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铜峡水利枢纽 | 外文名 | Qingtongxia hydro junction |
---|---|---|---|
位 于 |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口 | 建 于 | 建于1958 ~ 1978年,1993年 |
功 能 | 灌溉为主,兼防洪、防凌、发电 | 灌溉面积 | 36.67万公顷 |
特 点 | 低闸、低坝、电厂半露天 | 效益目标 | 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
水电站装机 | 27.2万千瓦 | 发电量 | 年发电13.5亿度电 |
总库容 | 6.06亿立方米 | 工程移民 | 19315人 |
最大坝高 | 42.7米 | 坝 型 | 土坝、混凝土重力坝 |
城 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 |
闸墩式厂房为半露天布置,每个闸墩内安装1台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
每个机组段设有1~2个排沙底孔,以减少水库淤积和过机泥沙。半门式起重机布置在坝顶,在机组安装、检修时,用以起吊搬运厂内重件。1~7号机组单机容量为36Mw,水轮机转轮直径5.5米,额定转速107r/min,发电机为半伞式室冷型,额定电压10.5kV,定子铁芯内径9米。8号机单机容量20Mw,水轮机转轮直径5米,额定转速125r/min,发电机为半伞式空冷型,额定电压10.5kV,定子铁芯内径7米。1号机尾水排入河西总干渠,2~7号机尾水排入黄河主河道,8号机尾水排入河东总干渠 。
分设左、右两岸。左岸河西渠首引入河西总干渠,即清代开建的唐徕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400立方米/秒。右岸河东渠首引入河东总干渠,即有名的秦渠和汉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100立方米/秒。上游有高干渠,底坎高程1151米,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
7孔溢洪道采用面流消能方式,堰顶高程1149.4米。其中2孔的孔口宽14米,高8米;其余5孔的孔口宽14米,高7.5米。总计最大泄量3255立方米/秒。泄洪闸3孔,底坎高程1140米,孔口宽10米,高5.5米,最大泄量2205立方米/秒。1~7号机组段,每台机组有泄水排沙孔2孔,孔口宽6.5米,高1.5米,底坎高程1124米;8号机组段有1孔,孔口宽4米,高2米。15孔排沙孔总计最大泄量2240立方米/秒。8台机组最大引用流量1860立方米/秒 。
工程主体建筑物工程量有:土石方挖填162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开挖43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64.5万立方米;钢筋钢材11万吨,工程总投资概算2.56亿元,单位灌溉面积投资8.37元/亩;单位千瓦投资771.25元/千瓦;不考虑灌溉分摊单位千瓦投资940.5元/千瓦。
自1956年开始勘测设计,1958年8月开工,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于1960年2月截流,实现设计任务规定的灌溉工程的“控制水量,减少泥沙,达到经济用水和减少岁修费用的要求”。
196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土建基本竣工,以后随着宁夏地区电力负荷的增长,逐年安装机组,1976年全部8台机组投产并网发电。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现实灌面积达25万公顷 。
电厂自投产以来截至2012年年底已共发电396亿千瓦时 。
1954年编制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选定的第一期开发项目;
1955年着手实施青铜峡灌溉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的前期工作;
1956年3月水利部批准的《青铜峡灌溉工程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计划任务书》;
1958年8月提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958年8月开工;
1959年11月水电部批准初步设计方案;
1960年2月工程截流;
196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后随着宁夏地区电力负荷的增长,逐年安装机组;
1976年8台机组投产并网发电;
1993年增加1台机组。
