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 ISBN | 9787302213680 |
---|---|---|---|
页 数 | 506页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10月1日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 | 尺 寸 | 25.8 x 18.4 x 2.6 cm |
重 量 | 1.1Kg | 正文语种 | 简体中文 |
建筑案例研究
北魏平城明堂形制考略
藏传佛教过街塔和门塔
元上都开平宫殿建筑大安阁研究
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考
武当山南岩宫玄帝殿复原研究
中国建筑法式制度
古代建筑间架表记的形式与意义
少林寺初祖庵实测数据解读
华严寺海会殿大木结构用尺与用材新探
营邑立城与制里割宅研究
明代府(州)城分布及350里距离相关性探究
(隋大兴)唐长安城坊内的道路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合院建筑与胡同街坊空间探究
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
南宋建康府府廨建筑复原研究及基址规模探讨
清代北京衙署建筑基址规模之探讨
中国园林与园林史
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
圆明园之安澜园与海宁陈氏园
古代堪舆与建筑文化
敦煌阳宅风水文献初探
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考古
文物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原理与单体建筑断代方法
古代建筑测绘实例2100433B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2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蒐集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收录论文18篇,涉及古代建筑案例研究、中国建筑法式制度、营邑立城与制里割宅、园林与园林史、建筑史学史、堪舆与建筑文化、建筑考古诸方向,并附有部分古代建筑测绘例图。所选《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采用史源学年代学方法,考证造园大师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共25处,有误传为张南垣作品经考证非是的共3处;《北魏平城明堂形制考略》根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参照文献中东汉明堂的形制尺度,对其原状进行复原推测;《藏传佛教过街塔》对元明清三代所建过街塔,见于记载和有实物留存残存,以及实物不存仅有照片传世的,都一一加以搜求和考述,共得20处;《元上都开平宫殿建筑大安阁研究》通过对文献记载北宋熙春阁的结构与造型,并依据《营造法式》的一些基本规则来研究与推测元上都大安阁基本结构与造型;《古代建筑间架表记的形式与意义》以间架表记形式为线索进行探讨,力图对中国古代木构间架表记形式及其演化脉络,作整体的认识与把握;《明代府(州)城分布及350里距离相关性探究》、《圆明园之安澜园与海宁陈氏园》是几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最新研究成果。《敦煌阳宅风水文献初探》藉由敦煌文献中与风水相关的手稿解读,试图建立中国中古时期风水环境认知的知识框架。书中所选论文,均系各位作者悉心研究之新作,虽与编者之观点未必相契,却是诸位作者积年心血所成,既见数年一剑之功,亦有独到创新之见,足以引起建筑史学同道究研学术之雅好。
一,建筑系的所有课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
样式房雷氏,世掌清代皇家营造之业,历时二百余年,举凡宫殿、苑囿、陵寝、城门、王府,大小工程,多出自雷氏之手,堪称名匠世家。雷氏所营工程,多制有图样与烫样,即今日所谓之“样式雷”档案,其种类浩繁,巨细不一,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不替之宝。清季丧乱,样式房衰落,雷氏亦渐趋式微,“样式雷”
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是清华大组成的专业设计研究团队。工作室主要设计及研究方向为衔开创,由多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大类,包含设计、咨询和研究三方面的工作。工作室以建筑方案设计和项目顾问咨询为主要工作模式。其中,方案设计为工作室的核心业务,顾问咨询以项目全部流程为对象,包含从前期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的咨询,以及后期施工图设计核查、相关资源对接整合等工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2100433B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王贵祥主编)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蒐集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收入论文22篇,已发表的关于《营造法式》版本研究的文章若干篇,涉及宋《营造法式》版本研究专栏、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法式制度、明代建城运动与古代城市研究、建筑史学史以及古代建筑案例复原研究诸方向。
所选《北魏宁想石室新考订》从建筑考古的视角切入,督意于史源学年代学,在前人报导的基础上作了关于这座石室建筑及其绘画雕刻,以及它的建造年代和墓主人的考证,有自己的一套全新见解;《克孜尔中心柱窟的空间形式与建筑意象》一文,通过对窟内空间构成方式以及细部构造做法的分析,重点探讨克孜尔中心柱窟中较为典型的以高大主室为主要特征者及其所表现的建筑意象;
