分散质的细小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物系。溶胶的分类由分散介质来决定(也就是溶液中的溶剂),如果是气态介质,就是气溶胶;液态介质,就是液溶胶;固态介质,就是固溶胶;大部分溶...
1;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天空中的云、雾、尘...
回答后没有得分,太郁闷了,不过还要告诉你,江西新余做气溶胶的最多
溶胶一般有三个特征:
因为溶胶的胶粒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总是有聚集成更大的颗粒的倾向。当颗粒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沉淀,所以他是不稳定的。溶胶中粒子合并、长大这一过程叫做聚沉。聚沉可以有各种原因,其中电解质的作用人们了解的最多。
溶胶对电解质很敏感,加入极少量的电解质就可以引起溶胶聚沉。电解质的聚沉能力用聚沉值表示。聚沉值是一定条件下刚刚足以引起某种溶胶聚沉的电解质浓度,一般用 mmol/dm³ 表示。
研究发现,决定电解质的聚沉能力的是电解质中与溶胶电荷相反的离子的价态,而离子种类则影响不大。
c/ mmol/dm³ | c/ mmol/dm³ | c/ mmol/dm³ | |||
氯化锂 | 58 | 氯化镁 | 0.72 | 三氯化铝 | 0.093 |
氯化钠 | 51 | 硫酸镁 | 0.81 | 三硝酸铝 | 0.095 |
氯化钾 | 50 | 氯化钙 | 0.65 | 三硝酸铈 | 0.080 |
硝酸钾 | 50 | 氯化锌 | 0.69 | ||
稀盐酸 | 31 | ||||
苯胺盐酸盐 | 2.5 | 硝酸联苯胺 | 0.87 |
由表可见,一价、二价三价无机离子的聚沉能力的差别。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由异号离子的价态决定,价态越高聚沉能力越大。这一规律称为叔尔采-哈迪(Schulze-Hardy)规则。
两种电解质的混合物对溶胶的聚沉的研究指出,两种与溶胶粒子相反电荷的离子对溶胶的聚沉作用有时有加和性,有时又是相互对抗的。例如,向As2S3负溶胶中加入少量的LiCl后再加入MgCl2使As2S3聚沉,发现这时MgCl2用量远远大于单独使用MgCl2。说明锂离子和镁离子对于As2S3聚沉作用是彼此对抗的
两种溶胶仅以某一特定比例混合时才会完全聚沉,将极少量的一种溶胶加入另一种溶胶并不发生聚沉。具体特定比例的存在原因仍在研究。
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溶胶体系不是真正的稳定体系。分散相具有极大的界面,因此具有极大的表面能。但是为什么短时间内小粒子不会自动合并使得体系能量降低呢?粒子是在不停地做布朗运动,所以重力、沉降、对流都足以使得粒子之间具有许多相遇的机会。早期的工作就注意到带电是溶胶的稳定性的来源,同一种溶胶的胶核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包围着胶核粒子的双电层会阻碍粒子的充分接近,因而聚沉受到阻碍。另外吸附层中离子的水化作用使得胶体被水包围,也会阻止胶粒之间的相互接近,因此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溶胶 -凝胶法论文: SiO_2-Al_2O_3/ 环氧树脂等离子喷涂涂 层复合封孔层的制备与研究 【中文摘要】等离子喷涂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技术进步和生 产应用发展很快 ,喷涂的涂层形成速度快、可以作为热喷涂的原材料 非常广泛、喷涂效率高、涂层的性能良好、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等 优点在材料表面工程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喷涂本身的性质 , 涂层不可避免存在孔隙 ,使它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降低孔隙 率、提高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必须对涂层进行封孔处理。 本文采 用封孔剂对涂层进行封孔处理。 由于有机封孔剂耐热性差、 具有挥发 性和可燃性、污染环境等缺点 ,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所以近年来无机 封孔剂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本文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 SiO2-Al2O3 溶胶封孔剂 ,用浸渍 -提拉法对等离子喷涂涂层进行封孔处理。 通过数 字粘度仪、 TG-DSC、XR
通常指含有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的气溶胶。 微生物气溶胶按其形成组分可分为病毒气溶胶、细菌气溶胶和真菌气溶胶。
生物性气溶胶具有以下特点:①气溶胶中病毒、细菌的浓度较雾化前母液的浓度高。②气溶胶中病毒、细菌的死亡速度通常有2个阶段,气溶胶形成最初几秒钟内死亡较快,约有半个数量级的微生物遭到灭活。此后的死亡速度较慢并受微生物种类、性质和气象条件(相对湿度、日照、温度等)影响。③生物性气溶胶可因风向、风速而飘离其原发地区。细菌性气溶胶可扩散至下风向1km处仍保持其生物活性;肠道病毒在下风50m处也可检出。
微生物气溶胶是一种特殊的气溶胶,是由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它们的副产物。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直径在0.02-0.3μm,虽然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但在没有寄主细胞的条件下仍可附着在如呼吸道分泌物等液滴上形成病毒气溶胶而通过空气传播,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如流感、腮腺炎、麻疹等;细菌气溶胶通常是单独存在或由其他粒子所携带,病原性细菌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真菌气溶胶常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室内环境中的霉菌等易导致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微生物气溶胶可如细颗粒物一样,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在呼吸道甚至肺部中阻留或沉降,其生物活性又使得微生物气溶胶较普通气溶胶对人类威胁更大。
