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 序 言

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无疑将促进中国民众对营造技艺遗产及与之相关文化习俗的重新审视。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象。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根植于中国特殊的人文与地理环境,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建筑材料、技术水平和社会观念等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这种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形成多种流派,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10年韩国继中国之后也成功申报了“大木匠与建筑艺术”,显示了这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世界意义。

一、物质与非物质、有形与无形、静态与活态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的“非物质”容易让人理解为与物质无关或排斥物质。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和物质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强调其非物质形态的特性。“非物质”与“物质”是文化遗产的两种形态,它们之间往往相互融合,互为表里。以营造为例,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侧重建筑实体的形态、体量、材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则侧重营造技艺和相关文化,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印证。通过建筑实体可以探究营造技艺,尤其对于只剩物质遗存而技艺消亡的对象;反之,也可通过技艺来研究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也可相互转换,当侧重建筑的类型学和造型艺术时,即为传统文物意义上的物质遗产;而当考察其营造工艺、相关习俗和文化空间时,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无形文化遗产也并非其没有“形式”,只是强调其不具备实体形态。传统营造技艺本身虽然是无形的,但技艺所遵循的法式也是可以记录和把握的,技艺所完成的成品则是有形的,而且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中隐含和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活态遗产,这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质,即强调文化遗产在历史进程中一直延续,未曾间断,且现在仍处于传承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人在艺在,人亡艺绝,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动态的遗产;相对而言,物质文化遗产则是静止的、沉默的。然而二者之间也仍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和转换,如一件建筑作品不但是活的技艺的结晶,而且其存续过程中大多经历不断的维护修缮,注入了不同时期的技艺的烙印;它同时又是一件文化容器,与生活于斯的人每时每刻相互作用,实现和完成其中的活态生活,是住居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

二、从营造技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性传承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经过长期实践而锤炼成固定的程式,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建筑体系像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这样具有高度成熟的标准化、程式化特征。建筑的布局、结构、技艺等都有内在的准则和规范。这套体系涉及院落组合方式、建筑之间的对应与呼应关系、建筑的体量与尺度、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式、建筑装饰的施用及题材等。这些准则和规范,在官方控制的范围内成为工程监督和验收的标准,在地方成为民间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习俗。

早在唐宋时期,营造技艺已经有细致的分工,如石、大木、小木、彩画、砖、瓦、窑、泥、雕、镟、锯、竹等作,至明清技艺更细分为大木作、装修作(门窗隔扇、小木作)、石作、瓦作、土作(土工)、搭材作(架子工、扎彩、棚匠)、铜铁作、油作(油漆)、画作(彩画)、裱糊作等。明清宫廷建筑设计、施工和预算已由专业化的“样房”和“算房”承担。传统营造业以木作和瓦作为主,集多工种于一体,具有典型的集体传承形式。在营造过程中,一般以木作作头为主、瓦作作头为辅,作为整个施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控制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各工种间的配合。各工种的师傅和工匠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保证工程有条不紊进行,整个传统营造工艺已经发展为非常成熟的施工系统和比较科学的流程。

三、整体性、活态性与营造技艺的保护

营造技艺的保护应注意整体性原则,传统建筑文化中本身包含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不唯营造技艺一项,比如建筑的选址、构成、布局等均涉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关于宇宙、自然、社会诸方面的认知;城市广场、村寨水口、廊桥等空间场所及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包括庙会)构成了典型的文化空间;还有伴随营造过程的各种禁忌、祈福等信俗活动。这些内容实际上都依附于传统建筑空间及营造活动过程中,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营造一词中的“营”,相近于今天所说的建筑设计,不同的是,它不是一种个体的自由创作,而是一种群体的制度性、规范性的安排,是一种集体意志的表达,同时也是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手工技艺都含有设计的成分,有的占据技艺构成的重要部分,体现了营与造的统一。

活态保护与整体相关,即整体保护中涉及活态与静态保护的有机统一,但这里的活态保护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介入性保护手段,即将保护对象还原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全面保护,或称之为活化。过去我们拆了一些建筑遗产,新建假古董,继而又孤立地保留一些建筑,割裂了其所依存的环境,并弱化了原有的功能和生活,文化遗产被变为没有内容和活力的标本。现在已有一些地方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尝试,即成区片地整体保护传统街区、民居、寺观,并将之辐射为街区的整体生态保护。一些深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俗项目及其建筑空间可望加以恢复,其内容和功能将转化为城市历史记忆、社区文化认同与市民社会归属的文化空间,以及市民休闲交往的场所,这也将是多元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志。

