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一、工作概述
(一)认真研究、深入谋划,部署推动全年工作。
1、认真抓好工作要点分解落实。在国办发〔2018〕23号、浙政办发〔2018〕54号文件下发后,加快研究制定衢州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6月15日以市府办名义下发《关于印发2018年衢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衢政办发〔2018〕48号),要求各地各部门制订分解落实方案,突出重点,明确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把各项重点工作引向深入。至6月底,各部门“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或工作举措”已全部在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平台上统一集中公开到位。
2、切实推动2017年度省第三方评估问题整改工作。《2017年度浙江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于3月20日发布后,针对衢州市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尽快启动整改落实工作。4月23日,组织召开市政府政务公开存在问题整改落实专题布置会,下发整改任务清单,其后先后三次下发督查通报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截止6月底,省第三方评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3、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相关制度机制建设。年内先后制订《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8〕79号)、《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办法等配套制度的通知》(衢政办发〔2018〕89号)和《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衢政办通〔2018〕150号),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机制,强化了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切实提高了公开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公众代表列席市政府会议制度,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人大、政协办公室和市法制办的推荐,于5月份建立了由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律师代表组成的社会公众代表名录库,并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参加了市七届政府第二次会议和市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建立落实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自2018年8月启动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12月初各县(市、区)和市级52个部门的评估报告已经下发至各单位,并于12月14日召开了全市2018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培训会,邀请专家就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业务开展进行培训,12月底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4、全力推进江山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市府办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江山各试点单位进行调研,积极与江山市有关领导对接沟通,推动江山确立了“市领导督办、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业务科室具体干”的工作格局,确立定了干、马上办、干必成的工作理念,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压实工作责任。以“坚持需求导向、注重重点突破、强化标准引领、适应基层特点”为原则,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扶贫救灾、义务教育4个领域的江山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为在全省全面开展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着力打造政务公开“江山样板”。7月19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江山市政务公开两化试点工作推进会,推动各试点领域市级部门通力协作,切实帮助江山协调处理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江山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考核验收,在省七家试点单位中荣获前三名的好成绩。
(二)改造提升、优化升级,完善拓展公开渠道。
坚持把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平台作为全市统一集中公开政府信息的第一平台,加强与政务服务网和各部门网站的衔接,优化调整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设置,加强信息保障更新,全年新增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72120条,其中,市本级新增48767条,各县(市、区)新增323353条。
完善新闻发布栏目,新增“制度规定”和“回应关切”两个子栏目,发布“新闻发布”信息20条,制度规定3条,回应关切信息43条。自我加压,将《衢州政报》从双月刊调整为月刊,全年编发《衢州政报》10期(有两期为双月合刊),每期免费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赠阅3722份。积极推进历史政报数据化工作,2001年-2011年的历史政报数据库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已全部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开。下发《衢州市政务公开查阅点建设管理制度》,指导推进全市政务公开查阅点建设管理工作。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公开政府信息,重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公开作用。“衢州发布”网络平台全年累计发布微博近3000条,微信1284条,累计关注量达60万余人次。“衢州政务”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2416人,全年发布信息223期669条。继续完善健全网络问政工作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最多问一次”的工作目标,通衢问政平台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服务社区综合治理为目标,嫁接衢州有礼小程序,与邻礼通APP打通接口,成功连接试点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实现从“网络问政”向“指尖问政”的转变,全年共处理帖文6120余条,同比增长38.5%,答复率97.4%,满意率达95%以上。重新打造推出“作风建设零距离——聚焦12345 ”栏目,每期时长7至10分钟,共播出49期,市政府服务热线的话务员通过电话连线形式,详细介绍一周来受理的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和部门的解答,使更多市民了解相关政策,有效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咨询。此外,2018年“作风建设零距离”节目组还策划了走进县(市、区)的大型直播活动。将直播间搬到各县(市、区)当地,与当地政府部门现场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助推广播“问政热”在基层的持续升温。全新推出“请人民阅卷”问政栏目,全年播出六期,聚焦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做有礼衢州人、电动车文明出行与管理,六期累计收听收看超过1000多万人次,有力助推市委1433战略重重落地,极大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和一批重难点问题的破解。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浙江政务服务网为基础,整合各类政务咨询投诉举报载体,建设集政务咨询、投诉举报等为一体,统一、便民、高效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全年共受理电话420568件,比2017年同比上升10.88%,日均受理量1152件,其中交转有关单位办理74110件,同比上升54.65%,话务员实时答复346458件。责任单位满意率99.67%,知识库累计录入信息12135条,全年增录3043条。
(三)加大力度、全面深化,全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印发《衢州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平台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改造提升方案》的通知(衢政办通〔2018〕94号),以建设全省一流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为目标,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结合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平台栏目的改造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打造及时、准确、全面、规范的重点领域信息发布平台,推动我市政务公开平台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开展,重点领域公开栏目从原有15个增加至34个。
1、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预决算公开。进一步规范政府预决算栏目设置,对发布内容进行了整合、梳理。增加了2018年衢州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新增债券预算等信息,丰富了公开内容,确保了预决算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新设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栏目,及时公开政府与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项目合同和回报机制、项目实施情况等内容。推进政务公开助力财政惠民。围绕财政惠民政策宣传,对各项政策、工作情况进行梳理,立足财政惠民政策的宣传解读,做好财政快讯、公示公告等栏目的更新维护,公开财政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上门服务企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
2、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不断强化群众关注的环境质量、环境违法行为、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增强环境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推进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公开环境质量概要1篇、地表水质量状况通报12期、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12期、空气质量状况通报12期,同时,在市政府网站和市环保局网站实时更新市区和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每日更新全市交接断面水质状况。推进重点污染源信息公开,实时更新全市88家重点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指标,公开全市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报告47个。加强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按照“最多跑一次”、“八统一”要求,对涉及环保部门的权力事项进行逐项梳理,18个事项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制定并公开标准化办事指南,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605条。推进减排信息公开。公开了年度减排计划及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信息,将全市及各县(市、区)总量减排核查结果进行发布。
