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时一般先选择适当的基础埋深和基础底面尺寸,设基底宽度为b,则按上述要求,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由于台阶宽高比的限制,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一般都较大,但不应大于基础埋深,否则,应加大基础埋深或选择刚性角较大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如仍不满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在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时,一般采用公式B=N/。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重复二次计算纵横墙交叉处承载面积,因此计算的结果带有负误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精度和结构的安全度。以一个简化的基础平面为例,导出计算误差较小的建议公式,以改进墙下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方法。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1)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通常采用100mm;
2)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300~500mm;
3)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4)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墙下条形基础是指长度很大并与建筑物地面以上结构形状相适应的基础形式,承受较小荷载时用砖、石、混凝土建造,按刚性基础结构方法计算;承受较大荷载或地基承载力较小时,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在轴向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底板的弯曲可按扩展(板式)基础简化方法计算。设计人员在做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设计时,常规方法的设计流程为:依据基础底面的受力情况,先假设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验算后,得到基础底面宽度的设计值;根据工程经验,先假设基础高度,对基础受剪切承载力进行验算后,得到基础高度的设计值;依据基础宽度及高度的设计值,求得基础底板的配筋。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校核承载力和调整尺寸,过程比较复杂、略带随意性,而且依此设计的基础是否经济,需要经过预算确定,加大了工作量 。
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结构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其主要设定于建筑物基础层的筑造结构,用以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防止基层破坏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性能。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不仅产业经济收益实现了持续增长,且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性地更新改良,这些都与现场施工经验密切相关的。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具体如下。
垫层
对于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来说,其最关键的结构在于垫层部分,这是承载上部结构受力的主要构造。我国建筑行业对墙下条形基础构造的垫层有明确规定,要求其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 mm,垫层厚度过小会影响到基础构造的承载力。按照现场施工普遍选用的垫层厚度,当前墙下钢筋基础的垫层通常采用100 mm,这一标准下垫层的耐久性最好。
锥形基础
按照物理结构原理划分,锥形基础在墙下条形基础中具有扩散作用。把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受力荷载扩散为多个受力点,避免了地基基础受力集中而造成的破坏作用。基础结构设计时应控制好锥形结构的边缘高度,并且对外围保护层尺寸给予严格的控制。具体情况是,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 mm,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 300~500 mm。
钢筋
现代建筑物结构形式有了很大的调整,墙下条形基础层也构造也有了新的变动。最大区别在于钢筋材料的植入,大大增强了基础混凝土的承载力。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m,也不宜小于100 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 mm,间距不大于300 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 1/10。
保护层
为了巩固基础结构的抗荷载性能,还要设置保护层对基底载荷划分,以保证扩展基础构造受力范围的有效性。根据长期施工经验总结,墙下挑选基础对保护层设定的要求比较严格,关键之处在于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经过荷载试验发现,若墙下条形基础设置保护层,其厚度不小于40 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 mm,这些都是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的指标 。
墙下条形基础公式
在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时,一般采用公式B=N/(R-D@Y).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重复 二次计算纵横墙交叉处承载面积,因此计算的结果带有负误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精度和结构的安全度.以一个简化的基础平面为例,导出计算误差较小的建议公式,以改进墙下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方法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单独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的作用是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当前,扩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具体情况如下。
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为了使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时需要加大基础的高度。实际使用过程中,无筋扩展基础应按照建筑地质层的具体构造。对基础层实施勘测分析,掌握具体承载力指标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有筋扩展基础
相比于早期使用的无筋扩展基础,有筋扩展基础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其选用了钢筋材料为支撑设置于建筑物地基层,进而达到扩散地面压力的作用。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建筑施工区处于软土层区域, 可选用有筋扩展基础进行加固处理,这就保证了基底结构的牢固性。也可选用有筋扩展基础需参照地基层的具体状态,选用合适的钢筋材料及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体。
第 1 页 共 4 页 墙下条形基础 特 征码 标签 特征码 ] 墙下条形基础是指长度很大并与建筑物地面以上结构形状相适 应的基础形式,承受较小荷载时用砖、石、混凝土建造,按刚性基础 结构方法计算; 承受较大荷载或地基承载力较小时, 用钢筋混凝土建 造,在轴向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底板的弯曲可按扩展(板式)基础 简化方法计算。 设计人员在做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设计时, 常 规方法的设计流程为:依据基础底面的受力情况,先假设基础宽度, 对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验算后, 得到基础底面宽度的设计值; 根据工程经验,先假设基础高度,对基础受剪切承载力进行验算后, 得到基础高度的设计值; 依据基础宽度及高度的设计值, 求得基础底 板的配筋。采用这种方法, 虽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往往需要经 过多次校核承载力和调整尺寸,过程比较复杂、略带随意性,而且依 此设计的基础是否经济,需要经过预算确定
注: 1, 该 颜色格里的数据,可输入和修改数值。 注: 2, 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不慎修改,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对过程 注: 3, 采用的结果,可复制到文本文件内。 地下室挡土侧墙下条形“两侧不等宽”的基础计算(坡形) (考虑侧墙平衡底 修正后的
在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时,一般采用公式B=N/(R-D@Y)。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重复二次计算纵横墙交叉处承栽面积,因此计算的结果带有负误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精度和结构的安全度。以一个简化的基础平面为例,导出计算误差较小的建议公式,以改进墙下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方法。
墙下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常用砖、毛砖、三合土或灰土建造。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如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也可做成肋式的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设计要点:
一、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边缘高度不宜小于150mm。
二、墙下条形基础:如沿纵向遇不均匀土质,宜在墙下设置肋梁,肋中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三、柱下条形基础梁:
(a)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
(c)梁底的纵向受拉主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
(b)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
(d)基础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构造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