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人工林树种
桉树(EucalyptusrobustaSmith)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枯叶脱落的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南方主要人工造林树种,由于种植过于单一,破坏水源和生态环境,部份地区已禁种或限制种植。
泓森槐 ,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冠窄,托叶剌小而软,前2年有剌,3年以后剌基本脱落,叶色浓绿,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种市场潜力很大的速生丰产树种,其材质坚韧,耐腐蚀,可作为矿柱及建筑用材,也是制作家具、木地板的优质原材料。
泓森槐生长迅速,在满足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条件下,第一周年苗期可长高度4.5米以上,当年平茬苗高度达5米以上,三年年平均高生长量为2.8米,年平均地径生长量为3.52厘米。
泓森槐 通过了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良种认定,并定名为"皖刺槐1号",专家组一致认为,符合优良林木品种认定要求,授予林木良种证书,建议在全境范围推广。目前泓森高科在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全国多省市及地区开展区域试验,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级林木品种审定。
马尾松(拉丁学名:PinusmassonianaLamb.)乔木,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心边材稍明显。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年轮极明显,极宽。木射浅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干燥时翘裂较严重。
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慈利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一般在长江下游海拔600~700m以下,中游约1200m以上,上游约1500m以下均有分布。是中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
杉树的树干纹理直,结构细致,材质轻柔,耐腐防蛀,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方面。原产北美的巨杉,俗称"世界爷",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生物。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杉国家公园中的一株巨杉,高83米,树干直径10米,重约2800吨,相当于466只非洲象的总体重。它的树龄约为3500年。最高的巨杉树干达142米,中部径达12米。
人工造林 forest plantation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 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产过程。常作为人工造林的同义语。无林地系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滩涂地、沙荒地和废矿基地等,一般统称宜林地。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其优点是:森林成熟期缩短;立木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选择目的树种,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据树种特性和营林目的形成单层或复层森林结构;便于集约经营,保持较高的森林生产率;经营管理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
人工造林主要特点
人工林的主要特点是:
①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经 过人为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种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树木个体密度适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匀,避免了种内 竞争的消耗。
③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 构合理。
④生长整齐的树木个体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并且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少。
⑤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调控 人工林,以提高其生产力。(陈飞) rengong zoolin 人工造林(forest plantation)在无林地上,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如枝、茎秆、根等)进行造林。 而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森林时,则称为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中国木材 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人工造林(afforestation) (FRA 2000)有史以来无林地,或至少10年之内无林地造林。
人工重新造林(reforestation) (FRA 2000)曾有林地造林。
首先先说说雾霾:雾霾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尽量选择在10-14时外出.同时,要多喝水,少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减轻肺、肝等器官的负担.习惯骑单车、电动车上班或出门办事的人,尽量避开早晚交通拥挤的高峰时段,...
区别小叶紫檀人工林: 常说的新料就是指人工林,老料就是指野生林,人工林的特点是棕眼多,密度差,油性不佳,生长年轮明显,而印度野生林小叶紫檀密度非常高,棕眼很少而且很细,油性很好,没有明显的生长年轮。
碳汇林普通意义上来说就是碳汇林场,并无特指哪种树木。 因为森林具有功能碳汇,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总而言之,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
人工造林分类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经营目的和特点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5种。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整地的内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⑤合理密度。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⑥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作出综合判断。另一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
②良种壮苗。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
,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
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
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③细致整地。目的在于改善幼苗生长的土壤条件,也使造林施工易于进行。整地的内容包括造林地上的
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④精心种植。正确的造林方法和适宜的造林季节都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
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飞机播种造林。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采用较多。
⑤合理密度。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
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
⑥抚育保护。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包
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林业行
动计划》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三个阶段性目标,实施22项主要行动。
五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林业发展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结合,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
量相结合,坚持增加碳汇和控制排放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减缓与适应相结合
。
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
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
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
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22项主要行动:其中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包括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
林,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
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
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
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包括
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
保护区网络。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为了让拉萨及周边山体绿起来,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拉萨及周边造林绿化树种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拉萨地区造林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试验区的立地进行了分类及评价,据此选择了适宜该区域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型造林绿化树种主要以杨柳科、松科、柏科、蔷薇科及蝶形花科为主;(2)灌木主要以蔷薇科和蝶形花科为主。目前,拉萨地区的造林绿化效果总体上还不够好。因此,在树种选择上应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采购项目简介 : 1、本次采购项目为为翁源县防护林工程 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造林地点 位于坝仔、官渡、龙仙、江尾、周陂镇等,面积共 4000亩。其中:人工造林 2000 亩,补植套种 2000亩(以实际造林验收面积为准)。 2、工程建设期限:工程承包期限为一年, 2011年 2 月开始备耕, 2011年 4 月 30日前全面完成造林,造林后当年安排抚育一次;工程项目于 2011年 9月底最后验 收。 3、工程建设效果: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 95%。 4、本次招标采购的要求详见“招标项目内容”。 二、技术标准及工期要求: 1、林地清理 割带,带宽 1.2-1.5 米,保留造林地原有乔木、灌木,清除带内杂草。 单价: 30元/亩 完工期限: 2011年 2 月 25日前全面完成。 2、整地打穴 林地清理经林业局验收合格后进行打穴,采用穴垦整地,植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 不规则式随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人工造林项目划分和现地评价单元
4.1 人工造林项目划分
4.2 人工造林工程质量现地评价单元
5 人工造林工程质量评价要素和规定
5.1 人工造林工程质量评价要素
5.2 人工造林工程质量评价的规定
6 造林设计质量评价
6.1 造林工程总体设计
6.2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
7 造林施工质量评价
7.1 造林施工前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7.2 造林施工过程质量评价指标
7.3 造林施工后质量评价指标
8 造林实绩质量评价
8.1 造林工程质量测定
8.2 造林实绩质量评价调查方法
8.3 造林实绩质量评价指标
8.4 造林实绩质量评价办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人工造林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基本规定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作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人工造林实绩调查评价表2100433B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更新。人工造林更新对于森林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在森林的维护和更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根据不同立体条件和生长情况,采取不同的更新方式,在采伐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幼树。其次是严把质量关,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时要严格执行设计规程,设计密度要充分体现立体因子,林种和树种这三大主导因子。同时分布要均匀,对调查设计造林地选择要适当,要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安排造林树种。因地制宜地设计更新方式,在适宜的立体条件下,要优先考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力争降低资金的投入。
合理的整地是造林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是在上一年的雨季整地,次年再进行造林,也可以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一边整地一边造林。在整地的过程中,方法和规格的确定,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坡以上的地段要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上坡中部及二百米以下的地方要采用鱼鳞坑和水平阶整地。上坡下部的地段要采用窄幅梯田整地。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而且造林的过程中也要选准时机。一般雨季是造林种植的最好时机,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是能够在栽培后下雨,并且能够有连续的几天阴天,就会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在一般的情况下,造林的时间最好是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是在栽培当天的暴晒时间。再加上经过一个夜晚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也要忌在无降水或者降水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康宁、王春峰、刘道平、史常青、周志峰、陈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