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1957年初,为了适应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培养新兴科学技术中有关力学及计算数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钱学森先生的倡导下,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班,钱伟长教授为首任班主任,郭永怀教授和杜庆华教授为副班主任。
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国防与国民经济对力学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高质量力学教师的要求,1958年7月3日,清华大学1957~1958年度第七次校务行政扩大会议决议,成立工程力学数学系。
“文革”期间,从1969起先后分别将计算数学调整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应用数学系;一般力学调整到精密仪器系,工程力学数学系改名为工程力学系。 
1983年为更好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外文名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创办时间 1957年 办学性质 公立
学校特色 教育部直属,副部级大学 类    型 211,985,C9联盟
所属地区 北京

固体力学研究所

历史发展: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学科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张维、杜庆华、黄克智等教授创建的,是全国首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历经几代清华人的辛勤耕耘,发展成为凝练力学学科的平台,创新力学科研的基地,培养力学人才的摇篮。1999年正式成立了固体力学研究所英文简称ISM,前身为固体力学教研室),它是固体力学重点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该研究所是国内外高校该学科最大的团队之一,学术梯队完整合理、学科覆盖面宽广齐全。ISM承担着本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其宗旨是:研究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和高技术结构(如:航空航天结构、电子元件结构和其它能源结构等)的破坏行为,探索其中蕴含的力学规律,为设计和改进具有更卓越力学行为和可靠性的工程材料和高技术结构提供理论基础与准则,并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性专业人才。ISM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先进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环境,通过开放和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在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交流和学术活动等方面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建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和学术地位的一流研究所。

流体力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是流体力学科学研究和学术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 1958 年在由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等创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 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本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湍流、计算流体力学、航空航天流体力学、非牛顿及生物流体力学、工业及环境流体力学、微尺度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等。流体力学研究所在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工偏理的独特风格,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一支包括杰出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十分活跃的教学科研队伍;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卓著,为航空航天、国防、国家机关、高校、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重点部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在J Fluid Mech、Phys Fluid s 和 J Comput Phys 等本学科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流体力学工程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拥有多种先进设备和多项国际发明专利;

在科技合作方面,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设有清华-SMC气动技术中心,并牵头成立了清华—GE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中心;

在 2001年重点学科申请通讯评审中,名列全国同类学科点首位。流体力学研究所将不断努力,把本学科建设 为国际一流水平的流体力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和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学科点。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第一名。2004年为适应国家对航天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整体进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在保持工程热物理学科优势的同时,研究领域进一步向航天航空拓展,现研究方向为如下四个方面:

1、航天航空领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如航天航空器推进技术,航天飞行器及其载荷的热控制与热管理,航天航空材料热物性及其测试技术等。

2、能源领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如节能技术,余热回收,能源环境、经济、效率评估,清洁燃烧技术等。

3、传热基础研究。如强化传热新理论、微纳米传热、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4、燃烧基础研究。如催化燃烧、湍流多相流动与燃烧、清洁燃烧基础等。

本研究所设有三个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即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E能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金R&D中心。

研究所的教学科研队伍共2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及高工10人,讲师、工程师3人。此外还有兼职教授4人,外籍客座教授3人。

2004年度本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973项目(含子项目)共6项,863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项,国防科研项目4项,国家其它重大科技项目1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其它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总经费为1926万元。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强化技术及其应用”获2003年度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发表论文131篇,其中SCI收录31篇, EI收录26篇,ISTP收录13篇。获授权专利6项。本研究所承担培养的本科生100余人。2003年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人。

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生物力学和医学工程是 21 世纪医学和生物学发展中的新兴力量, 是当今力学学科发展的新的驱动力和生长点 ,涵盖 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与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研究不同尺度生命体的结构、性能、功能、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等。

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 1979 年的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生物力学实验室,时任实验室主任为席葆树教授。实验室最早从人工心脏瓣膜的疲劳研究开始,相继开展了植物生物力学、生物与仿生材料力学、分子、细胞力学、中医脉象、运动生物力学等的研究。

2006年1月19日正式成立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mechanics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简称IBME)。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力学、细胞与亚细胞尺度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力学与仿生学、医学工程、生物流体力学与生命热科学、航天航空领域的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问题等。 2100433B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力学实验桌 1200*600*780mm(铝木结构,防火板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四川科因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人文社科科学系简介更换内容 2400mm×1200mm,室外高精度写真画面,带背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成都市众之艺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香港中英文大学 青砖饰面外墙,尺寸225×11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深圳长乐古典园林建材有限公司
力学校浮雕 品种:玻璃钢雕塑;材质:玻璃钢;说明:玻璃钢材质;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禹城

m2 13% 贵州盛世恒艺雕塑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温控器 TKPY-01A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清华同方