3、推进国资信息公开。加强公开栏目的改造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纳入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着重公开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人事信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外派监事会监督检查情况等。全年共主动公开 国资信102条。
4、推进教育信息公开。制定《衢州市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教育领域)》,将招生信息、教师招考评审、教育收费、教育督导评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民办学校信息、双随机抽查、校务公开导航、高校信息等10个子栏目列入重点领域。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公开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许可审批、教师资格认定流程信息。教师资格认定确定前都进行了公示公告。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信息公开,按照“分级办学、分段管理”的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分别出台并公布了2018年小学及初中招生工作意见并主动公开。
5、推进企业减负、淘汰落后产能信息公开。设立企业减负、淘汰落后产能、新产能新动能公开专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去产能公示公告制度,推进发展新产能,培育新动能的政务信息公开,全年共公开相关信息51条。
6、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和放心消费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依托“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平台”, 定期公布全市食品抽检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核查处置情况,全年共发布公告12期;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及时公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信息,全年共公布行政处罚8起。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我市所有的20万余户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以及年度报告公示信息等内容均已公开。进一步推进商品质量提升和放心消费建设工作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全年公布了管件管材、成品油、电动自行车等124个批次产品的抽检信息。发布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了《2018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分析报告》、《衢州市举报投诉中心2018年度咨询投诉举报情况分析》等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围绕示范型放心商店、放心网店建设,及时公开具体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结果,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示范型放心商店、放心网店和放心餐饮店建设单位》名单等。
7、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三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在国办发〔2017〕94号、国办发〔2017〕97号、国办发〔2018〕10号下发后,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全国各地先进做法(如宁波、义乌、济南、福州等地的专栏建设经验),着手制定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两大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各专栏建设推进会,明确时间节点、倒排时间进度,形成了“牵头部门负总责、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于12月份在全省范围内较早推出了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两个领域的信息公开专栏。
(四)积极探索、创新改革,深化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
1、电子证照管理系统扎实推进。“可信电子证照库”目前已归集197类证照和批文,生成195368本电子证照和批文,直接为审批服务部门提供电子证照管理、真实性甄别、信息共享等服务,办事主体反复提交纸质证照材料成为“过去时”。对权力运行系统的1386个办理事项所涉及的所有电子文件进行逐项梳理,明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共享利用范围及条件,将办件结果及时归档,便于办事档案安全规范管理和长期保存使用。目前已完成电子归档155883件。
2、“一窗受理”云平台及不动产登记业务协同试点。我市先后采用了衢州自建受理平台和应用全省统建的云平台两个阶段,其中全省统建系统自2017年9月开始运行,目前已办理收件事项4490个,总收件量为680017件;其中市本级有1249个事项,总收件量为47068件。2018年2月,为适合无差别受理要求,该受理平台升级迭代。在省政府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已经完成对接的4个国部级系统18个事项、省级27个系统273个事项、市级7个系统483个事项。
3、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的网上办理。我市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市本级36个部门除省跑改办公布的例外事项外(公安部门的2个主项、5个子项)外,其他1372个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这1377个事项中,已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1349个,1221个事项开通网上办理功能,实际可办理事项1002个,位列全省首位;依申请办理的“最多跑一次”事项934个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全流程网上办理的事项达到357项,占最多跑一次事项的26%。另外207个“最多跑一次”事项未开通网上办理的正在分类推进,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2018年衢州市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网上申报办件192139件,占总办件量的33.74%。
4、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及无证明办事之城。按照 “掌上办事之城”的建设要求,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移动端办理。在已实现住建局、卫计委、公安局等18个部门214个事项移动端办理基础上,重点推进交通出行、社会保险、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纳税缴费、教育职考等14类6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供市民在移动端查询办理。通过精简群众需要提供的办事材料,凡是政府机关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证书、审批文件、证明等都不用当事人提供,充分利用省市两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民生事项的“一证通办”,到目前止已实现123个民生事项的“一证通办”。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情况
(一)依申请受理情况。2018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67件,同比上升15.88%,其中市级行政机关235件,各县(市、区)232件。从申请方式看,其中当面申请80件,传真申请14件,网络申请195件,信函申请178件。
从申请事项分类看,涉及财政预决算60件、征地征收补偿169件、规划计划32件、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及实施64件、工商管理3件、食品药品3件、环境保护15件、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19件、社会救助及扶贫4件、医疗卫生及计生10件、统计信息14件、行政处罚12件、人事信息7件、价格收费3件、企业信用3件和其他42件。
(二)办理答复情况。所有申请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99件;答复“同意公开”或“部分公开”的236件;明确“不予公开”的18件;“非本行政机关公开”的48件;申请信息不存在40件告知其他途径办理26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我市各县(市、区)及市本级部门没有收取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费用。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情况
全市共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31件,同比上升107%,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11件,被依法纠错10件,其他情形10件。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法院系统共受理与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诉讼案件32件,目前已办结28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13件,被依法纠错4件,其他情形11件。
六、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情况
全市共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5件,均已回复处理。
七、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对照法治政府的建设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依法主动公开的意识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有待进一步深化,依申请公开办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公开平台和载体建设有待提升,存在更新不及时、专栏和目录设置不够合理、检索功能不强等问题,社会公众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不够便捷。三是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有待加强,解读系统全面性和形式趣味性不够,对突发性网络舆情反应灵敏度不够。四是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力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任务要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增强。
八、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思路
2019年是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关键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要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促进规范化、标准化公开为目标,以补齐公开短板为抓手,全面深化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开实效,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做出新的贡献。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继续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三大信息公开专栏,同步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各重点领域公开工作,做到“精准推送、精准公开”和“应公开、尽公开”。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求,深化推进社会公众代表列席政府会议制度。继续推进决策的全流程公开、执行的全方位公开、管理的全领域公开、服务的全过程公开、结果的全纬度公开,配合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围绕“最多跑一次”和“无差别受理”改革,不断扩大网上权力公开运行事项范围。