建国初期,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规划中提出刘家峡、青铜峡、渡口堂(三盛公)、三门峡及桃花峪等5项工程,是黄河46个梯级中第一期开发的工程项目。
1955年由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着手实施青铜峡灌溉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的前期工作。在银川市成立了西安分院青铜峡灌溉工程勘察处。勘察处的任务是进行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大比例尺1/10000地形测量,灌区的土壤调查,河东河西灌区旧渠系和排水沟系调查,以及典型灌区调查和灌溉制度、作物组成、作物需水量的试验,为拟定灌区引水流量和灌溉制度和用水量提供基本参数 。
1955年11月,以李奎顺总工程师为首的坝址选线查勘组,在青铜峡8公里长峡谷内,选择了山神庙、点将台(一百零八塔)及龙王庙三条勘测研究坝线,筹备勘探工作。
1956年春天,地质勘探队从陕西关中秦岭北麓的网川水库工地开始向青铜峡转移。当时不通火车,最近的路线是从西安坐汽车经平凉、固原、同心、中宁等地到达青铜峡。勘探队乘汽车经过三天的跋涉,途经中宁县彰恩堡进入青铜峡谷。队伍到达工地后,首先遇到的是住房问题,因为离坝址最近的居民也在2公里外的余家桥,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位于宁平公路边的龙王庙内安营扎寨。当时龙王庙是金积县公安局青铜峡派出所所在地,勘探队在南厢房和四周搭帐篷暂时安身。
5月初,勘探队150人全部到齐,很快就投入紧张的勘测工作。一百多名来自金积、吴忠的民工、船工也参加了勘探工作。沉睡了千百年的峡谷内,到处回响着钻机的隆隆声和工人干活的号子声。
勘探队的到来,受到当地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关怀和支持,行署和县领导经常到工地来慰问,百货、食品公司和新华书店等部门也经常在龙王庙门前摆上了售货摊送货上门,剧团、电影队经常到工地服务,使身居深山峡谷的勘探队员感到生活很充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在青铜峡峡谷段曾选有三个比较坝址:即山神庙(峡谷上段)、点将台(峡谷中段)与龙王庙(峡谷出口段)三个坝址。峡谷上段的山神庙坝址左岸主要为石灰岩,喀斯特溶洞极为发达,岩石风化破碎严重,不是一个优越的坝址。1957年,设计、地质人员又推荐点将台坝址与龙王庙坝址进行比较。由于点将台(一百零八塔)坝址岩石破碎,岩层走向与河谷平行,左岸溶洞发育迅速,虽经过地面地质工作,并在河床打了一个钻孔,但最后还是予以否定。最后选定峡谷出口处的龙王庙坝址作为下一步勘测的重点地段 。
编制初步设计过程中,在龙王庙坝址300米的地段内,共研究了4条比较坝线,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4、1、3、2线。经过地质勘探以后,在4条拟定的比较坝线中,勘探队首先发现,2、4线无论在地形上还是地质上都不如1、3线优越。1、3线地质条件相近,地形上1线优于3线,勘探点的布置大多在1线,因此1线的工作深度高,资料积累多。虽然两线相距很近,河床电站基础多为砂岩,都有顺河的断层通过,但在进一步勘探后,发现1坝线开挖深度较3坝线深,1线的断层宽度大,又穿过河床电站,对建筑物稳定性不利,因此,最终选定3线为施工坝线。
截止1964年5月,完成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测图790.98 平方公里,工程地质剖面125.50公里,机钻8751.15米,各种岩土试验分析,共计2075组次。1957年11月以前以选定坝址为中心,进行坝址比较的地质勘探工作,结合设计推荐龙王庙坝址。1958年提出了初步设计阶段地质报告 。
广大地质勘探职工为青铜峡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施工实践证明,地质勘探工作的分析评价基本正确,提供的地质构造位置和规模大体相符。
主要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建设长江三峡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是要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加大水资源的供应(减少干旱的威胁)。 从2006年起到2007...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大藤峡峡谷出口处,下距广西桂平市黔江彩虹桥6.6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关键性工程,是《珠江水资源...
防护后水库库区淹没影响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为:淹没影响人口为9882人;各类房屋面积为35.5万m;淹没各类土地113693亩,其中,耕地70566亩,园地9225亩,林地19552亩,草地7012亩,...