13% 北京蓝普嘉通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防雷DC-Plus 48V直流电源保护/四级过滤/最大防雷能力10kA/响应时间小于5纳秒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清华防雷

13% 广州市畅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
香港中英文大学 青砖饰面外墙,尺寸225×110×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深圳长乐古典园林建材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温控器 TKPY-04A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清华同方

13% 北京蓝普嘉通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1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配电箱(清华大学) B#AL3|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 A#AL2|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 B#AL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 B#AL2|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 A#AL3|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 A#AL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D1#AL0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D2#AL01|1台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蕴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24

1957年初,为了适应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培养新兴科学技术中有关力学及计算数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钱学森先生的倡导下,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班,钱伟长教授为首任班主任,郭永怀教授和杜庆华教授为副班主任。工程力学研究班共办了3届,毕业生323人,其中大多数成为了我国力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国防与国民经济对力学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高质量力学教师的要求,1958年7月3日,清华大学1957~1958年度第七次校务行政扩大会议决议,成立工程力学数学系。设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计算数学三个专业,相应建立了三个专业教研组,学制为六年。

工程力学数学系是以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研究技术科学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设计提出的问题,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又红又专的力学和计算数学人才。

1960年5月,学校考虑到技术科学的共同性质、促进航空航天项目的进展,又将动力机械系的工程热物理专业调整到工程力学数学系(注: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于动力系的工业热工专业。1957年春学校决定停办工业热工专业,并改为成立面向军工服务的热物理专业,代号410。1958年2月热物理教研组在动力系馆正式成立。)。1961年根据国家的需要成立了固体力学专业、一般力学专门化。这时的工程力学数学系有四个专业和一个专门化;有五个专业教研组即610,620,630,640与650教研组和六个实验室。后来取消了代号,相应地称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数学、工程热物理和一般力学五个教研组。

“文革”期间,从1969起先后分别将计算数学调整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应用数学系;一般力学调整到精密仪器系,工程力学数学系改名为工程力学系。直到1978年,一般力学又调回到工程力学系。在1972-1976年期间,先后招收了5届工农兵学员共计363人。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工程热物理专业恢复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同年开始规模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2-3年。

1980年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2年基础课委员会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教研组与工程力学系合并,从此工程力学系又承担起全校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1983年为更好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专业与热能工程系联合成立热能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985年从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专业合并为工程力学专业。为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科技对力学人才的要求,从1990年起,确定在本科招生中,力学系的专业改写为,工程力学(工程力学与计算机应用)及工程热物理(热科学、热能技术与控制)两个专业。主要培养力学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新技术开发以及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和计算机应用人才。

到1991年,全系设有七个教研组,设有包括六个研究室的工程力学研究所,还有地震波勘探开发研究所,以及有装备了现代化设备的十个实验室和计算机室。固体力学、工程热物理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3年破坏力学实验室成为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6年力学学科被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行使学位授予权。

1998年全面实行本科-硕士统筹培养计划,当年力学系有41名同学纳入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与热能系共建)。

1999年逸夫技术科学楼建成,工程力学系迁入,教学和实验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实行了系管教学,将教研组改为研究所,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工程动力学研究所。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破坏力学实验室”更名为“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更名为应用力学实验室。在全国首批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中,力学系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

2001年在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评估工作中,固体力学列一级学科(力学)第一,流体力学列二级学科第一、一级学科第六,工程热物理专业(与热能系共建)列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第一。与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三校联合组建"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2年增设国防定向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招收21名国防定向生;

2003年与热能系共建‘煤的清洁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成立了“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常见问题

  • 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清华大学里

    要自己带球!!用别人的不止自己心里不好,用着也不习惯。最好自己带。现在得仿拍很便宜的~几十块都有!自己带去方便,省钱,而且拍需要自己来适应的,不同的拍适应不同的人,所以最好自己也去买的好!手头暂时紧的...

  • 清华大学有哪些院系,清华大学院系设置,部门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 历史系: 历史学 哲学系: 哲学 社会学系: 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系: 国际关系学 经济学研究所: 经济学 心理学系:...