(二)加大力度、动态调整,着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在学习各地试点经验和认真总结江山市试点经验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清单梳理和发布工作,落实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和监督。全面抓好上级布置的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要点的分解落实,进一步健全落实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机制,深化拓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答复工作的培训和交流,健立健全答复办理会商办理机制,提高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办理答复水平。
(三)多措并举、注重质量,提高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政策解读力度,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进一步压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的责任,注重图文并茂、图表对比、语音解读等多种形式打造“可观、可视、可感”的政策解读栏目,真正做到从内容到形式“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愿关注”。进一步健全落实政务舆情回应机制,积极主动回应重大、突发政务舆情,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引导有力。
(四)统筹谋划、整合提升,打造“立体式”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平台。要坚持以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公开主平台,统筹谋划,合理配置公开指南、公开制度、公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新闻发布会(或在线访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并做好与浙江政务服务网、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的高效通畅链接。以全省推开政务公开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为契机,继续优化调整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平台的栏目和功能,不断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内容,加快信息动态更新,增强搜索查询和互动交流功能,及时整改纠错,提升政务公开平台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同时,继续加强政务微信、钉钉平台建设和应用,依托《衢州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和档案馆、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各部门、单位公开栏、信息查阅点等各类公开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公开政府信息。
(五)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切实提升政务公开工作队伍能力水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摆上各级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职责。以设立政府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为契机,加强政务公开办公室、大数据发展中心等工作力量整合,增强政务公开工作合力。同时,有计划地举办政务公开理论知识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洪湖好吗?当地政府部门都不上网吗?他们都是在家里上班吗?不要出门的吗?看不到洪湖南滨大楼出了这么多骗子公司吗?耳朵也听不到吗?还是每天都在哪里和他们一起吃饭喝酒?洪湖政府办公室是不是木有人上班了?我都...
市长:费高云常务副市长:韩九云副市长:张耀钢、王成斌、尚建荣、张云云、方国强、史志军 费高云,男,1971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硕士学位,1992年12月加入中国,1993年8月参加...
1 河 池 市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室 文 件 河政办发, 2010? 131号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 2010 年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驻河池中直、 区直各单位: 《2010年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经市 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一日 2 2010 年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 2010年全市政务服务、政 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书记蓝天立在市政务服 务中心现场办公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以优良的政务环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政
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和?安徽省人民 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的实施意见? (皖政, 2007? 120 号)的要求,为确保 2008 年 3 月底前完成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任务, 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依法公开原则。 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科学界定公开和 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凡应当公开的,必须纳入目录编制范围。 分工协作原则。 市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 规划、检查、 验收编制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和单 位的编制工作,并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编制工作的指导。 统一规范原则。各部门、各单位按照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 编码规范指南?(附件 2)的要求,确认所辖相关单位的机构代 码和信息公开目录, 合理统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 作
衢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现公布衢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年度公开工作报告的电子版可在衢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页面上下载。
一、工作概述
2013年,衢州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规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0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相应贯彻落实文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加强公开平台和载体建设,努力贴近公众需求抓好重点事项公开工作,在促进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改进政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力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和事项。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需要,将成员单位从原先的13个增加到25个。市政务公开办增加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政府部门都结合实际及时充实调整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印《衢州市政务公开工作通讯录》,重新确定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分管领导、工作机构、联络人员名单,为加强日常工作联络打好基础。重视队伍培训,市政府相继举办全市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培训班、阳光工程网专题网站建设培训班;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市级部门都结合实际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工作。
(二)强化规范公开和监督检查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内部收文阅办工作流程》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工作规则》,确立了依申请公开答复办理工作流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清单审核制度和“每周一次集中公开”的常态化模式。加强日常检查和集中督查, 4—5月份,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专题调研督查活动;10月份,对前三季度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专栏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通报。
(三)夯实公开平台和载体。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公开平台建设。坚持把衢州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作为各级各部门统一集中公开政府信息的第一平台,通过专题布置、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各种途径,切实加大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机关及市、县政府部门政务公开专栏公开力度,扩大信息公开量,加快更新频率。根据全省“阳光工程”专题网站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制订下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工作布置会,快速推进阳光工程专题网站建设,至11月30日,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市县两级网站建设任务,并与省网成功链接,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站的互联互通。二是办好市长信箱、《衢州政报》、市档案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三是积极探索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公开。市本级已有 24个部门、单位开通政务微博。市政府网站全年累计发布政务微博2007条,网站手机客户端投入试运行。
