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 | 出版社 | 气象出版社 |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502942229, 750294222X |
作 者 | 任国玉 | 出版日期 | 2007年12月1日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序言
前言
第1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第2章 中国及十大江河流域气候状况
第3章 中国及十大江河流域气候变化
第4章 全国及主要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第5章 中国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第6章 中国大气水汽通量和云量变化
第7章 中国十大江河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及未来可能趋势
第8章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主要江河流域气候情景预估
第9章 我国四大江河径流量变化趋势
第10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的干旱
第11章 气候变化与长江流域的洪水
第12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1 图表目录
附录2 缩略词
附录3 作者信息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资源》各位作者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任务,对中国各大江河流域的水循环要素特别是大气降水、气温和潜在蒸发等要素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对未来各大流域基本水循环要素的可能趋势做出初步估计。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许多水循环要素变化的有趣现象和客观规律,对于深入了解中国陆地水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较高科学价值。
先划分好区域,设计好大标题,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充实内容。在主体写好后,加些花边,图案,丰富色彩。
1.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使整个生态系统得稳态遭到破坏,其对水资源的影响更是巨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水文水资源的建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其中,气候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样也关乎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另外,气候变化和仅限于眼前利益的发展理念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然而,气候变化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基于此,文章以气候变化为入手点,阐述其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相关影响,以供参考.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尚不受限制。
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由此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其中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固碳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清楚的,但能否成为实用技术还是未知数,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从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一是实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二是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履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
从今后可供选择的技术来看,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己把开发节能和新型能源技术列为能源战略的重点。到90年代,美国能源部已把开发高效能源技术和减排温室气体列为中心任务,致力于开发各种先进发电技术及其他面向21世纪的远景能源技术。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据香港《文汇报》2012年10月15日报道,英国气象局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过去15年来并没有暖化。
报告显示,1997年初和2012年8月相比,全球气温并无明显变化。有气候专家承认,科学界用来预测气候变化的计算机程序有严重缺陷。
新报告指,全球气温由1880年至今上升0.75摄氏度,但根据全球3000个监察站的资料,全球气温在近15年来是零变化,一次气温上升周期要追溯到1980年至1996年。
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柯里认为:"要改变1980年后气候暖化的指针,考虑自然内部变量作为基本要素。"自然变量是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如长期性海洋温度周期、太阳温度转变等。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专家琼斯认为,如无大规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暖化将暂停一段时间。
该书主要介绍了气候变化的史实,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了20世纪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态势与主要特征。
本书分别叙述了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和太空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特征、时空分布及其内在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