  • 清华大学面积多少亩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3290000平方米。拓展资料:1.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位列“211...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文献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习题课分解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习题课分解

格式:pdf

大小:508KB

页数: 20页

评分: 4.5

工程热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1 试将 1物理大气压表示为下列液体的液柱高 (mm),(1) 水, (2) 酒精, (3) 液态 钠。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1000kg/m3,789kg/m3和 860kg/m3。 1-4 人们假定大气环境的空气压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p=cρ1.4,c为常数。在海平 面上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分别为 1.013×105Pa和 1.177kg/m3,如果在某山顶上测得大气压 为 5×104Pa。试求山的高度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常量,即 g=9.81m/s2。 1-7 如图 1-15 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 A的读数为 360kPa,表 B读数为 170kPa,表 示室Ⅰ压力高于室Ⅱ的压力。 大气压力为 760mmHg。试求 (1) 真空室以及Ⅰ室和Ⅱ室的 绝对压力; (2) 表 C的读数; (3)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 1-15 1-8 若某温标的冰点为 2

立即下载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习题课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习题课

格式:pdf

大小:508KB

页数: 20页

评分: 4.4

工程热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1 试将 1物理大气压表示为下列液体的液柱高 (mm),(1) 水, (2) 酒精, (3) 液态 钠。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1000kg/m3,789kg/m3和 860kg/m3。 1-4 人们假定大气环境的空气压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p=cρ1.4,c为常数。在海平 面上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分别为 1.013×105Pa和 1.177kg/m3,如果在某山顶上测得大气压 为 5×104Pa。试求山的高度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常量,即 g=9.81m/s2。 1-7 如图 1-15 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 A的读数为 360kPa,表 B读数为 170kPa,表 示室Ⅰ压力高于室Ⅱ的压力。 大气压力为 760mmHg。试求 (1) 真空室以及Ⅰ室和Ⅱ室的 绝对压力; (2) 表 C的读数; (3)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 1-15 1-8 若某温标的冰点为 2

立即下载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中文名
施工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
性别

1946年8月出生,江苏海门人,教授。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即在清华大学任教。1982年研究生毕业,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反应堆物理专业)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辐射探测与反应堆物理实验室主任,并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核科学技术分委会委员,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核工程原理”、“反应堆物理与数值计算”、“反应堆物理实验”、“高等反应堆物理”等课程,曾多次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学工作一等奖。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核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先进反应堆研究与概念设计,核测井技术研究和软件开发等,在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有一定成绩。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形象标识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系徽主体图案为齿轮,主体图案中嵌入有“机械工程系”中文名字和英文简称“ME”文字,数字1932代表建系时间,下方为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清华大学名称,系英文全称“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环绕外圆,外圆沿用了清华大学校徽的圆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组织

  • 团委

机械系团委接受机械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及清华大学团委的直接领导,其工作主要在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公益、基层组织建设及干部培养等方面开展。

  • 学生会

机械系学生会是机械系三大学生组织之一,主要承担为同学服务的职责,倾听同学需求,建设系内民主,聚焦权益发展,加强网罗资源,打造品牌文体,积极对外发声。

  • 学生科协

机械系学生科协受机械系党委学生工作组及清华大学学生科协领导,其职责在于统筹校系学术、科创资源,为机械系同学的学业、科研发展助力,通过举办科创赛事、科技培训、组建兴趣团队提升系内课外科创活动氛围。

  • TMS分会

机械工程系TMS分会是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Tsinghua Marxism Students’ Study Society,简称TMS协会)在机械工程系的分支组织,同时受校TMS协会和机械工程系党委学生工作组的领导。

  • 研究生团总支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团总支(简称“系研团”)受机械工程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的共同领导,是党组织和团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以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工作原则,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工作宗旨,是广大研究生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 研究生会

清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会(简称机械系研会)是机械系研究生工作组领导下的研究生组织,同时受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统筹指导开展具体工作。机械系研会以全心全意为服务同学为工作宗旨,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在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总体思路下,机械系研会围绕研究生相关的学术、体育、文化等主题展开具体工作,为广大研究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提升集体凝聚力。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活动

  • 科技竞赛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工程系开展“挑战杯”竞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清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迷城大赛、新生机械创意大赛等活动。

  • 文体活动

研究生文体活动:机械系开展研究生文艺体育活动:新生舞会让同学们更快的融入集体;“健行杯”系内篮球、足球、羽毛球赛增进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友谊;“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让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体育俱乐部为常态化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机械系荣获2018~2019 学年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艺术水准奖,2018~2019学年研究生运动会甲组总分第一。

本科生文体活动: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官网显示,机械系自院系合并以来已开展8次学生节,分别为2011年“觉醒纪”;2012年“几度十八”;2013年“红心J”;2014年“钜械座”;2015年“匠心”;2016年“器语”;2017年“熔铸”和2018年“带着ME去流浪”。