(四)抓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九大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国办发〔2013〕73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办公室制订下发《关于印发当前我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各牵头部门对照要求制订落实专项公开工作方案,有力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方面,制定落实《衢州市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分年度确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时间表。2013年底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2013年度财政预算已全部在市、县(市、区)财政网站上公开,市、县(市、区)两级列入本级人代会审议的2013年度部门预算已由各部门网站公开(市本级公开了16个部门预算),衢江区、开化县2013年度“三公”经费汇总预算情况已由两地财政网站公开。二是分解落实国办发〔2013〕100号文件工作任务。2013年12月底,下发实施《衢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意见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加强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政府网站、热线电话建设和管理,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建立重要政策专家解读机制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三是抓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信息公开。在落实《条例》规定公开和上级政府部署重点事项公开的同时,积极推进十大专项工作、共建生态家园、工程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信息公开。市政府门户网站年内共公开十大专项工作信息155条、共建生态家园信息95条、工程项目建设信息789条。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基本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衢州市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平台2013年全年新增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48453条,其中,市本级新增10180条,各县(市、区)新增38273条;公开政策类文件9145条、其他各类信息39308条。衢州市政府网站阳光工程网公开市本级42个单位行政权力目录3800余项、重点公开事项97个;公开各县(市、区)197个单位行政权力目录15000余项、重点公开事项520个。市长信箱平台全年共受理答复群众来信1175封。《衢州政报》全年发行6期,公开各类文件227个,每期免费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赠阅3156份。市档案馆信息查询服务中心全年共接待现行文件查阅民生档案9526人次、18468卷(件)次、复印4375页。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3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2件,其中,当面申请16件,网络申请12件,信函申请14件;未延期办结的40件,延期办结的2件;市级行政机关34件,各县(市、区)8件;答复“同意公开”或“部分公开”的33件,“不同意公开”的0件,“非本行政机关公开”的9件。
(三)收费及减免情况。未收取费用。
(四)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2013年,全市共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5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4件,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0件,其他纠错1件。全市共受理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诉讼案件2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2件,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0件,其他纠错0件。
三、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主动公开意识有待增强。少数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公开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惯性倾向依然存在,导致面上工作进展很不平衡。二是公开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各级各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全面、不深入、不及时、不规范公开等问题。三是公开载体建设水平有待提升。政府信息公开主要依赖政府门户网站及部门、单位网站平台,对新闻发布会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开形式重视不够,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有待规范和加强。
2014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条例》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努力提高公开的质量和实效;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目录清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政府惠民惠企政策落实结果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民互动交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建设和队伍培训,使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与其承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责和任务相匹配,使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业务水平与规范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适应。
四、附件
2013年衢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指标名称 |
单位 |
数据统计 |
一、主动公开数量 |
条 |
48711 |
(一)政府公报刊发公文数 |
件 |
227 |
(二)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数 |
条 |
48453 |
(三)召开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31 |
二、依申请公开数量 |
件 |
42 |
(一)依申请方式 |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16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12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14 |
5.其他方式申请数 |
件 |
0 |
(二)依申请受理数 |
件 |
42 |
1.未延期办结数 |
件 |
40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2 |
(三)依申请答复数 |
件 |
42 |
1.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31 |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2 |
3.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4.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申请信息不存在 |
件 |
9 |
5.申请内容不明确或转其他途径办理 |
件 |
0 |
6.其他原因 |
件 |
0 |
三、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5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4 |
(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数 |
件 |
0 |
(三)其他纠错数 |
件 |
1 |
四、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2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2 |
(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数 |
件 |
0 |
(三)其他纠错数 |
件 |
0 |
五、举报数量 |
件 |
7 |
六、访问咨询数量 |
人次 |
27388 |
七、依申请公开收费情况 |
万元 |
0 |
衢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要求编制。由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2020年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编制本报告。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为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
一、总体情况
2020年,衢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条例》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20〕1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浙江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20号)等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公众关切热点,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机制建设为依托,扎实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深入推进各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提升。
(一)以内容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主动公开。
把内容建设作为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根本,聚焦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服务,不断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一是聚焦重大决策主动服务。认真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开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市政府及组成部门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围绕政府常务会议议题,会前充分做好征求意见发布收集,会后及时准确公开会议信息,第一时间主动做好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释放权威政策信号。
二是聚焦重点工作主动回应。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认真做好打赢疫情防控、推进六稳六保、抓好民生实事等方面政策信息公开发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开设“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之战”专栏,及时通报每日疫情300多期,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强化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筑牢抗击疫情政务公开阵地,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信息环境。
在服务复工复产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政策信息发布第一平台的作用,全面阐释“六稳”、“六保”各项政策举措及其效果,对市政府制定出台的一批惠民惠企政策包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图文解读,并结合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精准推送,让企业和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有关政策信息。依托大数据分析,创新打造上线“政企通”平台,破解企业服务碎片化难题,推动政策在线兑付、诉求在线直达、服务在线落地,变“企业跑”为“政府跑”、“跑一次”为“不用跑”、“线下跑”为“线上跑”,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聚焦重点项目主动公开。围绕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卫生、文化事业等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建立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公开专栏,按项目全生命周期分类集中公开项目内容,着力解决相关信息公开不全面、碎片化问题。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信息公开,积极主动公开招投标法规政策、招标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投诉处理意见、违法失信行为记录,让政府投资项目在阳光下实施。
