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和路边杂草丛中,是一种四季长绿的苔草 (在暖温带以南地区),其新叶与老叶的更替规律是,在夏、秋、冬三季尽管其株丛不断分蘖形成新株,但原有的叶片并不凋枯,只是在每年春季2月底至3月初,新叶不断生出情况下,越冬的老叶逐渐枯死,这个过程一般延续半个月,对放牧利用甚为有利,对建立人工常绿草地或城镇草坪,具有重大意义。据安徽生物研究所资料,青绿苔草花葶的生长,从3月2日花穗破土开始,至4月9日坚果的青熟而终止,5月19日地上部枯死。此后,处于果后营养期的株丛进入快速生长,至7月8日,平均日增长0.59毫米,最大日增长,出现在5月19~5月29日,平均日增长达1.2毫米。以后生长基本停止,分蘖速度加快,株丛最大高度达67毫米,以绿色的株丛渡过冬季。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由于其芽点分布于地下,而叶的分生组织又处于近地表的青绿苔草基部。因此,无论刈割或放牧,其生长点不易受损害,只要水肥保证,再生力非常强。如1982年7月8日刈割,产鲜草4002公斤/公顷;而8月27日测定再生草产量,竟高达12807公斤/公顷。 分根或播种繁殖。前者,在有种苗的情况下方便易行,栽种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收获;后者,播种后,幼株生长缓慢,生长两年尚难获得较高的收获量。适应的生态幅度比较宽,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北界以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界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既可在沙壤土上定居,也可在强酸性黏土上生长,适应的土壤pH4.5~8。在冬季零下26℃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适应的降水范围是400~1300毫米。耐荫蔽,喜欢湿润环境,也非常耐水渍。既耐高温,也耐干旱。1984年7~8月份,安徽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在连续40多天未下透雨的情况下,无明显受害。
纤维青薹(安徽植物志)硬短茎宿柱薹(台湾植物志)
本类型的日本标本,植株较粗壮,具匍匐枝。果囊具较明显隆起的脉,多生长于海滩沙地。中国标本中符合这样典型的标本不多,只见到在安徽的少数标本。
产安徽、陕西、甘肃、台湾;生于路边沙地。分布朝鲜、日本。
直蕊薹草(变种)直蕊宿柱薹(台湾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果囊较长,长3.5~4.5毫米。
产中国台湾。
生于山坡草地、路边、山谷沟边,海拔470~2300米。
1、盆土配方茶花可以选用君子兰的培养土,也可以用腐叶土混合粗河沙搅拌均匀,这样的土排水好,透气好。有红土的可以用 红土:椰糠:泥炭土3:1:1 的配比方式配土,也可以用 红土:腐叶土:粗砂 6:3:1...
你好,常用播种、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压条和分株。播种,常绿杜鹃类最好随采随播,落叶杜鹃亦可将贮藏至翌年春播。气温15~20摄氏度时,约20天出苗。扦插,一般于5~6月间选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
冬青适宜种植在湿润半阴之地,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当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浇透水后可任其自然生长,视墒情每15天灌水一次,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两季适当追肥1~2次,一般施...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缅甸。
本种分布广,南自澳大利亚北部,经印度尼西尼、菲律宾、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至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变异很大,是一个多型种,这些变异究竟能分为几个亚种或变种,至今还未见进行全面研究过。但根据中国常见的志书中,多分为三个区别较明显的类型,暂作变种处理。
青绿薹草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8~40厘米,纤细,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叶鞘淡褐色,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5)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质硬。苞片最下部的叶状,长于花序,具短鞘,鞘长1.5~2毫米,其余的刚毛状,近无鞘。小穗2~5个,上部的接近,下部的远离,顶生小穗雄性,长圆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近无柄,紧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少有圆柱形,长0.6~1.5(2) 厘米,宽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无柄或最下部的具长2~3毫米的短柄。雄花鳞片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具短尖,膜质,黄白色,背面中间绿色;雌花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圆形,长2~2.5毫米(不包括芒),宽约1.2~2毫米,膜质,苍白色,背面中间绿色,具3条脉,向顶端延伸成长芒,芒长2~3.5毫米。果囊近等长于鳞片,倒卵形,钝三棱形,长2~2.5毫米,宽约1.2~2毫米,膜质,淡绿色,具多条脉,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渐狭,具短柄,顶端急缩成圆锥状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约1.8毫米,栗色,顶端缢缩成环盘;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状,柱头3个。花果期3~6月。
短芒薹草Carex breviaristata K. T. Fu
青绿薹草(原变种)Carex breviculmis R. Br. var. breviculmis
直蕊薹草(变种)Carex breviculmis R. Br. var. cupulifera (Hayata) Y. C. Tang & S. Yun Liang
纤维青薹Carex breviculmis R. Br. var. fibrillosa (Franch. & Sav.) Matsum. & Hayata
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 Franch.
