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区域供冷 | 外文名 | District Cooling |
---|---|---|---|
概 念 | 向各座建筑提供空调冷量 | 特 点 | 不必单独设置空调冷源 |
建筑面积 | 50万平米以上 |
这样各座建筑内不必单独设置空调冷源,从而避免到处设置冷却塔。由于各座建筑的空调负荷不可能同时出现峰值,因此制冷机的装机容量会小于分散设置冷机时总的装机容量,从而有可能减少冷机设备的初投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一些大城市的商业建筑群,美国许多大学校园,都采用这种区域供冷的方式。典型的案例是日本东京新宿新都心,日本名古屋新机场,美国许多大学校园等。区域供冷的建筑面积都在50万平米以上。我国广州大学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也采用了区域供冷方式,并已投入运行。2100433B
三通处变径
主要是集中供冷的成本太高,还有设备的原因。但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集中供暖,现阶段集中供暖主要的还是热水共暖。集中供暖是通过锅炉房集中加热热媒,在通过供暖管道运输热媒,在通过散热器散热。燃热之后热媒再回流...
这个主要和面积有很大的关系的哦。20平一般是1.5-2匹的空调使用。约20分钟就可感觉有效果了(前提是需关好门窗)。在空调制冷量与房间面积大小及密封保温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定速空调大约15分钟可以达到...
针对VRV技术和区域供冷技术进行单位冷量能耗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供冷的单位冷量能耗近似正比于管道当量长度;而VRV空调单位冷量能耗可近似认为在某管道长度区间内变化不大,并可主要分为3个范围,不同范围内单位冷量能耗值不同。2)一个系统采用VRV技术节能还是采用区域供冷技术节能,取决于区域制冷站与用户的距离以及VRV系统供冷的管道当量长度。
区域供热供冷,对一定地域的建筑物群供热供冷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供能站提供热冷源。供能站内设有制冷机、锅炉、热电合产装置的余热利用设备和输送设备(水泵等)。供能站提供的热水、冷水、蒸汽等供热介质,通过区域管网输送给区域内的用户。具有减少污染、改善市容、平衡用户负荷、便于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能成本、节约开支等优点。
北方人对集中供暖并不会陌生,而区域(集中)供冷则有很多人不熟悉。区域供冷系统由大型供冷站、水泵机房和一系列的分配官网组成。运作过程是以冷冻水的形式将集中设置的大型供冷站的冷量输送分配给多个建筑物,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如今,许多区域供冷项目更是增加了蓄冷技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使制冷机运行制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将冷量释放出来,不但能显著减少对于电网高峰时段的负荷需求,更可减轻自身经济代价,可谓一举两得。
在天津,位于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的区域供冷中心项目已经基本建成,预计将于8月份具备供冷条件。作为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供冷中心,该项目投入使用后供冷面积达119.39万平方米,可满足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内所有楼宇的集中供冷需求。
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供冷中心项目位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东至融义路、南至金昌道、西至新华路、北至金隆道。项目为地下两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地下二层则是巨大的蓄冰槽,供冷中心采取了冰蓄冷方式。
“供冷中心将在夜间充分利用电能进行制冰,不但有助于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减轻盛夏季节电网负荷,而且还能够享受到夜间的低谷电价,减少供冷成本,提高区域能源效率。”相关人士表示。
相比于天津于家堡项目,位于2000多公里外的深圳,区域供冷系统或将发挥出更大作用。为进一步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深圳前海合作区在建设之初就计划在区内实施区域供冷系统。目前,前海管理局下设的深圳市前海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前海能源”)正式挂牌成立,将主要负责前海合作区的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其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区域供冷系统。
