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建筑——文庙》是201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新。
儒家建筑——文庙
拼音题名
ru jia jian zhu — — wen miao
其它题名
2500年的精神殿堂 儒家文化的传承载体
并列题名
ISBN
978-7-112-15006-9
责任者
刘新编著
出版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时间
2013
中图分类号
K928.75
附注
摘要
本书作者实地考察了110多座文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儒家文化的殿堂——文庙建筑,从文庙的人文历史,规划布局形制,到主要建筑物,包括万仞宫墙、影壁、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以及附属建筑碑亭、敬一亭、尊经阁、文昌阁、魁星阁等,逐一深入进行了探讨。
建筑是从属于人类使用日的的,因此无论是政治、社会、宗教和仪式.种族的大规模活动和集体居住都构成了建筑的人文主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好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文化史在建筑上留卜了它最真实的记录。建筑在许多...
我就知道汉代有个白马寺,,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
您好!从我所了解的,这家房产还可以,想要了解更多,建议去官网看看望采纳,谢谢
坛庙自古以来就属于政治性很强的大型纪念建筑,体现的是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国子监作为元、明、清国学的最高机构,本身是封建王朝的一部分.孔庙是皇家官祭孔子的场所,体现了统治者对儒学的尊崇,而庙学合一则是借孔庙传播儒学,借孔子思想来教化国民.从国子监孔庙中可以感受到儒家提倡的克己复礼思想、审美文化意识及等级观念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也可以看到古代阴阳五行思想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文 庙 布 展 方 案 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 二零零九年九月 明清时期,天津文庙既是天津地区学宫所在,又是祭祀孔子的专门场所,同时也是天 津地区最大的,最具特色的儒学与传统文化传播载体,有着“中华双学第一庙”之称。孔 子思想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所以,在展览展示与举办相关活动之时,为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天津文庙拟举办与孔子思想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四个基本陈列: 一、《天津文庙府庙祭孔复原陈列》 (在府庙一线) 二、《大哉孔子展》(在新建展室) 三、《孝德展》(在县庙崇圣祠) 四、《文明之光 ——天津教育展》(在县庙一线) 一、《天津文庙府庙祭孔复原陈列》 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 1436 年),是明清两代天津地区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也是天 津学宫所在。清朝雍正年间,天津由卫升州再升府,天津文庙的规格也升为府庙,在府庙的西侧 修建了天津县庙,由此形成了府学、县学
《儒家建筑—文庙》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书籍,是由刘新编著的。
儒家建筑——文庙
拼音题名
ru jia jian zhu — — wen miao
其它题名
2500年的精神殿堂 儒家文化的传承载体
并列题名
ISBN
978-7-112-15006-9
责任者
刘新编著
出版地
北京
中图分类号
K928.75
附注
摘要
本书作者实地考察了110多座文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儒家文化的殿堂——文庙建筑,从文庙的人文历史,规划布局形制,到主要建筑物,包括万仞宫墙、影壁、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以及附属建筑碑亭、敬一亭、尊经阁、文昌阁、魁星阁等,逐一深入进行了探讨。
2100433B
不少影视剧中,古时文庙教学是严肃、刻板的场面。然而,近日在绵阳三台,考古专家发现了明清时期潼川府文庙的两处建筑基址,其中包括一个六角亭。专家表示,这透露出当时轻松教学、寓教于乐的信息。同时,大规模的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现身,在最近几十年的绵阳考古发掘中属于首例,这对研究古时三台的历史文化、城市结构、古代教育和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拆迁市场 挖出两处明清建筑基址
去年12月,三台县城老东门市场进行拆迁,工作人员施工中,在地底下发现了一些类似建筑基址的石头,因为三台县城有古城墙,施工人员怀疑这是文物,于是立即停止施工,上报当地文物部门。
这一信息经过层层上报,到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1月2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入场,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经过半个月的清理,现场轮廓初现,经专家初步判断,这是明清建筑基址。
18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清理发掘的明清建筑基址共有两处。其中探方一的内侧宽4.5米、长25米,东南方向有5个房屋柱头的柱础,为四柱三间的房屋规格。稍往北,是排列相对规整的六角亭的柱础,其中两个柱洞保存完整。柱洞下是方形石块,再下面则是条石。在六角亭遗存周边,还有其他构筑及石板铺设的路面。
距离探方一北向约100米处的探方二,也清理出一处建筑基址,长、宽约10米,保留有四个相对完整的柱础。从格局上看,也属于四柱三间的房屋格局。在柱础的条石缝隙间,还有部分瓷片、瓦块等物。
文庙现身 此处宋代开始就是繁华之地
现场考古发掘负责人介绍,根据现场暴露出的基址结构及其分布,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两处建筑基址是明清时期潼川府文庙的一部分,现存基址为明清时期遗存。
有地方史料记载,潼川府文庙始建于宋庆历(1041-1048)年鉴,明成化四年(1468年)重修,明末毁于战乱,仅存大成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复修、增修,雍正十二年(1734年)恢复潼川府后,定为府文庙。乾隆五十年(1785年)培修、扩修,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已有万仞宫墙,棂星门牌坊,泮池金水桥,戟门乡贤名宦堂、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和附属的府学、县学、文昌宫、奎星阁等建筑。文庙于何时被毁,史料则没有明确记载。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明清文庙基址,东去300米左右,是保存至今的潼川古城的东城墙。在清理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两处建筑基址范围内发现了宋代的瓷器碎片和明清时期的瓦块、砖头,而暴露出的基址也是层层叠叠堆砌而成,印证了历史上曾多次修复的记载。
考古工作者认为,此次清理发掘的基址所在区域,至少从宋代始建文庙开始就是主城区,属于繁华之地。同时,现场暴露的基址有明确的结构,这对研究三台的历史文化、城市结构、古代教育和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古人教学 不是影视剧中刻板的场面
绵阳博物馆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地方县志留存的潼川府文庙结构图可以看出,探方一中的六角亭基址应该是文庙范围内的奎星阁。但结构图中的奎星阁为四方亭,而基址遗存则是带围廊的六角亭,这二者是否属于同一建筑,或是画图者失误,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清理发掘的基址属于潼川府文庙内的建筑,这也是绵阳境内首次发现明清时期的文庙建筑基址。
对于这次发现的六角亭,考古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现场考古工作者介绍,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关于文庙教学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多是严肃、刻板的场面。六角亭的发现,很可能是古人倡导轻松教育的一个例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位专家在现场查看后也认为,地方府县建文庙有祭祀、行政教育两类,在文庙中建六角亭并非用于游玩、消闲,很可能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外交流或面对面解惑答疑的地方,透露出轻松教学、寓教于乐的信息。吴功斌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名儒家楹施行“仁治”,使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感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保证员工高涨的“情绪”,使每一件家居拥有完美的外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对待客户。本公司施行“礼”、“义”、“信”。礼貌待客,先义后利,诚实守信。为每一位顾客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