仲氏薹草Carex chungii Z. P. Wang
仲氏薹草(原变种)Carex chungii Z. P. Wang var. chungii
坚硬薹草(变种)Carex chungii Z. P. Wang var. rigida Y. C. Tang & S. Yun Liang
无喙囊薹草Carex davidii Franch.
长穗薹草Carex dolichostachya Hayata
长穗薹草(原亚种)Carex dolichostachya Hayata subsp. dolichostachya
阿里山宿柱薹(亚种)Carex dolichostachya Hayata subsp. trichosperma (Ohwi) T. Koyama
三阳薹草Carex duvaliana Franch. & Sav.
穿孔薹草Carex foraminata C. B. Clarke
拟穿孔薹草Carex foraminatiformis Y. C. Tang & S. Yun Liang
绿囊薹草Carex hypochlora Freyn
江苏薹草Carex kiangsuensis Kük.
灰帽薹草Carex mitrata Franch.
具芒灰帽薹草Carex mitrata Franch. var. aristata Ohwi
灰帽薹草(原变种)Carex mitrata Franch. var. mitrata
截嘴薹草Carex nervata Franch. & Sav.
横纹薹草Carex nugata Ohwi
豌豆形薹草Carex pisiformis Boott
类白穗薹草Carex polyschoenoides K. T. Fu
齐云薹草Carex qiyunensis S. W. Su & S. M. Xu
上杭薹草Carex shanghangensis S. Yun Liang
伴生薹草Carex sociata Boott
小苞叶薹草Carex subebracteata (Kük.) Ohwi
三穗薹草Carex tristachya Thunb.
合鳞薹草(变种)Carex tristachya Thunb. var. pocilliformis (Boott) Kük.
三穗薹草(原变种)Carex tristachya Thunb. var. tristachya
东方薹草Carex tungfangensis L. K. Dai & S .M. Huang
烟草栽培课程论文 关于中国烟草农业现代化的探讨 专业、年级:烟草 09-1 班 姓名:苏玉龙 学号: 0918101024 关于中国烟草农业现代化的探讨 摘要:通过对现代化烟草农业的讨论,明确了什么是现代化烟草农业,发展现 代化烟草农业的意义, 分析了中国烟草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中国 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几点建议,并对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烟草农业、现代化 引言: 烟草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在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 满足大多数烟草吸食者的生理需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烟草农业的良好 发展对最大限度发挥烟草的价值有着重要作用。 烟叶生产作为烟草产业最薄弱环 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烟草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高土地 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种烟的经济效 益和烟农的经济收益, 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的
彩叶草是重要的观叶植物,本文详细探讨了彩叶草冬季室内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拉丁名:Carexbreviculmis
别名:青营(植物学大词典)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8-40厘米,纤细,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叶鞘淡褐色,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 (5) 毫米,平张,边缘粗糙,质硬。苞片最下部的叶状,长于花序,具短鞘,鞘长1.5-2毫米,其余的刚毛状,近无鞘。小穗2-5个,上部的接近,下部的远离,顶生小穗雄性,长圆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近无柄,紧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侧生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少有圆柱形,长0.6-1.5 (2) 厘米,宽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无柄或最下部的具长2-3毫米的短柄。雄花鳞片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具短尖,膜质,黄白色,背面中间绿色;雌花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截形或圆形,长2-2.5毫米(不包括芒),宽约1.2-2毫米,膜质,苍白色,背面中间绿色,具3条脉,向顶端延伸成长芒,芒长2-3.5毫米。果囊近等长于鳞片,倒卵形,钝三棱形,长2-2.5毫米,宽约1.2-2毫米,膜质,淡绿色,具多条脉,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渐狭,具短柄,顶端急缩成圆锥状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卵形,长约1.8毫米,栗色,顶端缢缩成环盘;花柱基部膨大成圆锥状,柱头3个。花果期3-6月。
