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黔西北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继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之后的又一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是《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和《西南五省重点水源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该项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将其列为贵州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黔西北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拟建坝址位于六冲河干流毕节市与纳雍县的界河上,初选坝段位于毕节市田坝镇潘家岩脚,坝址以上集水面积4369平方公里,库容15.63亿立方米,估算总投资140亿元。工程实施后,最长输水主干线路约240公里,可覆盖毕节地区除威宁自治县及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之外的毕节市新城区、赫章、纳雍、织金、金沙、黔西七县(市)及遵义市中心城区、仁怀市、遵义县县城供水,年可供水量10亿立方米,解决灌溉面积126万亩,供水人口300万人,发电装机10.2万千瓦。目前该工程正在规划和勘测之中,计划在2011年5月完成项目建议书,10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到2012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2012年6月完成招标设计,达到开工条件。
黔西北(毕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所在的河流六冲河属长江流域乌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赫章县辅处乡,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七星关水文站,赫章与毕节交界处,毕节、大方与纳雍交界处,大方、黔西与织金交界处,最后在黔西、织金与贵阳市清镇市交界处的化屋基与三岔河交汇后,汇入乌江主河道。六冲河干流全长268公里,流域面积10665平方公里(含云南省67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2.66亿立方米。规划中的黔西北(毕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毕节市与纳雍县交界处的田坝镇潘家岩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30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8.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58.3 立方米,枯水流量每秒11.3立方米。
规划中的黔西北(毕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集供水、灌溉及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供水、灌溉效益可覆盖毕节地区境内除威宁县以外的所有县市,即赫章、纳雍、织金、毕节、大方、黔西、金沙七县市,以及遵义地区仁怀市、遵义县、汇川区、红花岗区;效益区农田灌溉总面积126万亩,城市供水总人口300万人。工程年供水量10.35亿立方米,其中灌溉供水5.85亿立方米,城市供水4. 5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62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15.05亿立方米,属Ⅰ等大(一)型水利工程。
工程枢纽主要由水库枢纽、灌溉及城市供水输水工程、提水泵站等组成。水库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坝后式电站、灌溉取水口及渠首电站组成。大坝在规划阶段推荐坝型为双曲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135米。工程总投资约为140亿元,工程施工期5年。
水利枢纽工程灌溉及城市供水系统布局为:从水库库区兴建白果泵站及白果支渠向赫章县城供水,并解决县城西部的农田灌溉;从水库渠首电站尾水渠建田坝泵站,向北引田坝支渠输水至毕节城区,解决新城区城市供水及毕节、大方两地的部分农田灌溉供水;从水库渠首电站尾水渠由西北向东南引40公里长的输水总干渠至大方县马场乡,从马场乡引4段总长44公里的隧洞,经黄泥塘,接大遵干渠,途经黔西、金沙两县城区附近,最后输水至遵义市鸭溪镇,并沿途解决黔西、金沙两县的城市供水及沿途农田灌溉用水。大遵干渠总长107公里,在遵义市鸭溪镇分成仁怀支渠、巷口支渠,分别输水至仁怀市、遵义市中心城区,解决仁怀市城区、遵义市中心城区部分区域的城市供水及沿线的农田灌溉,其中仁怀支渠长35公里,巷口支渠长50公里。同时,在输水总干渠未端的大方县马场乡境内分别建马场1号、马场2号泵站及纳雍支渠、以那支渠至纳雍、织金两县,解决两县城市供水及县城周边乡镇的农田灌溉用水。水利枢纽工程城市供水及灌溉系统总长413公里,其中渠道总长368公里,隧洞4段总长44公里,渡槽3座总长1公里。泵站4座,总装机11.5万千瓦。2100433B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 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毕大供水工程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等组成,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一级支...
看你从哪个方向过来啊,从遵义过来就过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位于六冲河干流、毕节市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的界河上,坝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潘家岩脚,集雨面积为4306平方公里,总库容13.25亿立方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安排的黑河干流骨干调蓄工程,是黑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也是2016年开工建设的20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黑河上游东、西两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湖北洞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技术。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及地下洞室、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人工砂石骨生产技术、混凝土温度控制防裂研究及实践等。
成果登记号 |
20170153 |
成果名称 |
黔西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 |
第一完成单位 |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田维江、唐显贵、张本杰、高为、秦琴、秦文、罗沙、周呈艳、陈敏、刘甲、张伟、孔维敏、闵康、郭斌、凡晨、王华英、任江、姚馨、陈小青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2-03-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3-06-01 |
主题词 |
黔西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 |
(一)信息平台
1、整合全州政务值班室信息系统和公安、卫生、气象、防汛、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民政、畜牧兽医、通信等部门建立的应急信息系统,依托“黔西南州政府网站”,建立“黔西南州政府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州应急信息系统),由州政府应急办和州政府办公室信息科负责维护管理。
2、各地、各有关部门收集、报送地震灾害信息(含监测、预警信息),上级人民政府和部门处置地震灾害的指令、批示等,应通过州应急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通过州应急信息系统,连接州、县两级应急办和各专门指挥机构办公室,实现全州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地震信息监测与报告
1、州科技局要与省地震部门和地震监测台(站)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和协助上级地震监测台(站)对州域临震异常进行监测和分析,按上级地震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时了解和掌握县域地震信息,根据现有地震监测台(站)监测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增设地震监测站(点),达到州域监测全覆盖;对于重要信息,必须及时向州政府和州应急委员会主要领导报告。
2、震情发生后,根据有关地震台(站)通报的最新资料,组织专家对震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将情况和处置建议上报省人民政府、省地震局和州应急委员会。
3、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地震监测信息涉及或影响到本州行政区域外的,应及时通报有关地区。
4、抗震抢险结束后,各级应急办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灾情综合报告,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
(三)地震预警预防行动
州科技局根据地震部门监测情况,会同有关专家对全州年度地震趋势进行会商,拟定地震重点危险区,并配合上级地震部门进行震情跟踪,提出短期地震预测意见。对短期地震预测意见,根据可能出现的震级,由州应急委员会决策发布短期地震预报,部署预测区域和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对临震预测意见,州应急委员会决策发布临震预报,宣布预报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预报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应采取应急防御措施。
(四)地震预警支持系统
1、地震预警速报系统:州科技局负责地震数据收集、整理、传递与管理,为震情分析预报提供基础;建立与各级地震台的信息联系,根据上级地震监测部门意见实施地震预警速报。
2、地震预警发布系统:黔西南日报社、州电视台、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为向公众进行地震预警发布的主要平台。
3、公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硬件操作平台:州地震灾害应急办根据相关要求建立。
(五)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
根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地震预警分为4级:Ⅳ级(4.7级以下地震);Ⅲ级(4.8 级至5.4级地震);Ⅱ级(5.5级至6.4级地震);Ⅰ级(6.5级以上地震)。
地震预报分为“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地震短期预报”是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临震预报”是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
我州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预警,由州应急委员会发布。对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区域,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州应急委员会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省应急办和上级地震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