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一种能对区域信号进行采集的传感器。
注意事项
区域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称为区域传感器。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电子线路所组成。 能对区域信号进行采集的传感器称为区域传感器。
传感器是指将难以、运算的非电量信号转换为容易、运算的转换元件,所有具备此功能的检测装置都属于传感器。传感器模块是指部分型号传感器经设计后具有统一的性能特征、统一的几何尺寸和连接口、统一的输入输出功能接...
传感器节点是采用自组织方式进行组网以及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转发的,节点都具有数据与数据融合转发双重功能。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
前段时间我有在刚好收集资料,有了解一下地磅传感器,资料你可以参考看看。 地磅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一种,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常见地磅传感器多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用传感器先要考...
传感器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检测装置 所属类别 :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编辑分类 传感器 (英文名称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 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 :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 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 味觉和嗅觉等感官, 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 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 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传感器 外文名称 transducer/sensor 性 质 检测装置 特 点 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等 首要环节 实
成矿区域是矿床比较集中的地区。划分不同级序的成矿区域是区域成矿研究的必然结果。矿床的分布极不均一但又是有规律的。矿床往往集中成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各种规模的﹑各种方向的﹑以不同矿床组合为特征的成矿带。这些矿带都与引起地壳强烈变动的巨大活动带有关。如环太平洋矿带即是太平洋板块与周围大陆在中新生代相对构造活动中形成的。类似这样的大的地壳变动带﹐前寒武纪时代的由于大陆的变迁较难重建﹐但显生宙以来的却清晰可见﹐如乌拉尔-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等。由于构造带范围很大﹐常卷入各类地质单元﹐同时构造变动本身很不均衡﹐发育各种构造活动带﹐因之带内成矿一般复杂多样。在进一步划分低序次的成矿单元时还须结合次级构造分区﹑构造-建造分带﹑岩浆岩建造﹑金属组合或矿石建造以及成矿时代等。
按含矿带规模可分以下 4个级序﹕
具全球规模﹐跨越不同大陆﹐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在统一的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的矿带﹐含种类繁多的金属组合和矿石建造。属于这级成矿带的如环太平洋成矿带﹑乌拉尔-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成矿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等。
范围相当于地台或不同时代的褶皱带﹐组成基底的岩石建造﹐盖层沉积建造及褶皱带内的构造-矿化特征因具体地台和地槽而异﹐具有相应的成矿组合和矿石建造组合。
范围相当于非带状构造如中间地块﹑断隆及褶皱带内的构造-建造带﹐成矿往往与一定的沉积﹑火山或岩浆建造有关﹐呈现一定的专属性﹐矿床往往集中于一定类型的构造活动带。
范围属局部含矿区或含矿带﹐包括矿结或矿田﹐矿化多属单矿石建造的不同类型矿床﹐矿化多受具体区域断裂带控制。
《空间传感器网络复杂区域智能监测技术》面向复杂环境和三维空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问题,对平面有向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优化,以及空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与目标追踪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感知角度与感知半径可变的节点感知模型;非均匀势场和复杂区域的节点部署模型;覆盖优先的部署算法、连通优先的部署算法和多中心部署算法等平面有向传感器网络部署算法;三维全向感知节点模型和三维有向感知节点模型;三维空间中任意曲面的部署模型、可移动目标模型、部署路径模型。此外,《空间传感器网络复杂区域智能监测技术》还介绍了基于虚拟力理论的不同类型覆盖算法,包括基于加权虚拟力算法,基于复杂路径的自主部署算法以及基于移动目标追踪的部署算法。
(1) 加深对拥挤沉淀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活性污泥沉淀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掌握固体通量曲线的绘制方法、分析方法。
实验装置图如图4所示 :
(1) 将取自某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内正常运行的混合液,放人搅拌桶中,搅拌均匀,同时取样测定其浓度MLSS值。
(2) 用2000 mL的烧杯从水桶中取水样(约2/3烧杯)并快速倒入1000 mL刻度。
(3) 用玻璃棒将量筒中水样搅拌均匀后,静沉实验开始。
(4) 观察静沉过程中出现的浑液面。
(5)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浑液面的高度,整个静沉过程约60 min即可完成。10 min内每10 s记录一次浑液面的高度;10~20 min内30 s记录一次浑液面的高度;20~40 min内1 min记录一次浑液面的高度;40~60 min内3 min记录一次浑液面的高度。
(1) 混合液要保持新鲜,污水处理厂取回后,稍加曝气,即应开始实验,至实验完毕,时间不超过24 h,以保证污泥沉降性能不变。
(2) 第一次压缩沉淀实验,污泥浓度要与设计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一致,且沉淀时间要尽可能长一些,最好在1.5 h以上。
(3) 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过程柱内形成浑液面,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