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铺装体系复合结构动力学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对大跨径缆索支承桥梁、立转式开启桥、铁路钢桁架桥、混凝土梁桥等桥型,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特点及交通承载特点,分析其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揭示桥面铺装复合体系力学特性与桥梁支撑结构、铺装设计参数及交通环境参数等的关系,为不同桥型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结构与材料设计、有效维养提供理论依据。《桥面铺装体系复合结构动力学分析》可供从事桥梁和道路领域科研、教学和工程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学习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桥面铺装材料及力学模型
1.3 桥面铺装体系复合结构
1.4 桥面铺装主要病害及力学控制指标
1.5 桥面铺装力学理论研究现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桥面铺装体系复合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2.1 桥面铺装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2 桥面铺装层动荷载
2.3 铺装体系复合结构建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缆索支承桥梁桥面铺装动力分析
3.1 概述
3.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铺装动力分析
3.3 铺装“多尺度”有限元动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立转式开启桥桥面铺装动力分析
4.1 概述
4.2 开启桥铺装结构有限元模型
4.3 开启桥铺装结构开启过程动力分析
4.4 开启桥铺装结构通车过程动力分析
4.5 通车和开启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路钢桁架桥防护层动力分析
5.1 概述
5.2 列车-轨道-柔性保护层-桥面板耦合结构有限元模型
5.3 柔性保护层动力分析
5.4 考虑层间接触的耦合体系防水界面动Ⅱ向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混凝土梁桥桥面铺装动力分析
6.1 概述
6.2 混凝土连续梁桥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
6.3 连续梁桥铺装动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桥面铺装分几层,其中既有沥青混凝土层,又有水泥混凝土层,叫复合桥面铺装。桥面铺装又称车道铺装,其作用是保护桥面板防止车轮或履带直接磨耗面,保护主梁免受雨水侵蚀,并借以分散车轮的集中荷载。常用的桥面铺装...
桥面系包括桥面铺装(或称行车道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或防撞栏杆)、灯光照明等。
桥面板就是桥面,桥面铺装就是铺在桥面板上的混凝土,防水层,沥青···
以某3 100 TEU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为例,建立集装箱船体全船结构三维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的计算模型,对船体结构进行实特征值、有阻尼瞬态响应的计算分析;采用Lanczos方法计算特征值;采用模态方法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船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扭转振动,需要对驾驶甲板的侧翼结构进行修改设计,但其振动强度在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
由动态力学试验数据通过粘弹性力学关系式转换,得到用Prony级数进行数值表征的广义Maxwell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例,通过有限元建模,模拟分析荷载-温度耦合作用下钢桥面铺装面层表面的应变状态,计算得到典型温度下4种铺装结构表面最大横向弯拉应变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某温度下的一个加载过程中,任一荷位出现最大表面横向弯拉应变的位置在横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同的,而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增加Eliminator防水粘结层可有效降低铺装表面最大横向拉应变。
【学员问题】桥面铺装的结构?
【解答】-桥面铺装应根据所在道路的路面结构、结合行车条件、经济性和耐久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宜选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结构。(9.1.1条)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特大桥、大桥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总厚度不宜小于80mm.
-次干路、支路上的桥梁铺装层宜用沥青砼或水泥砼结构,总厚度不宜小于60mm.
