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热处理工艺方法600种 | 作 者 | 马永杰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2月1日 |
页 数 | 381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22018946 |
版 次 | 1 | 字 数 | 613000 |
正文语种 | 中文 |
本书主要介绍了整体热处理工艺中的退火与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非铁金属热处理七个方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600余种。其中,既有生产中成熟应用的工艺方法,又有国内外正在试用或尚在研究而确有发展前途的新的工艺方法。
本书语言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使热处理工艺方法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可供从事热处理工艺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第一章 整体热处理——退火与正火
1.完全退火
2.亚共析钢钢锭的完全退火
3.亚共析钢锻轧钢材的完全退火
4.冷拉钢材料坯的完全退火
5.不完全退火
6.过共析钢及莱氏体钢钢锭的不完全退火
7.过共析钢锻轧钢材的不完全退火
8.亚共析钢冷拉坯料的不完全退火
9.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10.低温退火
11.钢锭的低温退火
12.热锻轧钢材的低温退火
13.中间退火(软化退火)
14.冷变形加工时的中间退火
15.热锻轧钢材的中间退火
16.再结晶退火
17.低碳钢的再结晶退火
18.不锈钢的再结晶退火
19.去应力退火
20.热锻轧材及工件的去应力退火
21.冷变形钢材的去应力退火
22.奥氏体不锈钢的去应力退火
23.铸铁的去应力退火
24.软磁材料的去应力退火
25.非铁金属及耐热合金的去应力退火
26.预防白点退火(去氢退火)(消除白点退火)
27.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去氢退火
28.中合金钢的去氢退火
29.高合金钢的去氢退火
30.晶粒粗化退火
……
第二章 整体热处理——淬火
第三章 整体热处理——回火与时效
第四章 表面淬火
第五章 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 形变热处理
第七章 非铁金属的热处理
参考文献
2100433B
近年来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引入,出现很多成熟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本书收录了600余种,其中既有生产中成熟应用的工艺方法,又包括国内外正在试用或尚在研究而确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方法,具体包括淬火、回火及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等。该书可供从事热处理工艺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35钢属于调质钢(含碳0.25-0.5%),一般用淬火(840度左右)+高温回火(560度左右),得到回火索氏体。因为不属于合金钢,一般不用淬火+中温或低温回火。若想提高表面硬度,可以渗氮处理。
热处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手段,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组织状态,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常用的方法有:1、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
估计再说钢材的热处理:- 850保温,一般说是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后续工序不同可以进行淬火(水、油冷)或退火(球化炉冷)。- 650保温,不能达到完全奥氏体化,一般去应力退火。
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 Ac3+30~50 度或 Ac1+30~50 度或 Ac1 以下的温度(可 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 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 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 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 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cm 以上 30~50 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 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 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 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700多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退火和正火、金属的淬火、金属的回火和时效、金属的表面淬火、金属的化学热处理、金属的气相沉积、金属的形变热处理和金属的复合热处理。本书全面贯彻了现行的热处理技术标准及相关的金属材料标准,既包含了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成熟工艺方法,又兼顾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工艺方法。本书内容覆盖面广,简明扼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
《一种含钒钛动车组车轴用钢及其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强度750~900兆帕、屈服强度≥600兆帕、-40℃千伏2≥150焦,同时要求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的高速动车组车轴用钢及其热处理工艺。
《一种含钒钛动车组车轴用钢及其热处理工艺》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0.24~0.30,Si:0.20~0.40,Mn:0.70~1.00,Cr:0.90~1.20,Ni:0.70~1.30,Mo:0.20~0.30,Cu:0.10~0.60,Zr:0.01~0.04,V:0.04~0.08,Ti:0.015~0.030,Ca:0.001~0.005,P≤0.010,S≤0.008,T[O]≤0.0015,Als:0.015~0.045,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少量下贝氏体,其中,车轴近表面回火索氏体含量为100%,车轴1/2半径处回火索氏体含量在80~90%。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0.29,Si:0.24,Mn:0.91,Cr:0.97,Ni:0.87,Mo:0.2,Cu:0.56,Zr:0.03,V:0.04,Ti:0.021,Ca:0.003,P:0.005,S:0.001,T[O]:0.0006,Als:0.035,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进一步地,其纵向力学性能达到:Rm:750兆帕~900兆帕,ReL或Rp0.2≥600兆帕,A≥18%,Z≥40%,-40℃纵向冲击吸收功千伏2≥150焦;断裂韧性KQ值≥120兆帕·米1/2;光滑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RfL≥375兆帕,缺口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RfE≥310兆帕,缺口敏感性RfL/RfE≤1.15;过盈量为0.04毫米试样的微动疲劳极限≥215兆帕;盐雾腐蚀14循环周次试样的腐蚀疲劳极限为≥275兆帕;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大于等于8.0级。上述含钒钛动车组车轴用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正火:将含钒钛高速动车组车轴用钢加热至温度870~900℃,在该温度段加热保温时间按1.2~1.7分钟/毫米计算,空冷;(2)淬火:将含钒钛高速动车组车轴用钢加热至温度850~880℃,在该温度段加热保温时间按1.5~2.0分钟/毫米计算,随后冷却;(3)回火:将含钒钛高速动车组车轴用钢加热至温度620~680℃,在该温度段加热保温时间按2~2.5分钟/毫米计算,随后空冷至室温。进一步地,步骤(1)-(3)中加热速度均为50~100℃/小时。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淬火槽中,通过喷嘴对车轴进行水下喷水快速水冷至室温。进一步地,冷却速度控制在1.5~2.5℃/秒。进一步地,步骤(1)中以80℃/小时加热至温度870℃,加热保温时间300分钟,空冷。进一步地,步骤(2)中以80℃/小时加热至温度860℃,加热保温时间270分钟,快速水冷;和/或,步骤(3)中以80℃/小时加热至温度650℃,加热保温时间420分钟,空冷。进一步地,其用于含钒钛动车组车轴用钢的制造工艺,包括步骤:电弧炉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或VD真空脱气→连铸→铸坯加热炉加热→车轴坯轧制→车轴坯锻造→毛坯车轴粗车→车轴齐端面加工→正火 调质热处理→车轴外圆精车加工→车轴内孔镗削加工→外圆磨削→探伤。
《一种含钒钛动车组车轴用钢及其热处理工艺》与2016年6月以前的技术相比具有强度高、抗疲劳性能优良的优点。可获得700兆帕以上的高强度,其塑性和韧性明显优于商业钢,其疲劳极限要显著高于商业钢,呈现出良好的强度韧性配合及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其中:Rm:750兆帕~900兆帕,ReL或Rp0.2≥600兆帕,A≥18%,Z≥40%,-40℃纵向冲击吸收功千伏2≥150焦;断裂韧性KQ值≥120兆帕·米1/2;光滑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RfL≥375兆帕,缺口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RfE≥310兆帕,缺口敏感性RfL/RfE≤1.15;过盈量为0.04毫米试样的微动疲劳极限≥215兆帕;盐雾腐蚀14循环周次试样的腐蚀疲劳极限为≥275兆帕;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大于等于8.0级;高速动车组车轴“正火 调质(淬火 高温回火)”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少量下贝氏体,其中,车轴近表面回火索氏体含量为100%,车轴1/2半径处回火索氏体含量在80~90%。
热处理工艺:
810℃正火,淬火温度780-830℃,
油或水冷却;回火温度4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