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础理论概述
1.1 溶液理论
1.1.1 溶液基本理论
1.1.2 阳离子的分析分类
1.1.3 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及活度
1.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制及其标定
1.2 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
1.2.1 酸碱滴定法
1.2.2 配位滴定法
1.2.3 沉淀滴定法
1.2.4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2章 基本操作介绍
2.1 主要分析工具
2.1.1 滴定管的使用
2.1.2 移液管的使用
2.1.3 容量瓶的使用
2.1.4 量杯的使用
2.1.5 烧杯或锥形瓶的使用
2.1.6 其他工具
2.1.7 试剂简介
2.1.8 分析化学试验常用洗涤液(剂)
2.1.9 分析天平的使用
2.1.10 酸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2 仪器分析介绍
2.2.1 光谱分析
2.2.2 电化学分析法
2.2.3 色谱法
2.2.4 流动注射分析简介
2.2.5 x射线衍射
2.2.6 扫描电镜
2.3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与误差
2.3.1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2.3.2 误差理论浅述
第3章 铅酸蓄电池生产用原材料分析
3.1 铅与铅基合金分析
3.1.1 铅
3.1.2 铅中杂质的分析
3.1.3 铅钙合金中钙的测定
3.1.4 铅基稀土合金中稀土元素(RE)的总量分析
3.2 隔板的分析
3.2.1 微孔孔径的测量
3.2.2 隔板电阻的测定
3.2.3 隔板孔率的测定
3.2.4 隔板含水量的测定
3.2.5 隔板中杂质的测定
3.3 酸水体系分析
3.3.1 硫酸中杂质的定性分析
3.3.2 硫酸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3.3.3 水中杂质的定性分析
3.4 添加剂的分析
3.4.1 正极添加剂的分析
3.4.2 负极添加剂的分析
3.4.3 电液添加剂的分析
3.4.4 脱膜剂分析
3.5 槽、盖、阀等橡塑材料分析
3.5.1 化学性能检测
3.5.2 物理性能检测
第4章 生产过程物料分析
4.1 铅粉的分析
4.1.1 铅粉氧化度分析
4.1.2 铅粉的视密度检测
4.1.3 吸水率测定
4.1.4 铅粉粒度分布
4.1.5 铅粉的酸值分析
4.2 铅膏的分析
4.3 生极板检验
4.3.1 生极板化验方法
4.3.2 生极板中3BS、4BS的检测
4.4 熟极板化验
第5章 铅酸蓄电池的检测
5.1 铅酸蓄电池的标准
5.1.1 国家标准
5.1.2 行业标准
5.2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检测
5.2.1 容量
5.2.2 寿命
5.2.3 特性要求
5.3 检验规则
5.3.1 检验分类
5.3.2 抽样规则
5.3.3 判断规则
5.4 检验方法
第6章 铅酸蓄电池企业化验室的建立
6.1 化验室的平面布置
6.2 常用玻璃器皿及小件工具
6.3 常用试剂与药品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铅锭GB/T469-2005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铅酸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隔板检测JB/T7630.1-2008
附录三 各种铅酸蓄电池型式试验流程表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YD/T1360--2005
参考文献
《铅酸蓄电池分析与检测技术》在第1章、第2章介绍了与铅酸蓄电池材料相关的化学分析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第3章重点阐述了铅酸蓄电池生产用原材料的分析,如铅与铅合金、隔板、酸水体系、正负极添加剂及槽盖等外壳材料;第4章着重阐述了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分析,如铅粉、铅膏、生极板、熟极板等;第5章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检测,涉及标准、性能检测及检测规则;第6章对怎样建立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化验室进行了介绍。
《铅酸蓄电池分析与检测技术》可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之用,也可以作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化验与检测人员的参考书。
铅酸蓄电池,顾名思义,就是酸和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电池。 这种电池需要定期的补充点解液()来保持正常工作,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电解液会被消耗,如果不补充,电池就会亏电,最后完全不能蓄电。 铅酸电池寿...
分辨“铅酸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的方法:铅酸蓄电池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顶部有可拧开的塑料密封盖,上面还有通气孔。这些注液盖是用来加注纯水、检查电解液和排放气体之用。按照理论上说,铅酸蓄电池需要在每次保...