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山坡草地、路边、山谷沟边,海拔470-2300米。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缅甸。
本种分布广,南自澳大利亚北部,经印度尼西尼、菲律宾、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至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变异很大,是一个多型种,这些变异究竟能分为几个亚种或变种,还未见进行全面研究过。但根据我国常见的志书中,多分为三个区别较明显的类型,中国植物志暂作变种处理。
拉丁名:Carexduriuscula
别名:卵穗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特征:
根状茎细长、匍匐。秆高5-20厘米,纤细,平滑,基部叶鞘灰褐色,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1-1.5毫米,内卷,边缘稍粗糙。苞片鳞片状。穗状花序卵形或球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小穗3-6个,卵形,密生,长4-6毫米,雄雌顺序,具少数花。雌花鳞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3-3.2毫米,锈褐色,边缘及顶端为白色膜质,顶端锐尖,具短尖。果囊稍长于鳞片,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平凸状,革质,锈色或黄褐色,成熟时稍有光泽,两面具多条脉,基部近圆形,有海绵状组织,具粗的短柄,顶端急缩成短喙,喙缘稍粗糙,喙口白色膜质,斜截形。小坚果稍疏松地包于果囊中,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2毫米,宽1.5-1.7毫米;花柱基部膨大,柱头2个。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生于草原,山坡、路边或河岸湿地,海拔250-700米。分布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远东地区和中亚地区)、蒙古北部、朝鲜。
拉丁名:C.duriusculasubsp. rigescens
形态特征:
与寸草的区别在于雌花鳞片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叶片平张。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
产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生山坡、半干旱地区或草原上。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拉丁名:Carexgiraldiana
形态特征:
根状茎木质,匍匐。秆高16-30厘米,扁三棱形,平滑,基部具淡褐色分裂成纤维状的老叶鞘。叶短于或等长于秆,宽2-5毫米,边缘粗糙,反卷,淡绿色,稍坚硬。苞片短叶状,具鞘。小穗3-5个,彼此远离,顶生1个雄性,棒状圆柱形,长1厘米;侧生小穗雌性,顶端常具雄花,卵形,具3-5朵花,长6-8毫米;小穗柄三棱形,上具疏齿,上部两个的柄短,包藏于包鞘内,下部两个的柄稍长,伸出鞘外。雌花鳞片长圆形,顶端近截形,淡黄白色,背面中间3条脉绿色,延伸成粗糙的短尖。果囊与鳞片近等长,斜展,倒卵形,长5-6毫米,近革质,黄绿色,被疏短硬毛,具多条脉基部渐狭成柄,稍斜,先端急缩成喙,喙圆柱形,喙口具2浅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状;花柱基部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3-5月。
地理分布:
产陕西;生于山谷路旁,海拔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陕西涝峪山。
拉丁名:Carexheterostachya
形态特征:
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红褐色无叶片的鞘,老叶鞘常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毫米,平张,质稍硬,边缘粗糙,具稍长的叶鞘。苞片芒状,常短于小穗,或最下面的稍长于小穗,无苞鞘或最下面的具短鞘。小穗3-4个,常较集中生于秆的上端,间距较短,上端1-2个为雄小穗,长圆形或棍棒状,长1-3厘米,无柄;其余为雌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8-18毫米,密生多数花,近于无柄,或最下面的小穗具很短的柄。雄花鳞片卵形,长约5毫米,膜质,褐色,具白色透明的边缘,具3条脉;雌花鳞片圆卵形或卵形,长约3.5毫米,顶端急尖,具短尖,上端边缘有时呈啮蚀状,膜质,中间淡黄褐色,两侧褐色,边缘白色透明,具3条脉,中脉绿色。果囊斜展,稍长于鳞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钝三棱形,长3-4毫米,革质,褐色,无毛,稍有光泽,脉不明显,基部急缩为钝圆形,顶端急狭为稍宽而短的喙,喙口具两短齿。小坚果较紧地包于果囊内,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三棱形,长约2.8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4-6月。
地理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生于干燥的山坡或草地,或道旁荒地,海拔300-1000米左右。也分布于朝鲜。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