-水泥砼铺装层(不含整平层)厚度不应小于80mm.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应根据铺装材料的性能、施工工艺、车辆轮压、桥梁跨径与结构型式、桥面系的构造尺寸以及桥梁纵断面线形,当地的气象与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体系》在简要介绍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系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作者及其课题组在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压敏性,温敏性,热电效应,力电效应,电热效应,损伤图像检测等的几个机理和实验结果,水泥基智能复合系统的自诊断与自调节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模型,在道路融雪化冰,钢筋混凝土锈蚀监测,混凝土结构变型检测,结构温度变形自适应调节以及混凝土结构可视化健康检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智能复合材料及其进展
1.1 概述
1.1.1 智能材料
1.1.2 智能复合材料
1.1.3 智能结构及其系统
1.2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自感知研究进展
1.2.1 压敏特性
1.2.2 温敏特性
1.2.3 热电特性
1.2.4 力电效应
1.3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自调节研究进展
1.3.1 电热效应
1.3.2 电力特性
1.3.3 自减振特性
1.4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自愈合研究进展
1.4.1 结晶沉淀自愈合
1.4.2 渗透结晶自愈合
1.4.3 聚合物固化仿生自愈合
1.4.4 电解沉积自愈合
1.4.s自愈合存在的问题
1.5 形状记忆合金智能复合材料
1.5.1 在航天航空器结构中的应用实例
1.5.2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1.6 光纤智能复合材料
1.6.1 光纤光栅
1.6.2 光纤光栅传感器在航空航天业中的应用举例
1.6.3 光纤光栅传感器在船舶航运业中的应用举例
1.6.4 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1.7 压电智能复合材料
1.7.1 阻抗法及其应用
1.7.2 波动法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2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压敏性及其智能结构
2.1 概述
2.2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压敏性的定义和基本现象
2.3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组分、结构与压敏特性
2.3.1 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对压敏性的影响
2.3.2 龄期对压敏性的影响
2.3.3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压敏性的影响
2.3.4 外加剂对压敏性的影响
2.3.5 成型工艺对压敏性的影响
2.4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压敏性的不同测试方法.
2.4.1 直流电阻测试法
2.4.2 交流阻抗测试法
2.4.3 电容测试法
2.5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动态压敏特性.
2.5.1 对三角波交变载荷的响应
2.5.2 对冲击载荷的响应
2.6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压敏性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2.6.1 混凝土简支梁弯曲变形的自诊断
2.6.2 混凝土立柱偏心的自诊断
2.6.3 有温度梯度时梁变形检测的温度补偿
2.6.4 水泥基智能材料周边有约束的压敏性
2.6.5 利用压敏性监测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
2.6.6 结构平均应变和应力检测
2.7 水泥基复合材料承载时的损伤.
2.7.1 水泥基材料及结构的损伤监测
2.7.2 水泥基材料局部损伤的检测
2.7.3 混凝土构件残余寿命预测
2.7.4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分析
2.7.5 新旧混凝土粘结质量的评估
2.8 压敏性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3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温敏性、力电效应及其智能结构
3.1 概述
3.2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温敏性
3.2.1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温敏性及其机理
3.2.2 碳纤维掺量对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温敏性的影响
3.3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温敏性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3.3.1 嵌入式温敏混凝土结构
3.3.2 碳纤维水泥层/普通混凝土复合温敏结构
3.4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塞贝克效应
3.4.1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塞贝克效应与机理
3.4.2 水泥基PN结的伏安特性及其塞贝克效应
3.4.3 塞贝克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3.5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塞贝克效应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3.5.1 埋入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温敏混凝土柱
3.5.2 碳纤维水泥层/普通混凝土复合温敏结构
3.5.3 连续碳纤维温敏混凝土杆
3.5.4 温度自诊断自适应智能混凝土结构及模型
3.6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力电效应
3.6.1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力电效应
3.6.2 孔隙水与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力电效应的关系
3.6.3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力电效应的机理
3.6.4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电磁发射现象
3.7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电力效应
3.7.1 实验方法
3.7.2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的电力效应
3.7.3 电力效应的机理
3.8 基于力电效应应用的机敏混凝土梁
3.8.1 试验模型与测试系统
3.8.2 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4 水泥基智能结构的自调节
4.1 概述
4.1.1 变形自调节
4.1.2 温度自调节
4.1.3 高阻尼抗振调节
4.2 变形自调节的基本原理及实验
4.2.1 碳纤维毡混凝土叠层梁的实验模型及材料
4.2.2 叠层梁电热变形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4.2.3 叠层梁电热变形实验结果分析
4.3 变形自调节理论分析
4.3.1 叠层梁的热传导数学模型
4.3.2 叠层梁电热驱动的动态响应
4.3.3 叠层梁的电热变形数值模拟
4.3.4 叠层梁电热变形的实验与理论数值的比较
4.4 变形自调节中的温度、变形自检测
4.4.1 温度检测
4.4.2 温差检测
4.4.3 变形检测
4.5 变形自调节的控制理论与方法调节实验
4.5.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4.5.2 变形自调节的控制方法
4.5.3 反馈信号的预处理
4.5.4 碳纤维毡水泥砂浆叠层梁变形调节实验
4.6 温度自调节原理实验
……
5 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成像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