一般充电时间会在8~10小时,切勿超过12小时(对电池寿命会有影响),当然不建议每次使用都把电用完,一般建议用电量在70%左右就进行充电了。拓展资料:电池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
机车铅酸蓄电池检测技术及开发应用
铅酸蓄电池的修复技术 蓄电池产生硫化的原因 铅酸蓄电池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动力电源。具有可靠 性好,原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目前约有 95% 的市场占有率。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如果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不善,例如经常充电不足,不即使充电或过放电, 负极板上就会逐渐产生一种坚硬且导电不良的粗晶粒硫酸铅。这种硫酸铅用常 规方法充电很难还原,在充电时充电接受能力很差,大量析出气体,这种现象 被称为“不可逆硫酸硫化 ”,简称“硫化”。粗晶粒硫酸铅堵塞了极板孔隙,使电 解液渗入困难并增加了内阻,因而蓄电池容量降低。 近年来出现的铅酸电池修复技术主要有: ? 采用大电流充电,使大的硫酸铅结晶产生负阻击穿来溶解的方法。 实验中发现,这种消除硫化只可以获得暂时的效果,并且会在消除硫化过 程中带来加重失水和正极板软化问题,对电池寿命造成严重损伤,不易采用。 ? 负脉冲 此方法应用至今已有 30
《材料织构分析原理与检测技术》介绍了材料宏观织构、微观织构和织构快速检测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技术,综述了工程材料中存在的织构类型,阐述了织构检测技术在生产检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在材料开发研究中的基本分析方法。《材料织构分析原理与检测技术》内容侧重于基础性、实用性和技术可操作性。
1 材料宏观织构原理与检测技术
1.1 晶体取向与多晶体织构
1.1.1 晶体的结构及旋转特性
1.1.2 晶体取向与晶体学织构
1.1.3 取向与织构的极图表达原理
1.1.4 反极图原理
1.1.5 极图的局限性
1.2 材料宏观织构生成原理
1.2.1 铸造织构的生成
1.2.2 粉末烧结织构
1.2.3 冷变形织构的生成
1.2.4 再结晶与热轧织构的生成
1.2.5 二次再结晶织构的生成
1.2.6 相变对织构生成的影响
1.2.7 金刚石薄膜织构的生成
1.3 材料X射线宏观织构检测原理
1.3.1 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
1.3.1.1 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方程
1.3.1.2 X射线衍射强度
1.3.1.3 X射线衍射的结构因子
1.3.1.4 晶体点阵类型所引发的系统消光
1.3.2 多晶体极图的X射线测量原理
1.3.3 取向分布函数的数学原理
1.3.3.1 极密度分布函数
1.3.3.2 取向分布函数的数学式
1.3.3.3 取向分布函数计算原理
1.4 材料织构的表达与定量分析方法
1.4.1 取向空间的划分
1.4.1.1 立方晶系的取向空间
1.4.1.2 六方晶系的取向空间
1.4.1.3 四方晶系的取向空间
1.4.2 取向分布函数截面图分析
1.4.3 取向分布函数取向线分析
1.4.4 织构组分分析
1.5 宏观织构定量分析
1.5.1 常见的取向分布函数截面图分析
1.5.2 材料织构变化过程的取向线分析
1.5.2.1 冷轧织构分析
1.5.2.2 再结晶织构分析
1.5.2.3 不均匀织构分析
1.5.3 织构组分分析实例
1.5.4 织构与材料宏观性能的定量关系
1.5.4.1 多晶体取向分布函数与性能的线性定量关系
1.5.4.2 金属材料屈服行为与织构的关系
1.5.4.3 材料磁致伸缩行为与织构的定量关系
1.5.4.4 材料织构与性能定量关系的唯象理论
1.6 宏观织构测量技术
1.6.1 X射线测角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6.2 织构试样的制备与安放
1.6.3 实测极图数据的整理
1.6.4 板材织构检测数据示例
1.6.5 取向分布函数测量与计算精度的评价 参考文献
2 材料微观织构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2.1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应用现状
2.1.1 EBSD技术发展过程简述
2.1.2 EBSD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
2.1.2.1 侵蚀法
2.1.2.2 SEM下的单个取向分析技术
2.1.2.3 TEM下的取向测定技术
2.1.3 EBS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2 EBSD技术相关基础简述
2.2.1 取向的各种表示法及其数据操作
2.2.1.1 取向的数字表示法
2.2.1.2 各种取向表示法之间的关系
2.2.1.3 由EBSD数据算出的织构与X射线法算出的织构的差异
2.2.2 取向差及取向关系
2.2.2.1 同种晶粒间的取向差
2.2.2.2 不同相之间的取向关系