青铜峡枢纽工程区的自然特点概言之可归为:
河道两岸有久已存在的引水流量很大的众多灌溉引水渠口,在水的资源利用、枢纽布置、施工导流等问题上要认真处理;
坝址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较高,坝基防渗及基础处理应慎重对待;
黄河输沙量大,青铜峡水库库容相对小,泥沙问题的处理关系到灌溉渠首引水、灌区渠系的淤积、水轮机磨损、水库区的淹没和浸没等。这些因素的特点决定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坝高选择、坝址选择、枢纽布置形式、建筑物的形式以及施工导流方案等问题及施工的复杂性。
闸墩式电站的布置,把两岸灌溉进水口与河床发电站进水口结合布置,从而避免进水口淤积;电站与泄水建筑物相间布置连成整体,从而使枢纽工程的上游水流均匀,接近电站进口的漂浮污物可以由滚水坝泄向下游,下游水流单宽流量均匀,河床冲刷稳定。
挡水河床机组坝段内布置有泄洪排沙的压力泄水管道,可将流向机组的异重流或混悬质固体径流,分不同层位泄向下游,以保证进水口前不被淤积,由此减轻水轮机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发电厂房采用低式厂房,也称半露天式厂房,水轮发电机组的起吊主要设备,设在发电厂厂房之外,除机组在大件检修时的情况外,水电站运行均处于封闭的低式厂房之内。
水轮发电机组的起吊设备采用露天的半门式起重机,起重容量200/40吨,轨顶高程分别为1160.2米、1146米。河东渠首电站机组进口流道与尾水管的流道成90°交角布置,河东挡水坝与总干渠相结合,并在这里设置溢流侧堰。
由于闸墩式电站布置,坝顶上部结构的梁系相应增加较多,采用了后张法的预应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减轻其自重,加快安装施工的架设。
滚水坝下游的水力学衔接,采用了低鼻坎的面流水流形态,并在面流底水辊下部河床基岩表面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护坦。
布置在两岸的灌溉总干渠,流量大。河西灌溉总干渠最大引水流量450米/秒,河东灌溉总干渠流量110立方米/秒。灌溉渠首设置有渠首电站,提高全枢纽的电力出力和增加发电量。在总干渠上设置退水闸和节制闸,可以使渠道电站在非灌溉季节正常运行,增加全电站的可调出力。
开关站采用高压母线分上下层双层布置,以缩小开关站占地面积。
采用了弱电操作,在青铜峡水电站的操作、信号、测量及调整方面弱电技术的试点。
枢纽工程定为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二级建筑物设计。
挡水建筑物前沿总长度591.85米。自左至右为副厂房坝段91.5米,溢流坝与闸 墩厂房坝段262.35米,挡水坝段160米,泄洪闸坝段42米,右岸挡水坝段36米;枢纽由坝、闸墩厂房、副厂房、开关站、泄洪闸、河东总干渠、河西总干渠和高于渠等组成。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750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速952立方米/秒,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速73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速928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2.36亿吨,实测最大含沙量431.35千克/立方米。工程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
青铜峡水利枢纽坝址区地层为中奥陶系砂页岩和灰页岩互层,坝肩两岸上部分布有第三系砂砾岩及黏土。坝基构造发育,主要有两组。河床部分基岩上第四系砂砾石覆盖深达8~15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或稍高一些。
青铜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156米,总库容6.06亿立方米,水库回水长度45000米,面积113平方公里,按计算经过10年后淤积即达到平衡,为具有日调节性能的径流式水电站。水库移民19315人,淹没耕地65680亩。
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全长687.3米,最大坝高42.7米,坝顶高程1160.2米,由34个不同断面的混凝土坝段组成,唯河东有段土石坝与坝肩相接。河东土坝的设置是为黄河远期航运开发的船闸建设留有的余地。青铜峡枢纽布置以东西两大灌溉总干渠为主体,电站在总体布置上采用闸墩式布置为核心。6台电站机组坝段与7孔混凝土滚水坝相间隔布置,每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布置在挡水的河床机组坝段内,作为闸墩支持混凝土滚水坝上的挡水闸门 。
青铜峡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游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凌、工业用水等的综合水利枢纽。
是宁夏北部石(嘴山)银(川)青(铜峡)电网的重要电力生产基地。位于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工程主体是一座带泄水管河床闸墩式电站,大坝坝轴线全长 694米,坝高42.7米,总库容6亿余立方米,装机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10亿度 。