相比一般性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营造技艺有其特殊的内容和保护途径。有别于古代大量的营造技艺实践,当今传统营造技艺只局限在少量特殊项目。然而旧有传统建筑的修缮却是量大面广,并且具有持续性特点,如果我们把握住传统建筑修缮过程中营造技艺的保护,将会有效地将营造技艺传承好,保护好。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工作可以探讨和实践:一是在文物建筑保护单位中划定一定比例的营造技艺保护单位,要求保护单位行使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职责。无论复建抑或修缮,将完全遵照传统材料、传统工序、传统技艺、传统工具、传统习俗,使之同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化石。

另一方面,复建和修缮本身是技艺的实现过程,也是技艺得以传承的条件。营造是一种兼具技术性、艺术性、组织性、宗教性、民俗性的活动,丰富且复杂,其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观赏和体验的对象。可以探讨一种新的修缮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类似考古发掘和书画修复的过程呈现,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营建、修缮过程进行全程动态展示或重要节点展示,包括其中重要的习俗与禁忌活动。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是在我国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保护传统建筑的核心内容,虽然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但也还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中国各地延用,并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营造技艺的系统整理和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此,我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开展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维数据库”课题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旨在加强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究,促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100433B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彩板(术装饰板) 规格(mm)2440×1220×9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菲力绿色

13% 广东菲力绿色板业有限公司
彩板(术装饰板) 规格(mm)2440×1220×6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菲力绿色

13% 广东菲力绿色板业有限公司
建筑沙盘模型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等颜色:仿真色(定制)比例:1:100-1:5000制作主要工: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电植绒技术物理特点:还原建筑外观风格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定制

13%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用岩棉毡 3000-5000×600×900mm 厚度:40-75mm 密度:60-100kg/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樱花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外墙氟碳漆 20kg/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广水漆*丽竹漆

kg 13% 南宁市立广装饰材料厂
建筑用多功能岩棉板 1200 ×600mm 厚度:25-250mm 密度:40-120kg/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樱花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系列覆膜金属板 系列B1级防火4mm覆膜复合铝板(进口饰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德隆板

13% 深圳市欧德隆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术天花板 600×1200×6 SBP系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松本

13% 广东松本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办事处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7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2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2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7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0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0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6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自行铲运机 斗容量12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序言 1.不锈钢结构框架(淡蓝色透光)+12厘钢化夹胶玻璃,内容膏贴|1.58m² 1 查看价格 广东冠庆广告制作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市 2018-11-29
整体氛围营造 详见线下技术要求文件|100m² 2 查看价格 温州贝尔教仪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5-24
清代水书 1、尺寸:800×600mm;2、10厘高密度PVC板UV喷印/雕刻,侧边喷色处理|0.48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三三标识制作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21-07-07
整体氛围营造 详见线下技术要求文件|100m² 2 查看价格 北京紫光基业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5-24
整体氛围营造 详见线下技术要求文件|100m² 2 查看价格 温州贝尔教仪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5-24
清代仿古炮 材质为铁,高1.8米,长3.6|1台 1 查看价格 河北泊头市风骏机械量具有限公司 广西   2021-10-12
高度:150-180cm 冠椹:120-150|7株 3 查看价格 中山市东土园林有限公司    2014-07-23
建筑模型 1:110定制建筑模型3500×3500建筑用模型专用ABS跟进口亚克力制作,建筑与路网发光,环境淡雅写实制作.|1套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尚雅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2022-11-09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媒体推荐

我国以往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主要通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侧重物质和静态的层面,而对非物质层面的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重视不足。目前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虽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各地延用,但大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推出,及时有效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并使这份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久远传承,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名人推荐

我国以往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主要通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侧重物质和静态的层面,而对非物质层面的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重视不足。目前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虽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各地延用,但大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推出,及时有效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并使这份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久远传承,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内容简介

1.“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编著,奠定“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权威地位,填补了传统营造技艺领域的空白。

2.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一套十本,分别是: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

《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蒙古包营造技艺》

《苗族吊脚楼传统营造技艺》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3.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具价值、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充分展示了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将有力的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一。

5.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有利于对传统建筑的充分再现。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作者简介

刘托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副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专著主要有《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濠镜风韵——澳门建筑》、《颐和园》、《澳门历史城区》、《皇陵建筑》等。合著主要有《建筑美学》、《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主编的丛书主要有《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图汇》、《中国世界遗产丛书》、《清殿版画汇刊》、《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建筑史》等大型国家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历史的专业论文。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序言常见问题

  •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是什么

    合肥玖栎装饰帮您解答’吊脚楼的营造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营造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是啥?