  • 社会实践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研团总支就业实践部负责,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学期中短期参观实践和寒暑假就业实践活动,旨在拓宽该系研究生就业视野和就业面,2018-2019年度,机械系就业实践部共派出寒暑假出行支队7支,其中5支被评为校级重点支队(暑假出行2支支队均获得银奖支队,寒假派出的3支支队有望冲击金奖支队和金奖个人)。

本科生社会实践:机械系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集体建设、社会服务和择业就业相结合,每年暑假组织20余支实践支队前往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实践调研。此外,机械系也在清华大学范围内率先开展院系级实践项目,“机械力量”自2013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六期,其中第三期和第六期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支队称号。

  • 志愿服务

研究生志愿服务:组织每学年四到五次大型志愿献血活动,宣传无偿献血精神;策划组织爱上实验室活动,以实验室参观形式,为不同院系的同学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清华实验室建设;组织研究生到“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进行孤独症儿童陪护活动;承办清研智播间和清研说,以线上视频形式传播文化知识,展现研究生的风采;招募校史讲解和校园讲解的志愿者;招募其他重大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宣传各院系的志愿活动等。机械工程系特色志愿活动包括品牌特色志愿活动“我的专业我代言”,以及新办活动“英你而在,友我同行”中外学生互助活动等。

本科生志愿服务:机械紫荆着眼于“助盲公益”、“关注教育”、“服务师生”三个方面,开展“你的声音,我的视界”、蒲公英支教、联合义诊、移动兑换等多个志愿项目。其中,“你的声音,我的视界”(助盲系列志愿活动)影响力逐年扩大,2015年获评“我最喜爱的志愿项目”第一名,2016年荣获清华大学首届优秀志愿项目铜奖;“联合义诊”项目亦荣获2016清华大学优秀志愿项目铜奖。

  • 中外交流

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组织国际学生参观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开展“Buddy Program”一对一中外学生交流活动。

国际学生学术引导:组织国际新生走访实验室、组织国际新生开学典礼暨选课活动、组织学术性讲座Top Talk。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艰苦创业

1932年,清华大学建立电机工程系电讯组。

1952年9月,在电机工程系电讯组基础上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将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讯组合并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建系初,全系仅15名教师、5名职工和3个年级共百余学生;师生陆续开出了“无线电基础”等课程,并及时翻译出版了《无线电基础》《电子管》两本前苏联教材,这是中国国内首批出版的无线电工程类的苏联教科书。

1958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系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当年,建系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教学计划已执行了全过程;大部分师生下厂,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兴建的电子类工厂的建厂及生产实践,接触了生产实际;此后,校内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全系进入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发展时期,并同中国国内科技界、工业界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1963年清华大学与四机部第十研究院联合在无线电电子学系设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室,由十院提出研究课题,提供经费并选派青年科技人员组成协作队,参加研究室工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全系已经形成数字通信、电视、微波技术、微波电子器件、真空技术与半导体器件等学科并恢复招收研究生。

1952年至1965年,共招收大学本科生3089人,研究生96人。到1966年,在系学生已达1200人。

1956年至1966年,无线电工程系完成了600/1200波特数传机,8路PCM通信终端,3cm周期磁场聚焦宽频带小功率行波管,10cm固态低噪声参量放大器等当时属中国国内领先的项目,并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始了硅晶体管制造和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文革期间

1966年,“文革”开始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仍在混乱的环境中为各班学生上课,有的科研小组坚持在实验室或到协作单位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1969到1971年,分两批将无线电电子学系的绝大部分教职工和学生搬迁至四川绵阳县,成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的主体;1970年开始招生;1972年分校主要基建工程结束。

1978年初,时任校长刘达和老校长蒋南翔报请邓小平同志批准,决定撤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搬迁回京,在北京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

1979年5月,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改革开放

1978年,无线电电子学系的重建工作从决定搬迁回校即已开始;同年恢复在校本部招生。

1980年底,清华大学考虑到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清华大学的整体布局,决定以系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教研组和试制车间为基础,建立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独立建制;大学生本科生专业仍在无线电电子学系,教学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负责。

1992年,研究生专业由所单独负责;根据世界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系确定了五个学科发展方向:高速、实时的及多维的信息与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与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光电子学与集成光电子学;微细加工及微细检测与分析技术。

1989年,由于无线电含义不够确切,系名改为电子工程系,内涵不变。

2013年,开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分系列聘用和管理,教研系列实行准聘-长聘制,研究系列实行团队制。

2015年7月,清华电子系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旨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18年12月10日,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