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全局共有职工322人(其中在职职工212人),本科学历116 名,硕士43名,高级工程师及以上34 名,工程师60名,技术干部占70%以上。现拥有土地64亩、房产1100.89平方米,设备741台套,总资产38955万元。局内设纪委和工会,机关内设综合综合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技术一部、技术二部、科技规划部等6个处室;下辖青海省地质环境调查院(含工程勘察分院、生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分院和测绘勘察分院)和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两个实体单位。
通过几代水工环地质工作者的接续奋斗,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的业务水平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水文地质为优势专业、以工程地质为特色专业、以环境地质为核心专业、以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整理为新兴专业体系,是一支技术密集、队伍年轻、专业配套,集科研、勘查、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专业性地勘队伍。现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工环勘查甲级资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甲级资质;水利部颁发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及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省测绘局颁发的测绘乙级资质等。
近年来,我局积极投身青海东部严重缺水区找水、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和地热资源勘查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西南抗旱和玉树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深入灾区开展专业应急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后获得“西南抗旱打井先进集体”、“玉树抗震救灾先进单位”、“青藏高原创新找矿先进单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国家级荣誉,深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局党委面对复杂形势,坚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全力以赴致力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确定了“依法治局、人才兴局、市场引领、项目支撑、突出主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决心在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伟大事业中,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固强补弱、创新发展,以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续写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发展新篇章。
王凤林
韩继忠
韩英善
代世伟
罗银飞
水文地质
我局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城镇、工矿企业供水水源地勘探、地热地质勘查等工作。先后完成了陕、甘、青、藏等省区100余万平方公里水文地质普查,为人畜生活饮水、农田供水和农业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地区地下水勘查”、“乌兰盆地地下水勘查”、“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青海省德令哈市巴音河冲洪积扇供水水文地质详查”等工作。尤其在格尔木地区积极探索松散层高压自流水分层监测等工作引领着省内水文地质重大学科问题研究工作。近年提交的《青海尕斯库勒油田供水阿拉尔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获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地下热水勘查》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为青海“三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地下水资源保障。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调查
我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承担青海省祁连山东端—当金山口、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青南、海东等地区空白区的1:10万、1:20万、1:50万水文地质普查任务。先后完成门源幅、天峻幅等26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十一、十二五”期间承担了“青海省湟水流域重点地区和青海省格尔木市野马泉整装勘查区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柴达木盆地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工作区覆盖青海省主要城市经济区及农牧区,为青海省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城镇、工矿企业供水水源地勘察
我局充分发挥基础资料和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供水井勘探工作已有40多年,共成井1000余口,解决了150余万人、500余万牲畜饮水,200万亩农田、草场的灌溉用水需要。为青海六州2市、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地城镇、驻军、工矿企业、农牧业供水、人畜饮用水寻找到100余处优质地下淡水水源地。承担了德令哈市、德令哈工业园区、格尔木市、青海庆华公司、五彩矿业有限公司、青海石油局、乌兰县、都兰县等供水水源地勘探、施工工作,解决了当地人畜、工矿企业用水问题。
扶贫找水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积极响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厅的号召,先后在平安、循化、大通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扶贫找水项目,开展了青海东部严重缺水区扶贫找水工程,其中大通县石山乡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当地及周边3万余人、6万余牲畜的安全饮用水问题,为在全省开展此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
抗旱打井工程
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响应青海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号召组成云南旱区打水打井突击队,驰援云南,负责文山州抗旱打井工作,共完成探采结合井20眼,解决了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打井突击队被国土资源部评为“抗旱打井先进集体”。
应急保障找水工程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我局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供水井施工等工作,完成了玉树灾区结古镇扎西科供水水源地以及巴塘后备水源地等勘探和建设工作,成功打出灾区第一口饮用水井,保障了灾民安置点、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生活生产用水。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查是我局主导专业,省内大多重点工程的前期地勘工作均由我局承担。先后完成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段环境工程地质勘察、黄河上游刘家峡—青铜峡段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宝鸡—兰州铁路环境工程地质勘察等基础性公益性勘查工作,均获部级二等奖。完成了青藏铁路最高海拔昆仑山隧道勘察、跨湟水河大桥勘察;在玉树灾后重建工程中,我局组织全省最强工勘力量,开展重建区工程地质勘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大量详尽的地质基础资料。其中,《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重建场地岩山工程勘察报告》获青海省工程勘察项目一等奖,被建设部评为勘项目二等奖。2012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单位”。
近年来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大潮,工程勘察业务涉及省内能源、电力、光伏电站、交通、水利、工民建筑等领域,形成了以市政工程、大型投资项目、铁路、公路勘察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积极向地质灾害治理领域拓展,为青海各项基础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环境地质勘查
我局通过十几年的砥砺奋进,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卓有建树,成为省内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基础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领域的主力军,并取得了一定突破和进展。
地质遗迹保护
率先立项开展地质遗迹的调查与保护工作——申报和建设了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坎布拉),为全省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效应,其后我省成功申报了昆仑山、久治年保玉则、贵德等国家地质公园,鼎力助推旅游名省建设。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我局率先在省内申报并先后实施了在高寒高海拔三江源区的巴颜喀拉山扎陵湖鄂陵湖等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黑河源区等27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投资超过2.21亿元,综合治理面积达62000亩,为加强三江源、青海湖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藏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地质灾害调查
承担并完成了互助、化隆、民和、同仁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乐都、门源、乌兰、祁连、德令哈等13个县市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产生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效益。同时,承担了大通、互助、乐都、民和四个县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确保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及土地预审
我局长期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土地预审等工作,涉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油气管道、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城镇总体规划等工程,为工程建设和规划区用地审批提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性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