青铜峡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青铜峡灌区无坝引水的历史,大大提高渠道供水保证率,扩大了灌溉面积。
水库波光浩渺,洲滩林草葱笼,水鸟悠游,左岸山坡上有古塔群“一百零八塔”,其库区风景是宁夏游览胜地,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
该工程是以灌溉、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境内黄河上游的青铜峡峡谷出口处,距银川80公里,是1954年编制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选定的第一期开发项目。
1956年3月水利部批准的《青铜峡灌溉工程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是:“结合远景开发的措施,比较选择并确定水利枢纽的位置和布置,提出建筑物的形式和尺寸,以控制水量,减少泥沙,达到经济用水和减少岁修费用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在进行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同时,进行包括远景在内的全区规划,并修订黄河技经报告中有关远景开发部分 ”。
1958年8月提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确定灌溉工程与发电工程一期开发,同期建设。水库正常蓄水位1156米,灌区保证扩灌面积最终达550万亩,电站总装机容量27.2万千瓦,年发电量12.85亿千瓦时。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75010平方公里,工程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由此可见青铜峡枢纽工程建设的主要现实意义与深远战略意义 。
青铜峡水利水电站枢纽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拦河挡水、灌溉、防洪和发电综合效益作用。
1968年水库蓄水运用初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仅4.78亿千克。青铜峡水库建成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1.3亿千克,净增1.36倍。
尽管因黄河泥沙淤积,现库容已不足1亿立方米,但水库波光浩渺,洲滩林草葱笼,水鸟悠游,左岸山坡上有古塔群“一百零八塔”,其库区风景仍是宁夏游览胜地,现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自然保护区 。2100433B
1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公示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2011年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有关情况 一、项目名称: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二、项目申报单位:水利部、广西自治区 三、建设地点:广西自治区贵港市 四、淹没范围:涉及广西自治区贵港市、来宾市和柳州市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拟水库总库容 30.13 亿立方米,正常蓄 水位 61.0 米,电站装机 160万千瓦,过坝船闸 2000 吨级。 六、建设目标和项目功能:该工程的建设将提高浔江河段沿江市县及西江河段部 分市县的防洪能力,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压力;利用水能发电,年均可提供 70 亿千瓦时左右的清洁电量;可承担部分补水压咸任务,提高下游地区枯季供水保 证率;提高坝址以上河段通航标准;改善灌溉用水条件。 七、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按照 2009年价格水平初步
青铜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中下游,宁夏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电站系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与7孔溢流坝相间布置,厂房为半露天式,枢纽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汉渠、唐徕渠、东高干渠,灌溉面积36.67万公顷。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第一期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8年第1台机组发电,1978年8月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93年又兴建1台机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2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5亿kW·h。大坝总长为687.3m,坝高42.7 m,坝宽46.7 m,水库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应设计库容为6.0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为113平方公里。截至1999年底,电站已累计发电254.82亿kW·h,创产值近21亿元,是西北电网的调峰和调频电厂。