2.2.3 界面法线晶面指数的测定
2.3 电子背散射衍射测试技术及原理简介
2.3.1 EBSD的硬
2.3.2 EBSD测量的主要原理
2.3.2.1 菊池带的产生
2.3.2.2 取向标定原理
2.3.2.3 菊池带自动识别原理
2.3.2.4 EBSD分辨率
2.3.2.5 花样(或图像)质量IQ、花样衬度BC与置信指数CI
2.3.3 EBSD测试的操作过程
2.3.4 取向显微镜及取向成像
2.3.5 EBSD测定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4 电子背散射衍射数据的处理
2.4.1 EBSD数据结构
2.4.2 用于取向、织构分析的EBSD数据处理
2.4.3 取向差或取向关系数据的处理
2.4.4 取向成像分析中的其他信息处理
2.4.5 EBSD数据误差来源
2.4.5.1 样品坐标系确定不当带来的误差
2.4.5.2 EBSD花样标定不好带来的误差
2.4.5.3 EBSD数据中的噪声
2.5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在微织构分析中的应用
2.5.1 微观组织的形变不均匀性
2.5.1.1 BCC结构低碳钢压缩时的形变不均匀
2.5.1.2 FCC铝锰合金形变后取向差分布对析出的影响
2.5.1.3 金丝球键合时的形变不均匀性及工艺参数的影响
2.5.1.4 第二相粒子周围亚晶的取向变化
2.5.2 金属静、动态再结晶及相变初期取向
2.5.2.1 第二相粒子周围新晶粒的取向
2.5.2.2 形变强化相变初期(小应变量)晶界及形变带上铁素体的取向
2.5.2.3 HCP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初期新晶粒取向特征
2.5.3 各类孪晶的分析
2.5.3.1 高锰钢中形变孪晶变体的确定及其与晶粒取向的关系
2.5.3.2 镁中拉伸孪晶的确定
2.5.3.3 铝-锰合金退火孪晶取向特点分析
2.5.3.4 键合铜丝内退火孪晶分析
2.6 EBSD分析样品的制备
2.6.1 EBSD分析样品的基本要求及各种抛光方法的特点
2.6.1.1 基本要求
2.6.1.2 各种抛光法的特点
2.6.2 EBSD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
2.6.3 特殊的样品制备方法
2.6.3.1 小样品的处理
2.6.3.2 表面喷碳、金
2.6.3.3 聚焦离子束(FIB)技术
2.6.4 一些材料的EBSD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参考文献
3 材料织构在线检测技术
3.1 织构在线检测概述
3.1.1 织构在线检测的工业背景
3.1.2 织构在线检测的研究历史
3.2 X射线二维衍射理论基础
3.2.1 X射线面探测器衍射系统
3.2.2 X射线二维衍射几何关系
3.3 织构在线检测原理与方法
3.3.1 织构在线检测原理
3.3.2 快速采集极图数据及计算取向分布函数
3.3.3 在线采集极图数据及计算取向分布函数
3. 金属材料织构在线检测应用
3.4.1 超深冲压钢板织构快速检测
3.4.2 冲压铝板织构快速检测
3.4.3 退火铝板织构在线检测
3.4.4 冷轧铝板织构在线检测
3.4.5 深冲压钢板塑性应变比r值在线检测技术
3.4.6 冲压铝板塑性应变比r值的在线检测技术
3.4.7 多相材料的织构检测 参考文献术语索引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根据新时期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新的教学要求编写。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概述、X射线衍射分析、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扫描隧道显微分析和原子力显微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热分析等。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除注重基础知识外,还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做了介绍,并力图把计算机分析引入到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当中。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可作为理工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阐述了主要的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探测过程和处理技术。包括: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概述、X射线衍射分析、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扫描隧道显微分析和原子力显微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热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