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沦
第一课题 黄河口稳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章 河口稳定与河口三角洲经济发展
第一节 密西西比河河口治理经验
第二节 莱茵河三角洲的工程治理
第二章 黄河口稳定与中华民族振兴
第一节 黄河口的自然摆动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反制行为
第二节 历代治黄方略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第三节 黄河两次经由利津流路人海的形势分析
第四节 黄河治乱关系中华民族兴衰
第三章 黄河流路稳定与黄河三角洲开发
第一节 黄河对近代三角洲的作用是其影响中国历史的缩影
第二节 胜利油田开发将稳定黄河流路提到议事日程
第三节 东营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长期稳定黄河人海流路
参考文献
第二课题 黄河口治理工程实践与效果分析
第四章 黄河入海流路的演变
第一节 人海流路演变概况
第二节 流路摆动带来的灾害
第三节 流路频繁摆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黄河人海流路安排及治理任务
第五章 黄河口治理一期工程
第一节 河口治理一期项目规划内容
第二节 河口治理一期工程施工安排
第三节 工程实施情况
第四节 工程效果分析
第五节 目前河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六章 黄河口清8人工出汊造陆采油工程
第一节 工程方案和规划设计
第二节 清8出汊工程的实施
第三节 清8汊河河道演变
第七章 黄河口口门疏浚试验工程
第一节 黄河口拦门沙特点
第二节 拦门沙治理的措施
第三节 2004年口门疏浚试验工程的实施
第四节 挖河固堤工程效果分析
第五节 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第六节 挖河段落、规模及时机优选
第七节 施工组织研究
第八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黄河口导流堤工程建设
第一节 稳定黄河口必须建设导流堤工程
第二节 陆上导流堤工程的建设
第三节 陆上导流堤工程的作用
第四节 陆上导流堤向海延伸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三课题 黄河口海上双导堤工程数学模型研究
第九章 黄河口拦门沙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
第一节 黄河口拦门沙演变的意义和进展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海岸与河口的近期演变
第三节 现行黄河口拦门沙时空演变特征
第四节 黄河河口拦门沙的演变趋势分析
第十章 黄河口三维泥沙输运数值模拟和拦门沙演化机制
第一节 黄河口泥沙输运特征与数学模型分析
第二节 三维数学模型简介
第三节 数学模型验证
第四节 黄河口切变锋运动
第五节 黄河口羽状流
第六节 结论
第十一章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数学模型试验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试验方案
第三节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四课题 黄河口海上双导堤工程设计与投资
附件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本书深入分析了世界大河河口治理及黄河口摆动与整治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黄河口潮流界以下河段巧用海动力输沙、建设向海延伸的双导堤工程以长期稳定黄河人海流路的科学创意。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及不同工程方案影响下外海域潮流场及沉积动力学过程;同时,根据工程区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通过多方案比选并进行海动力冲击试验,设计了利用水力插板桩组合坝技术建设导堤工程的技术方案。
本书可运用于黄河口工程治理,也可为河口城市建设、油田勘探开发、防洪减灾等方面的工程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黄河健康生命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第二节 加工误差和公差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第四节 技术测量概念第五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 光滑孔、轴尺寸的公差与配合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李殿魁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是山东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是1993年李殿魁同志在东营市任市委书记时规划创意的“根治黄河口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系列研究项目中的最后一个课题。前两个课题分别为《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巧用海动力输沙建设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技术研究》。
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指定过水断面的泥沙总量的计算。在工程水文学中,输沙量计算的主要任务,是预估未来工程运行期间河流来沙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排沙减淤措施提供基本特征数据 。计算内容包括:(1)工程所在河流断面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它反映河流总的来沙条件;(2)不同典型年的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它反映了河流输沙量在不同典型年份及其年内的变化。
主要计算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和各种典型年年输沙量的年内分配。由于推移质输沙量资料缺乏,通常仅作悬移质输沙量的年内分配计算。输沙量年内分配一般以月沙量表示。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在有较长实测资料时,直接由实测资料计算。各种典型年输沙量的年内分配,一般根据工程规划设计的要求,按丰、平、枯水年多与多、中、少沙年的组合情况选择典型进行计算,如丰水多沙年、丰水中沙年、平水多沙年等。在资料不足或无资料地区,可移用邻近相似流域的年内分配百分数,估计年内分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