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t)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载荷。
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注: 地基强夯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计量单位为平米.
中文名称 | 强夯地基 | 外文名称 | dynamic consolidation foundation |
---|---|---|---|
特 点 | 经济而常用 |
强夯地基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t)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载荷。
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注: 地基强夯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计量单位为平米.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进行试夯,选定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和落距,以便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少夯实遍数和总下沉量等施工参数。试夯的密实度和夯实深度必须到达设计要求。
2.基坑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开挖时,基坑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米,以便于夯实工作的进行,基坑边坡适度放缓。夯实前,基坑底面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加50至100毫米。夯实完毕,将基坑表面拍实至设计标高。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查,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夯的夯沉量等,对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强夯地基置换施工的设计及强夯地基须满足的条件
强夯置换法的规划内容与强夯法根本一样,也包含:起重设备和夯锤的断定、夯击规模和夯击点安置、夯击击数和夯击遍数、间歇时刻和现场测验等。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议,除厚层饱满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抵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越7m。墩体资料可采用级配杰出的块石、碎石、矿渣、修建废物等坚固粗颗粒资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越全重的30%。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资料,用夯锤夯击构成接连的强夯置换墩。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短和施工费用低一级长处。
当时,使用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规模极为广泛,有工业与民用修建、库房、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及码头号。总归,强夯法在某种程度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它力学的加固办法更为广泛和有用。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100~200kPa。夯点的夯击次数应经过现场试夯断定,且应一起满意下列条件:
1、墩底穿透脆弱土层,且到达规划墩长;
2、累计夯沉量为规划墩长的1.5~2.0倍;
3、最终两击的均匀夯沉量应满意强夯法的规则。
墩距离应根据荷载巨细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合座安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根底或条形根底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核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
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资料可与墩体一样,粒径不宜大于100mm。
断定软粘性土中强夯置换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只思考墩体,不思考墩间土的效果,其承载力应经过现场单墩载荷实验断定,对饱满粉土地基可按复合地基思考,其承载力可经过现场单墩复合地基载荷实验断定。
原文地址:http://www.hongchuqh.com/xinwen/jishu/2018/0111/686.html
如有强夯报价相关问题欢迎来电咨询靠谱强夯价格到弘楚强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免费报价/免费设计施工方案/试夯不成功不收一分钱!更多强夯详细信息请访问弘楚强夯官网:http://www.hongchuqh.com/
强夯地基施工之后强夯公司如何检测地基加固效果
地基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地基施工一种非常重要的项目,地基检测是指施工完成后的地基进行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方法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土工试验等等。
载荷试验是指地基工程完成后对地基结构进行质量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地基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标准贯入试验是指低饱和的粉土和粘性土等地基进行处理,将低饱和的粉土和粘性土等地基进行密实加固,检测地基的稳定性、密实度和变形参数,还可以与荷载试验相结合进行检验和判断地基的承载力并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
静力触探试验一般适用于碎石土、沙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主要检查地基结构的比贯入度、锥尖阻力和孔隙水的压力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化风硬质岩石、软质岩石、碎石土、沙土等土层地基,其主要检查沙土的孔隙比、密实度、强度与变形参数,采用场地的均匀性进行检测强夯地基的质量和地基的加固效果
现场剪切试验是用于绘制应力的强度、位移、应变曲线。确定岩石的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等
波速试验适用于确定与波速有关的岩土参数,如压缩波和剪切波的波速、剪切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用来检验岩土加固和改良的效果
土工试验是测定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如土的密度、含水量、空隙比、比重、粒度、液性指数、透水性、压缩性、塑性指数、抗剪和抗压强度以及结固强度等等
湖北弘楚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单位。能够单独完成1000KN.m-12000KN.m强夯(置换)工程。公司领导人是国内较早期从事强夯施工的建设者,经过多年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1.强夯地基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但笔者认为,现场监理尚应该参照地勘报告,掌握有关技术指标,如土层颗粒的组成,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饱和度、渗透系数等;对于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杂填土,还要查清杂物的分布范围、深度、有机质含量及是否对基础有侵蚀性。由于湿陷性土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也应作为一项控制指标。工程中是否考虑选用强夯基础是由设计决定,但监理在必要时应提醒设计对以上技术指标作综合考虑。如东莞市樟木头镇一厂房工程,设计选用了强夯地基,但经过对比地勘资料,监理提醒设计注意在地勘报告中反映了部分回填土中含有大量木糠,经查清其分布范围及埋深后设计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强夯地基的影响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对强夯地基处理的有效深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设计规范中仅谈到“处理有效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6.2.1表中,也仅给出了有效深度的预估值,如当选用最大单击夯击能(8000KN•M)时,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0米左右。根据强夯法创始人梅那提出估算强夯影响深度的公式hm (m为夯锤质量, h为锤落距),从理论上说,可以影响到这一深度,公式对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故理论与实际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太多(如施工季节、地下水位等),根据笔者多个工程实践的经验,建议采用强夯法施工的处理深度控制在6-8米以内为好。对于回填土超过10米的场地,应慎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当处理深度超过8米以后,虽然载荷试验反映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达到设计值,但载荷试验采用的毕竟是一个短期荷载,由于8米以下土层的强夯加固质量较难保证,容易产生日后的地基变形。
3.强夯地基的施工监控
由于强夯地基的许多技术参数都要求在试夯及施工过程中确定,因此,加强对强夯地基的试夯及施工监控,及时掌握各项技术参数尤为重要。强夯施工开始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程旁站检查,重点是要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偏差应及时反馈给设计。
监理工程师在监控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3.1掌握设计意图:对夯实范围、布点范围、处理深度、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及间隔时间、处理后应达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要了解透彻。
3.2审核施工单位资质: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要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要岗位技术工人必须持有效岗位证书上岗。
3.3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施工工艺,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
3.4旁站检查与记录
旁站的重点是检查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严禁设备带病作业;检查夯锤重量及量测夯锤落距,并作出明确标记;检查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完成每遍夯击后量测夯坑深度及地面标高;掌握对夯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的措施等。同时,应认真做好旁站记录,特别应对有关技术参数精确记录,并与设计参数及时进行认真对比,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技术处理。
3.5安全控制:一是施工安全控制;二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
4.强夯地基质量的检验及验收
强夯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在规范(GB50202-2002)的4.6.4条中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监理工程师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4.1注重过程检验:在每遍夯击之前,要进行复线,确保不发生漏夯现象;要重点检查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4.2注重收锤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应大于设计值;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应发生异常现象,如相邻两点击夯后夯坑过深提锤困难。
4.3注重夯击间隔时间:两遍之间的夯击间隔时间与土的含水率、水位高程、季节气候有关。据笔者经验,认为间隔30天左右较为合理。当条件较好时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20天,反之,则要适当延长。
4.4注重施工质量的检验:一是检测值必须同时满足设计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和变形要求;二是地基载承力检测要在施工完成后间隔一定的时候再进行。间隔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现场的土质情况决定,通常砂、碎石土应隔20天左右,粘性土等应隔30天左右;三是要挑选场地及施工过程中较为异常的地方作检测,如回填土埋深较大处,夯坑较深处,建筑物转角处,高差变化及受力最大的重要部位处等。
5.结束语
5.1强夯地基施工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某地的成功经验不等于用在其它地区也能成功,一定要结合基地情况认真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
5.2强夯地基施工强调过程控制,强调用经验来指导施工,切忌忽视过程技术数据,只看最终检测结果的情况发生。
5.3加强强夯施工完成后的监测,对上盖工程施工全过程一定要定期沉降监测,做好监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