《<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考析》,通过对《梓人遗制》小木作内容的综合分析,理清了其产生背景、流传与发现过程、现存部分的基本内容与体例;通过与《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等文献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其在混制、菱花样式、造作功限等方面的诸多特点;《三城鼎峙,署宇秩立——明代淮安府城及其主要建筑空间探析》《唐长安宣阳坊内格局分析》等是几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最新研究成果;《试读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在1930、40年代所拍摄的调研照片》通过将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年代所拍摄的调研照片,与当时其他的中国古建照片对比,尤其与日本学者所拍摄的调研照片相比较,强调了摄影在当时也是对于中国建筑文物的一种论述方式。
《唐洛阳宫武氏明堂的建构性复原研究》以史料中有关唐武则天明堂中的相关记载为基础,结合武则天的明堂情结、长安千福寺多宝塔、新罗庆州佛国寺多宝塔和相关佛教典籍,对武则天明堂的建筑造型及与佛教多宝塔的关联提出了一些推测,并根据唐宋时代木构建筑的基本规则,对武则天明堂的各层平面柱网及剖面进行了推测性复原。《李诫?李诚?——南宋“绍定本”<营造法式>所刻作者名辨析》《传世两宋时期(营造法式)的残卷、摘录及著录钩沉——兼谈<营造法式>的作者姓名》等文章在研习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基础上,考证《营造法式》的作者姓名。书中所选论文,均系各位作者悉心研究之新作,各为一家独到之言,虽或亦有与编者拙见未尽契合之处,但却均为诸位作者积年心血所成,各有独到创新之见,足以引起建筑史学同道探究学术之雅趣。本刊素以学术水准为尺牍,凡赐稿本刊且具水平者,必将公正以待,非以本刊一家之拙思而塞言路,以求学术有百家之争、观点有独立主张为宗旨。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收录论文17篇,分为中国建筑史学史研究,佛教建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英文论稿专栏五个栏目。
开篇为《建筑师林徽因的一九三二》,以纪念林徽因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这篇文章史料工作非常扎实,论述严谨,理清了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思考的思想根源。文笔细腻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明治时期日本建筑界的中国建筑调查及其研究方法》以日本建筑界在明治时期的中国调查为研究对象,公开了百年之前的建筑测绘等实录性史料。
《东亚视角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展望》暨第二届中国古代建筑史国际会议近畿论坛侧记,总结了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东亚建筑与都市的研究;《唐长安靖善坊大兴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对隋唐长安城靖善坊内的著名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的寺院布局与大殿形制做了推测性研究和初步还原。
《从都城与宫殿建筑复原看日本、中国、韩国的渊源与异同》分析了中、日、韩宫殿建筑的历史联系,并指出三国建筑复原决策的异同与社会现状的关联。《从台湾相关方志与“重建台湾郡城图说”探讨台湾清代寺庙建筑的几个线索》以“重修台湾郡城图说”中台湾寺庙的图像解析了其对台湾清代寺庙研究的意义;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有《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营造法式〉厦两头与宋代歇山做法》、《算法基因:晋东南三座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日中寺院建筑彩色意匠与施工技术的关联性——关于东亚彩画纹样誊写技法的传播及其发展的考察》、《唐时期瓦作新识——渤海上京筒瓦和兽头之启示》及《论多样化外檐斗栱的外观与布局——日本和样佛堂与中国北方辽宋金建筑的比较》;《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皇城位置与钟鼓楼与“胡同制”的关联》、《明代应天府地方行政建筑在府域内的空间配置研究》与《北宋洛阳私家园林考录》为古代城市与园林的相关研究。此外还有两篇英文论稿及一份测绘实例。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本辑收录的大部分论文为清华大学与国外学者共同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建筑史高端论坛”的论文成果。2013年12月7、8日,十几位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日本近畿大学,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建筑史的最新见解。论坛提交论文,多为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类似高端学术论坛,还将在海内外不同地区继续举行,本刊将持续关注,并将相关高水平论文及时收录发表,提供一个中国建筑史研究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