“对于使用者而言,只需向区域供冷系统运营者支付冷冻水费用即可。”前海能源相关负责人郭军说,区域供冷系统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广泛应用,技术相对成熟,但在中国目前应用仍不广泛,目前投入使用或正在规划中的项目有广州大学城、广州珠江新城供冷系统、北京中关村、上海外滩的中央商务区等。综合来看,前海建设区域供冷系统的条件相对较好。他说:“其一,前海合作区是新区,白纸作画,容易从头规划;其二,占地约15平方公里的前海,分为22个开发单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每个开发单元的商业办公、酒店等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60%~85%,非常适合规划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其三,前海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常年维持在较低温度,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作为天然冷源使用。”
按照规划,前海合作区将在商业建筑最多的12个单元内规划建设9个区域集中供冷项目,最大供冷能力40.7万冷吨,供冷服务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由此将形成目前国内设计规模最大的区域供冷系统。据悉,这套区域供冷系统与单体建筑分散采用空调冷源相比,预计每年将节省1.03亿度电,减少标煤使用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万吨,降低装机容量20%~30%。
目前,位于前海卓越地块内的2号冷站设计规划已经初步完成。郭军表示,明年4月卓越前海一号按期交付后,前海能源施工组将进场施工,8月就能投入使用。2号冷站也是惟一将由前海能源独立投资建设的项目,其他冷站将采取合资合作等适用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的投融资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
用“大空调”取代分户安装的小空调 面积7平方公里 首个集中供冷供暖区域在建
昨日从青山区获悉,作为全市首个集中供热供冷示范区的青山滨江商务区,已完成临江大道二七长江大桥至建设十路段7.34公里热力主干管网铺设,预计明年底该区域新建办公楼和住宅可实现集中供暖,后年夏天实现集中供冷,用“大空调”取代分户安装的小空调。
据介绍,青山滨江商务区集中供热示范区范围是:东、西分别以三环线和二环线为界,北邻长江,南至和平大道,规划总面积7.44平方公里。去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要求示范区新建公共建筑、商业建筑集中供热达100%,新建住宅集中供热达70%。
目前,示范区内新建地产项目均签订了集中供暖协议,累计签约面积200万平方米,签约额约3亿元。项目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节电1.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
青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称,利用区内工业废热实现滨江商务区集中供暖供冷,是武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动实践,是循环经济在武汉的具体体现,代表了城市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武汉德威热力公司负责人介绍,与武昌地区现有集中供暖小区不同,青山滨江商务区不仅可利用武钢和青山热电厂工业废水提供集中供暖,还可利用冰蓄冷、江水源热泵、热水型溴化锂、电离心机组等多种复合能源方式,实现集中供冷,是全市首个“冷暖双制”集中供给区。
该负责人称,工业路、建设四路热力管线将在下半年动工,和平大道52街中南冶勘等3个供热供冷能源站也即将启动建设。3个相当于“大中央空调”的能源站建成后,青山滨江商务区将有196万平方米面积可实现集中供暖供冷。相比分散制冷机房和燃气锅炉房,可节约费用1.5亿元,年运行费用节省约5800万元。
但该负责人也坦承,集中供冷因为能源形式多样,个人承担起来费用相对较高,目前仅适用于商业和办公楼使用。
供暖企业负责人介绍供暖难点,稳定廉价热源是关键。
链接>>>
昨日,针对市民对某些区域未按期实现集中供暖的疑问,武汉德威热力公司董事长徐斌解释,关键在于有没有稳定、廉价的热源,保证用户“有热用、用得起”。
徐斌说,经过11年建设,该公司目前已在武昌地区实现5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24个小区约6万多人受益。2010年之前,因为唯一热源武昌热电厂使用天然气锅炉,而当时武汉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导致武昌热电厂生产受限,自然供热就受影响。2010年之后,公司将使用燃煤的青山热电厂也接入供热管网,目前基本可保证用户冬季供暖。
在参与青山滨江商务区集中供暖项目后,德威热力在青山区政府支持下,目前正推进与武钢的合作。武钢高炉产生的炉渣,出炉时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需要用大量水冲洗降温后,才能用于下道工序生产。而冲渣水温度很高,为了不影响环境,还需要通过冷却塔冷却后才能排放。通过管道将其收集起来,是非常理想的热源。
徐斌说,工业废水提供的热能不但能提高居住舒适度,而且节能环保,是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由于供暖所用的废热相对工业生产来说是低品位的热量,对企业生产不会造成影响。此外,因为是工业废热,所以成本会相对较低,这样用户的采暖费也会相应降低。
为何集中供暖都集中在江南片?徐斌介绍,江南有武昌电厂、青山电厂、武钢、武石化等诸多热源点,围绕这些热源点进行管网建设,比较方便。而江北区域热源点不足,因此集中供暖推进受限。
他还说,受制于管网建设的成本,目前集中供暖只针对新建建筑,老小区居民暂不能享受集中供应的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