封面
青铜峡水电厂志
序言
题词
图片
青铜峡水利枢纽
一九六三年董必武同志视察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
苏联专家在建设工地作现场指导
农业部部长瘳鲁言、水电部副部长李葆华来枢纽工地视察
一九七八年参加庆祝宁夏成立二十周年的代表团来厂参观(右二民政部副部长刘景范)
赵紫阳总理在发电机房
赵紫阳总理同水电厂职工在一起
一九八一年电力部副部长李鹏来水电厂检查防汛工作
一九八四年五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来厂视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乔石来青铜峡水电厂视察
水电厂大门
厂部办公大楼
水电厂俱乐部
厂医务所大楼
厂招待所
厂家属住宅楼
幼儿教育
职工文艺汇演
厂图书阅览室
职工兰球竞赛
河东总干渠渠首
泄洪闸
河西总干渠渠首
河东高干渠渠首
水库调度室
110千伏开关站
电气主控室
潜水作业
吊转子
发电机下线
巡回检查设备
外宾来水电厂参观
发电机组
荣誉
青铜峡水电厂
青铜峡工程枢纽总平面图
宁夏境内黄河流域图
青峡水电厂主结线图
青铜峡水电厂平面图
《青铜峡水电厂志》编纂领导小组
凡例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大事记
第三章历史沿革
第一节建坝概况
第二节电厂筹备时期
第三节电厂时期
一、文化大革命
二、恢复和发展
第四章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
第一节生产技术管理
一、生产机构
二、生产管理内容
三、生产指挥
四、技术管理
五、档案管理
六、科技论文
第二节发电运行管理
一、运行分场概况
二、运行管理
三、集中值班
第三节机械检修
一、机械分场概况
二、管理工作
三、设备更新改造
第四节电气检修
一、电气分场概况
二、生产管理
三、历年电气设备检修情况
第五节水库与枢纽整体建筑管理
一、水库管理
二、枢纽整体建筑管理
第六节机械加工
第七节交通工具
一、车辆
二、船只
第八节通讯联络
一、有线电话
二、无线电话
第九节安全生产管理
一、事故频发阶段
二、整顿提高阶段
三、历年最高安全记录
四、历年事故记述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一节财务管理
第二节成本管理
第三节物资供应
第四节劳动人事
第六章职工教育
第一节职工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职工教育的发展成就
第七章党群工作
第一节思想政治工作
一、党群部门和组织概况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组织工作
四、宣传工作
五、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第二节共青团工作
第三节工会工作
第四节保卫消防工作
一、治安保卫工作
二、消防工作
第八章职工福利
第一节职工住宅
第二节生活福利设施的发展
一、办好职工食堂
二、托儿所
第三节医疗工作
第四节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节家属农场
第六节基建工作
第九章集体企业
第一节机构沿革
第二节经营管理
第三节资金
第十章人物
第一节烈士
李德全
李进
第二节水电厂(或水电厂筹备处)领导人名录
陈玉清
王广田
万本利
潘世宝
张金声
杭义
韩学文
马登安
吴克力
曹世献
王月轩
秦嗣良
黄连甲
孙焕文
汪清海
来风刚
李舜田
巨集福
姚成庆
王维池
刘策众
吕百中
邵剑林
县自治
姚冬生
李德天
刘志皓
宋桂亭
第三节先进集体
第四节先进个人
第十一章杂记
第一节防洪抢险侧记
第二节抢修六号机战斗纪实
第三节枢纽整体建筑结构
一、枢纽总体布署
二、混凝土重力坝及土坝
后记
版权页 2100433B
青铜峡水电站系河床闸墩式低水头电站,8台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与7孔溢流坝相间布置,厂房为半露天式,枢纽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汉渠、唐徕渠、东高干渠,灌溉面积36.67万公顷。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第一期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8年第1台机组发电,1978年8月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93年又 兴建1台机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2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5亿kW·h。大坝总长为687.3m,坝高42.7 m,坝宽46.7 m,水库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应设计库容为6.0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为113平方公里。截至1999年底,电站已累计发电254.82亿kW·h,创产值近21亿元,是西北电网的调峰和调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