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先后完成了黄南西山滑坡工程、西宁市瓦窑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实施了西宁市北山一棵印危岩滑坡、大寺沟东滑坡和林家崖滑坡、大通牦牛山不稳定斜坡治理、火烧沟泥石流治理以及循化河北滩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减灾防灾成效明显,为服务地质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牵头实施了为期三年的玉树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峻工,其中18条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治理和四段不稳定斜坡治理已发挥有效作用,为玉树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牵头并参与编制了《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西宁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规划,为我省“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地质科学基础依据。
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局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效。成功开辟了青海省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投资建设的BT模式。
编制完成湟水北干渠灌溉工程二期工程、湟水西干渠灌溉工程、乐都县杨家水库工程、平安县牙扎水库工程、鱼卡露天煤矿建设工程、大华水库建设工程、西昌水库建设工程、川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等的土地复垦方案。
承担了贵南草业公司一分公司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玉树州囊谦县香达镇土地开发整理(一、二、三期)等项目的可研与规划设计;完成大通东峡河流域土地整理、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香达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等多个项目的监理工作。
固体矿产勘查
为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全局主动融入到全省地质找矿的大军中,积极承担青藏专项、省地勘基金等公益性地勘项目。工作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中部祁漫塔格、东昆仑、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带整装勘查区,勘查矿种主要有铁、铜多金属、金等。完成的格尔木市那棱格勒河西铁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通过对磁异常区的详查工作,首次在沙漠地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引领我省在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的大提速,该项目提交铜资源量9万吨,锌12万吨,铁矿石量800万吨,银27吨,获得青海省地质找矿三等奖。2011年完成的刚察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荣获国土部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
测绘工程
我局具有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勘测定界、房产测绘以及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等技术能力。先后完成了全省各州及县道路、排水、垃圾场等基础测绘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与经验,在国土、地质、矿产、公路、农业、房地产及市政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地球物理勘查
我局在地面水文物探与地基检测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主要承担国家财政出资的基础性、公益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方面以及各类市场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拥有直流电法、电磁法、工程地震、测井、磁法、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器等各类设备29台(套)。先后在陕、甘、宁、青、蒙、藏等省区完成了各类地球物理勘查工作200余项,在工程物探、水文物探、矿产物探及环境地质物探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丰硕、技术力量雄厚。业务范围包括地面核磁共振法找(卤水)水、地面水文物探、综合水文测井、地热地球物理勘查;工程物探、隧道勘察、公路检测、管线探测;滑坡勘查;磁法、电法、电磁法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城市主要道路雷达检测工作。
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我局于2013年成功申报建设了“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立足于青海省地勘行业前沿发展,着力开展地区环境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地温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地球化学环境及水土污染对人类影响的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得以逐步提升,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科技专著出版资助1项,承担清洁能源干热岩方向高新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得多项地勘行业科技成果奖,主办、承办了国际、国内大型科技学术交流会议各1次,积极参加国内科技学术交流多项。在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带动下,地勘工作质量水平得到保障,地勘成果正逐年递增,地勘科技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地质测试
我局中心实验室设有水质分析和土工试验两个专业,主要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水利建设、民用建筑、公路等工程样品的测试与试验,分析测试达60多项。水质(地下水、地表水)检测包括生活饮用水检测、锅炉水质检测等;土工试验包括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击实试验、压缩(固结)试验、剪切试验、渗透试验、三轴试验、易溶盐试验等。
厅直单位 青海省公路局 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 青海省公路运输管理局 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 青海省公路路政执法总队 青海省地方铁路管理局 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 青海省...
青海的产品没有上传到服务新干线,建立你打一下客服电话,叫他们直接当给你
一、地质勘查队伍规模及资质(一)地质勘查队伍概况截至2005 年底,自治区境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人数约2.6万人,主要分属于石油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有色地质勘查局、煤田地质局、建材总队、核工业二...
2005年10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100433B
本文主要就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的论述,并针对遥感技术在环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在环境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传统水文地质方法对青海省工程地质勘查下矿区水环境富水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通常获取的是量纲结果,未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存在较高的片面性。因此以青海省青石坡矿区为分析地点,提出新的青海省工程地质勘查下矿区水环境富水性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矿区水环境富水性的7种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获取水环境富水性影响因素权重,通过多源信息集成原理集成各影响因素权重,获取最终的多源富水性影响分析结果。
何观生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局长
邝颂华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
朱小茅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魏 斌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黄中敏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试用期一年)
彭东晓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学军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厅长级)
王宏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熊燕斌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厅长级)
马斅民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润福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张学彦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胤彬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江荣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青海省水文事业以1951年首设西宁等五个水文站为开端,1956年5月成立青海省水文总站,1995年8月更名为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996年11月成立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1999年3月成立青海省水政监察总队第四支队,与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为三块牌子,一班人马。局下设9个科室,五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2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35处水文站,1处专用水文站,31处水质监测站,34眼地下水观测井,38处固定洪水调查断面,20处报汛站。
截止2000年底我局在职职工273人,离退休职工203人。在职职工中,干部145人,工人12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2人,中专文化程度的12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2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57人;局机关职工105人,基层职工168人。专业技术人员13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46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86人。在工人中,高级工15人,中级工74人,初级工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