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桥梁总体规划、截面设计、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与计算,将桥梁分析理论、力学计算、结构设计有机地融于一体。
书中算例均为作者设计的实际工程,帮助读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2版)》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从事桥梁设计以及施工的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第一篇 桥梁设计基本理论
第一章 桥梁的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 桥梁总体规划原则
一、安全性
二、适用性
三、经济因素
四、先进性
五、施工上的要求
六、美观上的要求
第二节 桥梁设计程序
第三节 桥梁的规划设计
一、野外勘测与调查研究工作
二、桥梁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布置
第四节 桥梁的组成与分类
第五节 公路桥面构造
一、铺装层
二、排水、防水系统
三、伸缩缝
四、栏杆与防撞墙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桥梁设计荷载
第一节 永久作用(恒载)
第二节 可变作用
一、汽车荷载
二、人群荷载
三、汽车冲击力
四、离心力
第三节 偶然作用
一、地震作用
二、船舶或漂流物撞击作用
三、汽车的撞击作用
第四节 桥梁作用效应组合
一、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
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梁桥结构解析
第一节 杠杆原理法
第二节 刚性横梁法
一、偏心荷载P对各主梁的荷载分布
二、利用荷载横向影响线求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第三节 刚接梁法及铰接梁法
一、刚接梁法适用条件
二、刚接梁法计算原理
三、铰接板(梁)法
四、刚接梁法的计算步骤
第四节 比拟正交异性板法
一、弹性板的挠曲面微分方程
二、比拟正变异性板挠曲微分方程
三、应用图表计算荷载的横向分布
第五节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的变化
第六节主梁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的计算
二、活载内力计算
三、荷载组合及其系数
第七节 横隔梁计算
一、刚性横梁法计算横隔梁内力
二、比拟板法计算横隔梁内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行车道板内力分析
第一节 行车道板的类型
第二节 车轮荷载在板上的分布
第三节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一、单向板
二、悬臂板
第四节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
一、多跨连续单向板的内力
二、铰接悬臂板的内力
三、悬臂板的内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原理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设计计算方法
一、截面型式及截面尺寸的拟定
二、正截面强度计算
三、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
四、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五、钢筋混凝土梁应力验算
六、裂缝最大宽度验算
七、梁的变形(挠度)验算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计算方法
一、主梁的构造布置
二、主要材料选择
三、预应力钢筋的估算
四、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五、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确定
六、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七、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计算
八、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计算
九、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验算
十一、端部锚固区计算
十二、变形计算
参考文献
第二篇 钢筋混凝土梁桥的设计与计算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空心简支板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空心简支板设计计算步骤及要点
一、设计资料及主要指标确定
二、板的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四、板梁的内力计算
五、板梁的截面设计及强度复核
六、板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空心简支板设计
一、设计资料及主要指标确定
二、板的毛横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四、板梁的内力计算
五、板梁的截面设计及强度复核
六、板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计资料与结构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计算
四、行车道板计算
五、横隔梁计算(略)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设计
一、设计资料与结构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计算
四、行车道板的计算
五、横隔梁计算(略)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与计算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简支板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简支板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计资料及主要指标确定
二、板的横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板的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预应力钢筋布置(见箱形梁)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及束界校核
六、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预应力损失估算(略)
八、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九、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抗裂性验算
十一、主梁变形计算
十二、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简支板设计
一、设计资料及主要指标确定
二、板的横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板的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预应力钢筋布置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及束界校核
六、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预应力损失估算
八、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九、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抗裂性验算
十一、主梁变形计算
十二、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预应力钢筋布置(见箱形梁)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及束界校核
六、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预应力损失估算
八、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九、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抗裂性验算
十一、主梁变形计算
十二、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设计
一、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预应力钢筋布置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及束界校核
六、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七、预应力损失计算
八、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九、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抗裂性验算
十一、主梁变形计算
十二、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设计计算步骤
一、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其布置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六、钢束布置位置(束界)的校核
七、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八、预应力损失估算(略)
九、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一、抗裂性验算
十二、主梁变形计算
十三、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设计
一、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二、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三、主梁内力计算
四、预应力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其布置
五、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六、钢束布置位置(束界)的校核
七、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八、预应力损失估算
九、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十一、抗裂性验算
十二、主梁变形计算
十三、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略)
参考文献
……
桥长不包括引堤的。计算了桥梁满堂脚手架就一用算其它的了。
呵呵,复杂你也要计算,其实也没有你想的那样,你按图的要求分开几段计算就好了,这个得看断面图,要不你用图形来计算,不知道你有软件没
桥梁混凝土的计算方法 按体积方量计量,不扣除钢筋含量,计量说明里有计算规则的,你看下就知道怎么计算了。至于具体计算方法要看你的单体是何种形状,才能知道按体积如何计写计算式
介绍了按照欧洲规范对于地震区桥梁一般采用的抗震计算方法,并结合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易操作,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在西部山区修建公路或铁路,常需将桥梁桩基设置在高陡横坡上。与平地上的桥梁桩基相比,位于横坡上的桥梁桩基受力与变形更为复杂,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亦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的受力特性,建立了其受力与变形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借助有限差分法,对个特征桩段的挠曲变形微分方程进行求解,从而提出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最后,以张-花高速中某桩基工程为例,分别利用规范法和本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计算方法与规范法吻合较好,而本文计算方法既能够考虑了桩顶复杂荷载的影响,又能够考虑边坡荷载的作用,由此设计的基桩更为合理安全。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桥梁总体规划、截面设计、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与计算,将桥梁分析理论、力学计算、结构设计有机地融于一体。书中算例均为作者设计的实际工程,帮助读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2版)》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从事桥梁设计以及施工的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内容简介
《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第二版》一书系统地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桥梁总体规划、截面设计、内力计算及结构设计与计算,将桥梁分析理论、力学计算、结构设计有机地融于一体。书中算例均为作者设计的实际工程,帮助读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
贾金青:河北沧州人,1962年生,博士,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工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工作。1993年提出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理论,并成功地用于实际工程中。该方法具有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制的混凝土超早强剂(早强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1天可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用于桥面修复6小时即可通车,可广泛用于交通、土木、水利及建筑工程领域。已出版《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方法及应用》、《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理论及实践》两部专著;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了《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等3部国家标准;获得了“一种基坑侧壁的柔性支护方法”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或参加了近百项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主持完成了百余项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大型深基坑及高边坡的设计,试验与施工,解决了工程中大量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岩土锚固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