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桥上无缝线路 | 简 称 | CWR |
---|---|---|---|
应用领域 | 桥梁 | 开始时间 | 1963年 |
按照跨度不同分为中小跨度桥上无缝线路和大跨度桥上无缝线路。
中小跨度桥上无缝线路,指桥梁在60m以下的桥梁
大跨度桥上无缝线路,指桥梁在60m及以上的桥梁
桥上无缝线路除受到列车动载、温度力、制动力等的作用外,还受到由于桥梁的伸缩或挠曲变形产生的梁轨相互作用力——纵向附加力。附加纵向力增加了钢轨应力,并反作用于桥梁,并通过桥梁作用于墩台。此外,桥上无缝线路钢轨一旦断裂,不仅危及行车安全,还将产生断轨附加力,并通过桥跨结构而作用于墩台上。因此,设计桥上无缝线路时,为保证安全,必须考虑在上述各种力的联合作用下,保证钢轨、桥跨结构及墩台满足各自的强度条件、稳定条件以及钢轨段缝条件。
在分析桥上无缝线路时,通常可以采用带刚臂的梁单元模拟桥梁,用非线性弹簧模拟线路纵向阻力。该模型简洁、计算快捷、力学传递途径清晰,目前桥上无缝线路常采用该模拟方式。该模型已通过了算例验证 。
文献 即采用该模型,建立塔-索-轨-梁-墩-桩的斜拉桥整体空间有限元模型,以我国高速铁路某(32 80 112)m槽型截面单塔斜拉桥为例,对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传递规律进行分析,计算纵向力对斜拉索和塔墩影响,探讨桥梁截面形式、线路纵向阻力模型、斜拉桥约束方式、主梁和拉索温度变化、风压以及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位置等设计参数对纵向力影响;提出相关取值建议。文献 采用该模型,分析了相邻桥跨对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影响。
1、无缝线路设计要最大限度的减小轨道和桥梁所承受的附加纵向力,使桥上线路具有广泛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能性。
2、无缝线路的结构设计,既要满足轨道强度和稳定的要求。也要使桥梁受力合理,以保证桥梁和轨道的运营安全。
3、尽可能增加焊接轨条的长度,减少桥梁及其附近的钢轨接头,提高轨道的整体性和平顺性,以适应告诉和重载运输的需要。
4、无缝线路的结构设计,要考虑便于线路的养护维修 。
无缝线路取消了轨缝,但为了方便维修1000公里的无缝线路有1%是有缝的,但也有将站场、道岔、股道连成一个整体的无缝线路
无缝钢轨不是几千公里没有缝隙的,而是把25米长的钢轨焊接起来连成几百米长然后运到铺轨地点,再焊接成1000m到2000m的长度,然后在铺在路基上,无缝钢轨一段和一段之间还是有11毫米的空隙。如果没有加...
将每根12.5m或25m长的钢轨联结成轨道,很显然每隔12.5m或25m就会有一个接头。接头之间还有一道轨缝,大约为6mm。留轨缝的道理很简单,是为了防止钢轨在热胀冷缩时产生的温度力。不要小看这个温度...
区别于路基上的无缝线路。中国从1963年开始,先后在一些中小跨度的多种类型桥梁(简支梁、连续梁、桁梁、有碴无碴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并对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涉及了多种类型桥梁上无缝线路纵向力作用规律,以及桥梁墩顶位移(高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了桥上无缝线路伸缩附加力、挠曲附加力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中国在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奠定了基础,已成功地在桥梁上铺设了无缝线路。除一般中小桥外,同时在一些特大桥上铺设了无缝线路,如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
无碴轨道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研究
根据桥上无缝道岔纵向相互作用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二次开发,采用APDL语言编写了桥上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计算程序,建立了线-桥-墩-基础一体化计算模型。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在路基上变化位置为计算条件,分析了温差、扣件阻力、道床阻力、支座布置、限位器个数、限位器间隙等因素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道床、扣件阻力减少,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增大;支座布置情况不同时,无缝道岔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范围变化明显;随着温差减少,直基本轨与尖轨尖端相对位移逐渐减少。
桥上无缝线路(CWR track on bridge) 铺设在桥梁上的无缝线路。中国从1963年开始,先后在一些中小跨度的多种类型桥梁(简支梁、连续梁、桁梁、有碴无碴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并对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涉及了多种类型桥梁上无缝线路纵向力作用规律,以及桥梁墩顶位移(高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了桥上无缝线路伸缩附加力、挠曲附加力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中国在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奠定了基础。
桥上无缝线路除受到列车动载、温度力、制动力等的,用外,还受到由于桥梁的伸缩或挠曲变形产生的梁轨相互作用力——纵向附加力。附加纵向力增加了钢轨应力,并反作用于桥梁,并通过桥梁作用于墩台。此外,桥上无缝线路钢轨一旦断裂,不仅危及行车安全,还将产生断轨附加力,并通过桥跨结构而作用于墩台上。因此,设计桥上无缝线路时,为保证安全,必须考虑在上述各种力的联合作用下,保证钢轨、桥跨结构及墩台满足各自的强度条件、稳定条件以及钢轨段缝条件。
在计算模型上,通常采用带刚臂的梁单元模拟桥梁,用非线性弹簧模拟线路纵向阻力,该模型已通过试验验证 。以该模型为基础,我国学者对高速铁路简支梁、连续梁、刚构桥、拱桥、斜拉桥等桥梁上的无缝线路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本书针对中国高速铁路线/桥结构工程特点,系统阐述了作者十余年来在桥上无缝线路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全书共五章,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桥上无缝线路技术发展现状及设计方法对比、各种类型轨道和桥梁结构间纵各相互作用规律、高速铁路线/桥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状态检测与监测技术及下一步研究工作方向等。
本书在广泛调查我国高速铁路中桥上无砟轨道伤损类型、机理及维修方法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桥上无砟轨道损伤和维修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建立的“无缝线路-无砟轨道-桥梁”静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桥上无砟轨道不设伸缩调节器的合理温度跨度;依据对不同伤损条件下的“无缝线路-无砟轨道-桥梁”静力学、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梁端扣件胶垫滑出、钢轨碎弯、凸台拉裂、宽接缝开裂等典型伤损对轨道结构的受力和行车的影响,并从理论分析角度进行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典型伤损的限值研究;此外,初步提出钢轨碎弯、凸台拉裂、宽接缝开裂等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典型伤损的整治方案并分析维修过程对系统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