四是围绕重点领域主动创新。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促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围绕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群众不便到现场办事的难题,在全省率先发布通告,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全力保障群众顺畅办事。在衢州市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过程中,时刻待命,第一时间提供大量政务公开领域的佐证资料,助力衢州成功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跨省通办”工作要求,依托前期积累的政务服务“全市通办”经验基础,借助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建立“跨省通办”线上服务专栏和线下服务专窗,开发“跨省通办”办件流转平台,探索电子证照互传互认、归集管理,以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理念扎实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衢州市、南平市、上饶市、黄山市)“跨省通办”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实现“异地办、跑一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目前,四省四市已有10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促进行政执法更加透明。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执法人员、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流程图、执法结果和行政处罚信息,规范行政执法,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互联网 监管”改革,使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等执法信息,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公示。
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做到预决算公开规范化、全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向社会公开;市级预算部门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向社会公开;根据资金特点和民众需求,创新民生资金分类分层公开制度。
持续做好民生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环境、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领域政府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及时发布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和就业供求信息。针对性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校和职业教育招生等领域信息公开。做好传染病防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保障政策等方面信息公开工作。持续加大污染防治监测等信息公开力度,多种渠道公开空气质量预报、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方面信息。
(二)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依申请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依申请公开办理质效,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2020年,全市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案件数和政府信息类行政败诉案件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全市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案件数为456件,比2019年的598件下降了25.6%。其中,涉及公民切身经济利益的申请占主导地位,咨询类、信访类的申请呈上升趋势。
全部申请办件中:予以公开及部分公开327件,占71.7%;不予公开22件,占4.8%;无法提供85件,占18.6%;不予处理15件,占3.3%;其他处理7件,占1.5%;结转下年继续办理3件。因依申请公开引发行政复议件37件,行政诉讼件71件,其中未经复议直接起诉62件,复议后起诉9件。行政争议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信访等领域。
(三)以平台建设为载体,持续提升政务公开传播力。
一是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提升。开展政府门户网站规范性文件清理400多件,安全有序做好政府网站集约化管理和数据迁移工作。全面提升政务公开版面,优化页面布局,增强信息搜索和服务体验功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在政府网站统一设置“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栏目页面设置和检索功能,按照法定时限及时发布并实时更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年新增主动公开各类有效的政府信息3.99多万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日均有效访问用户达25000人,比往年同比增长5%。完善“新闻发布”“在线访谈”“回应关切”等栏目,增设“通衢问政”模块链接,积极回应关切信息,方便社会公众快速准确获取所需信息。
二是推进政务新媒体规范管理。抓实管好政务新媒体,进一步明确主管主办职责,按照做强主账号和集约节约的原则,对不符合运营规范、难以继续运营的要求清理整合。严格内容发布前审核把关,对重点稿件要反复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
三是推动政府公报创新发展。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报送政府公报集中统一刊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公报权威、规范发布政策信息作用。全年共编发《衢州政报》12期,免费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赠阅。推进政府公报数据库建设,优化文件精准查询和分类检索功能,积极拓展政府公报利用方式和传播渠道。
(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政务公开基础。
把政务公开队伍建设作为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先手棋,通过市县联动,以学促干,边干边学,逐步提高了各级公开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一是“常态 动态”提高培训效果。坚持市县联动,以实效、实用、实操为导向,以常态化培训为主、动态化培训为辅,把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也充分履行培训职责,对基层行政机关政务公开负责人员开展不定期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二是“专职 专业”提升素质能力。充分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将43家市直单位和6个县(市、区)的政务公开工作具体负责人员作为全市政务公开的主力军,强化专职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联络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和任务能准确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
三是“统筹 统一”夯实公开力量。注重力量统筹协调,由政府办公室牵头,整合司法、大数据、资源规划等专业部门力量和政府律师顾问团等第三方力量,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打造一支集各方专业人才的政务公开顾问团队,为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保障。建立政务公开沟通交流机制,建议部门合理配置人员,安排懂业务、善学习的年轻同志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保障政务公开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五)以机制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影响力。
把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四方面发力,以机制建设助推全市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不断提升。
一是发挥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级组织领导作用,及时调整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小组成员不仅把机构改革后的政府部门全部纳入,还顺应基层政务公开形势,把县(市、区)一同纳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作用,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同时,以试点工作抓推进,采用双重试点模式全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同时,积极鼓励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报送信息材料、主动发言发声。2020年,全市多篇信息被省政府门户网站采用发布,2篇信息被推荐到国务院中国政府网上刊发。
二是健全指导机制。严格对照国务院和省里的指导意见,在年初制定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时,就将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今年政务公开的重要任务。召开全市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专题推进会,明确市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和县(市、区)的主体责任。
建立基层政务公开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交流分析各地在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基层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考核和评议、责任追究、保密审查、政务新媒体管理等规范性制度,及时掌握全市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情况。
三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作用,围绕事项清单梳理、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作流程编制三个重要环节,要求市级部门指导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注重发挥市县两级部门的指导作用,协调市级部门重点加强财政、农业、林业、扶贫、计生、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和村级集体管理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梳理的指导。
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协调市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围绕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编制发布“最多跑一次”等相关地方标准10余项。协调市级部门优化完善工作流程编制,完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保障性住房等8个领域流程图19个。
四是强化监督和评议机制。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评。同时,以工作为导向,提前下发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细则,将“两化”建设推进情况列为重要考核内容。推进市级部门和县(市、区)持续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加强社会评议,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公众代表列席市政府会议制度,建立社会公众代表名录库,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参加了市七届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制作数量 |