    吊脚楼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的独特建筑形式,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性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术审美等...

  •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有哪位熟悉?

    传统木结构建筑是由柱、梁、檩、枋、斗拱等大木构件形成框架结构承受来自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形成了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代表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是榫卯结构,即木质...

第一章 官式建筑的源流

第一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缘起

第二节 明清传统营造技艺的发展

第三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播

第二章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与环境影响

第一节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人文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章 官式建筑的设计施工

第一节 官式建筑设计

一、设计

二、施工

第二节 官式建筑构造、布局和功能要求

一、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二、多样化的群体布局

第三节 官式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取向

第四章 官式建筑传统营造技艺

第一节 木作

一、大木作工具

二、大木立架前准备工艺

三、主要构件加工工艺

四、大木立架

五、小木作

六、传承关系

第二节 瓦作

一、瓦作工具

二、砌线墩子

三、基础砌筑

四、砖加工

五、细墁地面

六、墙体砌筑

七、墙体抹灰

八、苫背、瓦瓦

九、传承关系

第三节 石作

一、石作工具

二、石料加工

三、石活安装

四、传承关系

第四节 油漆作

一、地仗工艺

二、油漆(油皮)工艺

三、贴金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五节 彩画作

一、彩画类型

二、彩画作的使用材料与常用工具

三、绘制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六节 裱糊作

一、裱糊作概况

二、裱糊工具与材料

三、裱糊传统工艺做法

四、传承关系

第七节 搭材作

一、构件名称

二、绳结

三、操作要点

四、搭材种类

五、传承关系

第五章 官式建筑著作及匠师

第一节 著作

第二节 匠师

编后语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序言文献

清代官式建筑中屋面构造及瓦饰的特点 清代官式建筑中屋面构造及瓦饰的特点

格式:pdf

大小:218KB

页数: 2页

评分: 4.6

屋顶在古代建筑中不但具备遮风挡雨的功能;同时也在建筑整体中承担着重要的装饰性功能;尤其对于古典建筑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最后一个建筑高峰期--清代官式建筑而言;其屋面造型通过曲线与直线线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巧妙组合;使得建筑屋顶中具有反向的起翘飞檐;在增强屋面排水及采光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建筑自身的美感;清代官式建筑与古代儒家文化相融合;其屋顶建筑的等级划分较为严格;不同建筑等级的屋顶本身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同时建筑屋顶上部不同位置安装有各种瓦饰造型;对清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及其结构特点起到了填充丰富的作用;

立即下载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内容简介

1.“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编著,奠定“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权威地位,填补了传统营造技艺领域的空白。

2.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一套十本,分别是: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

《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蒙古包营造技艺》

《苗族吊脚楼传统营造技艺》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3.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具价值、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充分展示了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将有力的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一。

5.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有利于对传统建筑的充分再现。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作者简介

刘托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副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专著主要有《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濠镜风韵——澳门建筑》、《颐和园》、《澳门历史城区》、《皇陵建筑》等。合著主要有《建筑美学》、《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主编的丛书主要有《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图汇》、《中国世界遗产丛书》、《清殿版画汇刊》、《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建筑史》等大型国家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历史的专业论文。

1.“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编著,奠定“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权威地位,填补了传统营造技艺领域的空白。

2.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一套十本,分别是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

《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蒙古包营造技艺》

《苗族吊脚楼传统营造技艺》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3.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具价值、最能展现中国建筑文化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充分展示了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将有力的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一。

5.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有利于对传统建筑的充分再现。

惠安素以建筑技艺闻名于世,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指发源于福建惠安、以“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民居住宅类型为典型的营造技艺,是闽南建筑的代表,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它源起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成为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龙头。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