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12道工序,30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首先是要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九道工序,烧制砖的窑体积非常小,据说是为了 "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烧砖时一般不用"大火",初点窑用的是"小火",行话称其为"热窑"。
热窑一天后才转为 "中火",一般烧一窑砖的时间是三天三夜。通常在烧完后会用"柳罐"将池水汲上窑顶,泼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经过土层渗透过滤,将全窑中的砖块淋透为度。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耐用。"成砖"上水后,打开"窑门"与"窑顶"散热冷却两天两夜后出窑。成砖出窑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窑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
民居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砖蘸水磨平,接着进行"打稿","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传统画稿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打样。落稿是将画稿复印在砖面上,即在画纸上用缝衣针顺着线条穿孔后 (约一毫米一个针孔)平铺于砖面,用装着黑色画粉的"粉包"顺着针孔轻轻拍压画稿。
接着就是雕刻,先将砖块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后进行"打坯"与"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划出画面构图,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出细"就是进一步精雕细刻,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直到细微地刻画出景物的具体形象。
最后一道工序是拼排,包括修饰和粘补。至此,砖雕全部工序完成。
清徐砖雕历史悠久,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
在 清徐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谷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又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在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的建筑中均有精美的砖雕制品。特别是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不断出现,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特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清徐砖雕的发展。
清徐砖雕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清徐砖雕
2006年"清徐砖雕"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砖雕(山西民居砖雕)",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337。
热心网友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立新工艺品厂告诉您:砖雕艺术在建国后至“文革”长达三十年间处于被冷落的沉寂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砖雕进入了复苏期,然而此时却出现了技艺濒危现象。...
有他应该有的价值,不过砖雕的价值要比瓷器这类的要低很多
以品质论价格,国家古建定额分浅、深、高、透、4种价,每平方米,在3000.5000.8000.10000左右,看省级定额还有差别
山西清徐砖雕艺术历史悠久,是各个时代文化印记和人们生活的丰富记忆。也是独具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手工技艺,也是民间吉祥文化的载体。本文介绍了清徐砖雕制作的工艺流程,以及雕塑技法和文化题材表达。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装修业的蓬勃发展,对建筑装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发展砖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研究旨在缓解传统技艺的生存困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技艺,同时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持,对原料、燃料进行开发,尝试使用新型生产技术,尽量减少污染并提高产量,不断创新制作出绿色环保,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安装方便的砖雕产品。
从清徐境内保留的隋、唐、宋、元各代的诸多寺庙砖瓦中可以看到雕刻痕迹,显示山西清徐砖雕技艺在当时已经成熟。
明代早期的砖雕承袭秦汉遗风,简单粗犷,用线平刻较多,人物形象少有变化,画面较为单纯。后来逐步发展为用线简练挺拔、劲健粗放,显得稚拙而朴素,整个作品以浮雕和浅圆雕为主,借助线刻造型,构图缺乏透视变化,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
明代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随着晋商的崛起,清徐境内各村各社民居建造蔚然成风,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到清代中后期,清徐境内平均四个村庄便有一座小砖窑,每座窑均可烧出当地俗称为“花货”的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