本年新 公开数量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0 |
0 |
0 |
|
规范性文件 |
150件 |
150件 |
1368件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997项 |
0 |
388973件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408项 |
0 |
3455176件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3177项 |
0 |
17474件 |
|
行政强制 |
151项 |
0 |
21件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123项 |
减少5项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政府集中采购 |
2118笔 |
27042.62万元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446 |
4 |
0 |
1 |
0 |
0 |
451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8 |
0 |
0 |
0 |
0 |
0 |
8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267 |
1 |
0 |
1 |
0 |
0 |
269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58 |
0 |
0 |
0 |
0 |
0 |
58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1 |
0 |
0 |
0 |
0 |
0 |
1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2 |
0 |
0 |
0 |
0 |
0 |
2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8 |
0 |
0 |
0 |
0 |
0 |
8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7 |
1 |
0 |
0 |
0 |
0 |
8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3 |
0 |
0 |
0 |
0 |
0 |
3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78 |
2 |
0 |
0 |
0 |
0 |
8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3 |
0 |
0 |
0 |
0 |
0 |
3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2 |
0 |
0 |
0 |
0 |
0 |
2 |
|
2.重复申请 |
10 |
0 |
0 |
0 |
0 |
0 |
1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1 |
0 |
0 |
0 |
0 |
0 |
1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2 |
0 |
0 |
0 |
0 |
0 |
2 |
||
(六)其他处理 |
7 |
0 |
0 |
0 |
0 |
0 |
7 |
||
(七)总计 |
451 |
4 |
0 |
1 |
0 |
0 |
456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3 |
0 |
0 |
0 |
0 |
0 |
3 |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 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 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 计 |
|||||
15 |
5 |
15 |
2 |
37 |
7 |
3 |
48 |
4 |
62 |
4 |
1 |
3 |
1 |
9 |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有待优化完善;二是政策解读质量良莠不齐,解读形式过于单一;三是部门信息公开负责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改进措施:一是深刻学习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和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优化目录设置;二是加强政策解读专项学习培训,注重民生需求,拓展解读形式,提升解读质量;三是编制一套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可学可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手册。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现公布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组成,涵盖2018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
2018年,我省各级行政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按照国家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进一步完善全省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务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宽公开渠道,强化政策解读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范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探索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通过政务公开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助推加力,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政府有效施政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健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省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多次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力量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适时调整广东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建立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担任副组长,省政府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的组织架构,积极发挥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的作用。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分值权重不低于4%,同时结合法治广东建设等考评,切实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做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全省政务公开评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有效促进被考核单位找准工作薄弱环节,提升整体政务公开工作质量,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目的。
(二)围绕重点领域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1.统一规范全省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一是严格按照《预算法》时限要求,及时公开2018年省级政府预算、2017年省级政府决算。在及时做好预决算公开“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断细化省级预算草案编制,达到“大账看得明、细账看得清”的公开效果。编制《预算报告阅读指南》《民生政策故事书》,制作发布“广东账本一起看”宣传短片等,通过图解、漫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2018年预算账本和财政改革举措。二是建立省级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统一发布省直部门2018年度预算及2017年决算数据,提升公开时效。制定适用全省的预决算信息公开模板,打造预决算公开报告填报系统,将预决算公开模板以信息化系统管理,组织省级部门通过系统填报公开预决算信息,实现系统自动对比校验,强化督促指导。三是推进省级“三公”经费公开。截至2018年底,401个省级非涉密预算单位均公开了本部门“三公”经费信息。四是推动市县级政府及其部门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均在本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门户网站上设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或专栏)集中公开部门预决算,截至2018年底,21个地级以上市和119个县(市、区)全部公开预决算信息。
2.积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抓好国家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制定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公开效果,以公开促规范、促服务、促治理。二是同步配套下发上述三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模板,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明确提出公开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制定并公布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规范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不断动态调整优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目前已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及牵头部门的重点领域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全覆盖。四是综合运用专业化平台强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国资等重点领域相关部门,积极运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征地信息公开平台、政府采购系统、公共信用管理系统、PPP综合信息平台等专业化平台,结合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宣传手册等多种载体方式,及时主动公开国资监管、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房屋土地征收和补偿、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全面落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
3.打造“开放广东”平台,积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建设广东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开放广东”,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向社会发布可公开数据和服务的统一平台,为社会公众、企业获取可公开的政府数据资源提供便捷通道。截至2018年底,依托“开放广东”平台,35个省级部门开放410个数据集,21个地市开放1908个数据集,54个数据应用,超过1.39亿条政府数据。逐步完善政府数据开放渠道,依托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对可开放政务数据的统一编目和数据挂接,实现可开放数据的自动推送,逐步提高政府开放数据的质量和更新频率。
