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精要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页 数 | 601页 | 开 本 | 16开 |
品 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 者 |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
出版日期 | 2005年5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7111120906 |
前言
第一篇 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第一章 工程造价概论
第二章 工程经济
第三章 工程财务
第四章 工程项目管理
第五章 经济法律法规
第二篇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第一章 工程造价构成
第二章 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
第三章 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第四章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第五章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第六章 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第七章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第八章 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保修费用的处理
第三篇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第一章 工程构造
第二章 工程材料
第三章 工程施工技术
第四章 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第五章 建筑工程计量
第四篇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施工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章 通用安装工程
第四章 管道工程
第五章 工业管道、静置设备及工艺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第六章 电气仪表设备安装
第五篇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第一章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第二章 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章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
第四章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第五章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
第六章 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附录
参考文献2100433B
书评
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
本书在编写中,本着便于考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的目的,通过对教材中关键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从中提炼出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信息,以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本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考生查阅相关资料,缩短考生翻阅教材的时间,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复习效果。
别管哪家的,买真题做就好了
只有2019的发你
有考试大纲,新教材尚未出版,如何您需要旧教材请留下邮箱
近几年,全国各行各业都陆续开展了执业资格的考试制度,每个行业凭证上岗已是大势所趋,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故人事部和建设部联合开展了造价工程师的执行资格考试,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为做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组织实施工作,人事部和建设部发布了人办发[1998]22号文《关于做好1998年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通知如下:
个人精品文档,值得您的拥有 1 / 3 2006年版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勘误表 页码 位置 误 正 10 倒 1 行 夜间施工费 夜间施工增加费 17 第 12行 施工企业的业务及管理费⋯ 施工企业的业务经费⋯ 22 倒 4 行 非标设备 非标准设备 24 例 1.5.1 0.6 0.06 29 9行 时间消耗 生产要素消耗 30 表 2.1.1第 2行 第 3 列 分部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 30 表 2.1.1第 2行 第 4 列 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扩大的分项工程 30 表 2.1.1第 3行 第 4 列 编制设计概算 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 32 4行、 6 行 权威性 指导性 32 图 2.1.1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框引出的箭头 应指向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书 33 公式 2.1.1 产品)的直接工程费单价 顶格 37 图 2.2.2 下
内容介绍
《2008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集(修订版)》为了配合2008年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造价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与内容,《2008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集(修订版)》根据新修订的《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组织有关单位的学者及专家编写了《2008年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集》,供考生学习参考。
2100433B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三阶段复习法应考指南:科目三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为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的复习备考用书。全书内容分为考点串讲、习题解析、模拟冲刺三个阶段,并为考生制定了28天复习计划。《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三阶段复习法应考指南:科目三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可供参加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自学使用,也可作为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使用。
随着执业资格制度的逐年完善,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不断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帮助广大参加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能顺利通过考试,我们组织了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造价工程师共同编写了这套《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备考精要及习题精练》丛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全面把握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将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结合,使考生能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最大可能地增强应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