2020年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不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病毒传播途径有这样的表述——“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另据国家卫健委网站2020年2月8日发布疫情问答,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染的。
冯录召建议:
大家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手绢或者用手肘遮住口鼻,尽量扭身躲开别人,这样能够防止飞沫喷溅到更远的距离;
跟其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在通风环境中,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但仍应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这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防护措施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正确佩戴口罩防护飞沫,足以保护普通公众不被传染,大家不必恐慌。
2020年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在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成都预防医学会会长张建新称,即便是气溶胶传播,它和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基本相同,隔离,还要戴口罩、洗手、通风,手段是一样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按照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提出的措施,很好地落实下去,做到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做好所有的防护措施,也能够有效的预防。 2100433B
气溶胶化学又称大气气溶胶化学或大气颗粒物化学,是大气化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分布、运输、消除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化学组成的变化,存在状态的特性、粒度谱的演变及其与大气现象的关系等。许多大气污染现象都直接或间接与气溶胶(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行为有关。在污染大气中通过复杂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会产生气溶胶,如光化学烟雾反应产物可生成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二氧化硫爱气溶胶表面可被催化氧化(因表面含有铁或锰等过渡金属)而产生硫酸盐,或发生气相氧化生成硫酸盐气溶胶(颗粒物,二次污染物)。后者可能远距离迁移,在几百公里上空沉降(干沉降)或被雨水冲刷(湿沉降)抵达地面,从而造成土壤、水体的酸化,影响植物、水生生物的生长,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的酸雨危害,就是由硫酸盐气溶胶造成的。我国的燃料结构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已成为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和烟尘颗粒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传播、转化,都会造成环境与生态的危害。
据颗粒物的物理状态不同,可将气溶胶分为以下三类:
(1)固态气溶胶——烟和尘;
(2)液态气溶胶—— 雾;
(3)固液混合态气溶胶——烟雾;(烟雾微粒的粒径一般小于1μm)
气溶胶按粒径大小又可分为:
(1)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m3/min)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 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它是分散在大气中各种粒子的总称。
(2)飘尘,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称为飘尘, 其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飘尘是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3)降尘,降尘是指粒径大于10μm, 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的微粒。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4) 可吸入粒子 (inhalable particles,IP),可吸入粒子是指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IP定为粒径Dp≦10μm的粒子,这里的Dp是空气动力学直径, 其定义为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率的,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直径。它反映出粒子的大小与沉降速率的关系。所以可以直接表达出粒子的性质和行为,如粒子在空中的停留时间,不同大小粒子在呼吸道中沉积的不同部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