4.打造“一网一微”平台,扎实推动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丰富公开方式,全面公开答复意见,并对办理结果中涉及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解读,提升公开实效。充分利用和优化“广东建议提案办理”微信公众号,主动发掘“原创”新闻,新开辟“事事有着落”(A类答复)、“件件有回应”(B类答复)和“办理进行时”等专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定期公开和解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建议办理结果和办理工作动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我省将国家试点工作作为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事项为重点,深入梳理试点县(区)基层政务公开高频事项,形成了“2 1”套(2套政务公开标准化成果 1套政务公开流程图)试点成果,切实提升政务公开工作实效,推动基层政府管理服务更加透明规范。经公众满意度测评,群众对试点单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满意度与开展试点前相比均有较大提高。《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法治参考》以及《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省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作了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1.全面梳理政务公开事项。省政府办公厅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分别编制相应的政务公开事项清单格式作为范例下发,为各试点县(区)全面梳理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提供实操指引。各试点单位根据范例指引,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从县(区)、镇(街)、村(居)三个层级全面梳理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按条目方式逐项细化公开内容,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依据、内容要求、主体、时限、方式等要素,确保公开事项分类科学、名称规范、指向明确、符合实际。经过多轮反复梳理完善,海珠区、罗湖区、禅城区、平远县、博罗县、高要区、新兴县等7个试点县(区)围绕8个试点领域,分别梳理编制出883项、1164项、1188项、1584项、2331项、1355项、1003项公开事项。相比开展试点工作前,各试点县(区)政务公开事项数量明显增加,呈现更加全面、细化和规范化的趋势。
2.科学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在试点县(区)完成梳理政务公开事项和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试点领域涉及的省直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作用,结合全省实际制定印发《就业创业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民政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等8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文本。试点县(区)参照省直部门反馈的八大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照调整、查缺补漏,最终形成本地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事项标准目录,在政府门户网站、县(区)行政服务大厅、基层公共服务站等平台予以公开展示,并结合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调整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实时查询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事项标准目录进行调整。相比开展试点工作前,政务公开内容更加完善、公开方式更加广泛、公开途径更加便民。
3.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制发基层政务公开地方标准。省政府办公厅牵头7个试点县(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流程通用标准编制工作,围绕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网站信息公开、信息保密审查等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程序标准规范及公开流程图,规范内部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时限,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经立项、意见征求、专家审议等程序,正式发布了包括政务公开目录编制指南、政务公开基本要求、政务公开术语、政务公开公众意见处置、政务公开运行管理、政务公开程序等6个全省普遍适用的政务公开地方通用标准。
4.创新多种政务公开渠道方式。积极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各试点县(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加快推动政府门户网站标准化、规范化。结合当地实际,创新运用多种接地气的基层政务公开渠道方式。如海珠区、罗湖区、禅城区等试点县(区)充分运用“两微一端”、政务服务电子平台等政务公开新媒介,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全面、准确的政务信息服务。平远县、博罗县、高要区、新兴县等试点县(区)结合山区特点、受众平均年龄较高的实际,创新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惠民信息平台屏幕展示点等多种渠道推广政府信息公开,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真正延伸至最基层最末端。
(四)切实加强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
1.建立健全解读政策工作机制。印发《广东省政府系统政策解读工作细则(试行)》,明确解读主体、范围、分工及程序,进一步细化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的流程要求。同时,下发配套通知明确具体操作流程,为全省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指引。
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政策解读工作实效。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政策解读第一平台,积极开展省政府常务会议及污染防治、食品安全、户籍改革、创业就业等重要政策文件图解,全年共发布解读信息171条、政策图解 38个,省政府常务会议图解34次,努力做到让群众“看得懂,能监督”。同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持续策划推出“微博访谈”“市长微视频访谈”等系列访谈活动,邀请多个地市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上线回答网友问题,解读相关政策,受到网友广泛好评。2018年“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主题微视频访谈被人民网、网易、新浪、南方日报等近百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并在2018年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作为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
2.围绕社会重大关切加强舆情回应。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网信、网警、新闻办、通管以及媒体等相关单位,建立省级政务舆情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开展政务舆情日常监测、预警、处置等工作。重点围绕社会重大关切,特别是涉及经济社会重大政策、影响党和政府公信力、冲击道德底线等方面的政务舆情,主动监测收集政务舆情动态,做到及时预警、科学研判、妥善处理、有效回应,切实提高政务舆情回应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政务舆情监测、研判、回应主体责任,主动介入、及时处理,提高收集、分析、研判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加大监督力度,将各地、各部门政务舆情回应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2018年,全省政务舆情整体平稳可控,未发生因处置不当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现象。
(五)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工作,目前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82%,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53%;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79%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比例为60%;省市县各级23700多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1.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十统一”标准化梳理。以行政权力事项通用目录为基础,结合公共服务应用,明确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以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清单要素,依托省事项目录管理系统统一录入赋码,基本实现基本编码、实施编码规则、事项名称、子项拆分、事项类型、设定依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提交材料及表单内容要素“十统一”。基本建立起全省统一的服务事项库,省、市、县编制实施清单超过100万项,同时在全省逾25000个镇(街)村(居)梳理发布实施清单97万项,有力支撑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为政务服务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集成服务改革。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将政务服务大厅审批及服务事项纳入“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或群众到现场办理事项“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聚焦解决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实施过程中补齐补正、一次告知等问题,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严格在办事项退件、补齐补正等程序,确保服务更加规范,减少企业和群众来回跑的次数。同时按照政务互联网思维,依托全省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将各部门现有服务应用整合集成,联合线上渠道,融合线下服务,打造一站式、集约化政务服务。升级改造后的“广东政务服务网”作为全省政府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的统一入口,全面联通省、市、县、镇、村五级,注册用户从原网上办事大厅的525万增长到1179万,服务范围从原先单一的行政许可增加到11大类,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3.不断优化办事窗口服务细节。省内各地有计划地对实体大厅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在综合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增设专业性较强的专厅,打造“1 N”模式,满足群众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需求。在大厅设立咨询服务台、网办自助区等,配备服务引导员,专门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叫号引导等服务。部分单位和市县推出免费复印服务,推行电话、网上预约办理、微信叫号领证等,节约办事群众时间。提供不分类收件不限时服务,对已领取业务办理号的办事人,在下班时间仍继续办理业务;还在每周六上午提供预约“加时”服务。大厅内设置24小时开放的自助服务专厅,购置税务、社保、公安等自助设备,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4.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新方式。依托微信创新推出民生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实现53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理,其中超过86%的事项实现“零跑动”,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710万,日均访问量460多万次。在各地行政服务中心部署推进功能齐全、服务可扩展的政务服务一体机建设,实现统一运营管理。逐步实现公安、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和残联等部门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入驻,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马上办”。
