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可达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
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
软粘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会增长。
饱和软粘土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以及土层的固结,土的抗剪强度也将会随之增长。2100433B
流体在土体孔隙中的流动特性。它是土的主要力学性质之一。土渗透性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这是因为:①土木工程、水文地质、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许多课题都与土的渗透性密切相关;②土的三个主要力学性质,即、...
一本供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或“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用的教科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系统阐述了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的应力和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及挡土墙和土坡稳定...
土力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地基与基础有什么区别 谢谢
土力学主要讲述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稳定等力学特性;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主要讲述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稳定等力学特性,以及基础的设计施工等内容。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最终都是由地基土来承受的。基础:承上启...
石灰改良膨胀土力学性质的研究——膨胀土主要是由强亲水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的,是具有膨胀性、多裂隙性和超固结性的高塑性粘 性土。在铁路施工中,膨胀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土,必需进行改良。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来讨论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性 质在各...
以镇江市蛋山堆山工程为背景,对填土进行击实试验,得到该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分别为1.68 g/cm3、18.2%。当填土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击实后孔隙比最小,压缩模量最大,填土强度参数随含水量增大而降低。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填土压实后摩擦角比原状土要大,内聚力与原状土接近。分析表明,堆山工程竣工后填土内含水量大小应介于最优含水量和天然含水量之间,其永久强度也应介于2种含水量对应的强度之间。
软粘土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海相、泻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
2100433B
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海相、泻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软粘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会增长 。饱和软粘土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以及土层的固结,土的抗剪强度也将会随之增长。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围海造陆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真空预压法被广泛用于加固吹填土来形成陆域,经真空预压加固后形成的特殊软粘土地基其变形和变形控制问题对于后期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揭示施工期该类软粘土塑性流动变形机理,提出计算理论、方法和控制措施;建立孔压均化理论,探讨施工期软土变形速率对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揭示正常使用条件下软粘土地基的变形机理,建立吹填土地基特性的本构模型;基于地震、交通及波浪循环荷载的特征要素,建立荷载要素与软粘土动变形的对应关系;以室内试验及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软粘土的粘-弹-塑性模型,实现对地基长期沉降的有效预测;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围海造陆的工程实践,编制有关控制软粘土变形的技术规程。通过以上研究,揭示新近吹填成陆的软粘土地基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机理,提出相应的变形计算理论方法和控制措施,为围海造陆形成陆域的长期稳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