(六)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1.强化全省政府网站常态化监管与集约化建设。一是继续开展省、市两级政府网站季度抽查和年终考评工作机制。每季度按照不低于30%的抽查比例,对本地区各级政府网站运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通报抽查情况,并对存在突出问题网站主办单位分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制定政府网站考评方案及考评指标体系,对本地区政府网站健康情况、政务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解读回应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纳入省直单位绩效考核和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二是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严格关停整合县级以下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网站,并组织各地对市直部门网站运维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原则上单独保留对外服务多、内容更新量和访问量大的网站,其余均整合至市政府门户网站。全省政府网站由2017年初的5000余家整合至750家,缩量提质成效明显。同时,作为全国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试点省份,结合“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实现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目前省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工作已完成,省直单位政府网站已全部迁移上平台运行,市级集约化平台部署迁移工作也正式启动实施。
2.将省政府门户网站办成全国一流政府网站。一是优化网站栏目内容,强化信息发布,将更新频率高、点击量大、用户关注度高的栏目在首页重点呈现。新增“走进广东”一级栏目,增加了各地市名片,凸显了广东地域特色。二是实现省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的融合对接和资源共享,统一前台风格、统一后台数据格式和技术标准、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前台服务资源一站提供、一页纵览,打造公众获取信息、上网办事实用的统一平台。三是增强网站的数据互通及安全防范能力,打通全部后台系统,统一了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完善了稿件在线逐级审核流程,增强了网站运行监控模块,确保网站意识形态安全。四是全面优化网站视觉风格,围绕网民浏览习惯与访问需求,采用扁平化页面设计、下拉式导航菜单以及视觉化表现形式。2018年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省政府门户网站位居省(自治区)政府网站第一名,深圳市、佛山市、禅城区政府门户网站分列副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第一名,全省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综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3.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开设“我有话对省长说”栏目收集办理网民给省长的各类留言,建立当日转办、限时反馈、及时回复、跟踪督办、特事特办的工作机制。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收到并办理有效留言5000余条,及时解决了一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不少网民通过致电或留言的方式表示感谢,共收到感谢电话80余个、感谢信46余封,深圳市1位工伤致残女士还专程送来“人民的父母官、百姓的保护神”锦旗。省政府办公厅被人民日报社评选为“2018年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4.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公报工作。一是完善机制,扎实办好政府纸质公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省政府公报质量的通知》,加大对公报工作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和通报力度,建立公报报送、错情通报、公报清样复核、公报工作联络员等系列制度,有效促进了公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性、制度化。2018年共编印《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36期,切实发挥政府公报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作用。二是加快政府公报电子化进程。以省政府门户网站公报专栏为基础,全面提升电子版公报的规范性、美观性和查询阅读的便利性、准确性。开通公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开发运行“省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截至2018年底,微博、微信粉丝合计已达53000余人,小程序点击量超过15万次。积极推进历史公报数字化工作,打造齐全完备、规范权威的政府公报数据库。
二、各类政府信息公开、收费、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532523条,通过政府公报发布信息12240条,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2870056条,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信息1547721条,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信息403580条。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52824次(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3426次,组织政府网站在线访谈1771次,发布政策解读稿件23284篇,通过微博微信回应事件146440次。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情况。
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2971宗。其中,网络申请26448宗,占49.9%;信函申请8442宗,占15.9%;当面申请17914宗,占33.8%;传真申请167宗,占0.4%。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我省政务公开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务公开意识有待增强,主动公开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政务公开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县区仍未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且人员变动频繁,无法适应政务公开工作要求。三是政策解读工作有待强化。部分单位对政策解读工作不够重视,对重要政策的解读不及时、不到位,解读方式单一,解读效果不明显。四是政府网站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基层部门网站缺乏人力、财力运维保障,安全隐患突出,亟需进一步集约整合。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统筹谋划。全面抓好国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地实施,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不漏项。同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创新的“自选动作”,一是继续探索创新,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果向全省推广,二是研究启动省级部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编制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政务公开人员力量,加强培训指导切实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二)切实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门将政策解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切实按照政策解读工作细则及其配套通知所确定的分工和程序要求,落实解读工作责任主体职责,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同步发布。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权威渠道和政务新媒体平台,对重要政策文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形成扩大政策解读效果的矩阵效应。全省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解读,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进一步推动全省政府网站创新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政府网站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工作抓严、抓细、抓实,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二是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省工作方案要求,抓紧推进地级以上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部署迁移,并做好省市两级联通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政府网站常态化监管。每月对省直单位政府网站运维情况(重点是内容安全)进行全覆盖检查。四是规范政务新媒体管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账号”的要求,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进行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坚决关停。依托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将政务新媒体纳入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
(四)高质量做好政府公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府公报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公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刊登省政府公报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校对,切实维护省政府公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继续落实错情通报等制度。
(五)切实做好政民互动交流工作。继续做好群众向各级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工作,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畅通申请受理渠道,优化受理、审查、征询、答复、归档等各个环节。高度重视省长留言办理工作,把留言办理作为汇集民智民意、辅助科学决策、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构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网上桥梁的重要途径,切实提升留言办理的时效和实效。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