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平行度公差带 | 性 质 | 名词 |
---|---|---|---|
学 科 | 数学 | 分 类 | 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
平行度公差是一种定向公差,是被测要素相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所以定向公差具有控制方向的功能,即控制被测要素对准基准要素的方向。
1、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
该项平行度公差为:所指表面必需位于距离为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指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0.05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给定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平行度公差为孔D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2mm,平行位于基准轴线A且垂直于给定方向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且垂直于给定方向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
平行度公差为孔D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轴线平行于基准轴线A的圆柱面所构成的公差带区域内。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轴线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设计机器时,须对零件的形状、位置误差予以合理的限制,执行国标规定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要素...
1. 形位公差带及形位公差带特征(1)形位公差;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形状公差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位置所允许的变...
一般是指螺纹的公称直径和螺纹中经与大径等要素的尺寸允许的偏差值,不同的精度等级有不同的公差代号,例如6H,6g
被测孔基本尺寸 D 20 上偏差 ES 0.052 轴基本尺寸 d 20 上偏差 es 下偏差 EI 0 下偏差 ei 孔局部实际尺寸 Da 20.04 轴局部实际尺寸 Da 19.97 孔轴线的形位误差 0 轴轴线的形位误差 0 孔轴线的形位误差 0.025 轴轴线的形位误差 0.05 孔公差 Th 0.052 轴公差 Ts 0.033 孔最大极限尺寸 D max 20.052 轴最大极限尺寸 d max 19.98 孔最小极限尺寸 D min 20 轴最小极限尺寸 d min 19.947 孔最大实体尺寸 D M 20 轴最大实体尺寸d M 19.98 孔最小实体尺寸 D L 20.052 轴最小实体尺寸d L 19.947 孔轴线的形位误差 0.04 轴轴线的形位误差 0.01 孔的作用尺寸 D 作用 20 轴的作用尺寸 d 作用 19.98 基准
螺纹连接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保证其正确装配和实现功能,一般在加工工艺图上都会标注延伸公差带。对引起螺纹孔延伸公差带失效原因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公差带图用来表示某一尺寸的偏差范围的图形。
称为公差带图轴和孔的公差带图一般用不同方向的剖面线表示,或者轴用点填充、孔用剖面线填充。
公差带的配合制度分基孔制和基轴制。 基准制: a)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表示。 b)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表示 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称为公差带。 比如20mm轴孔的配合,要使轴能放入孔中,并有一定的间隙,那么加工完成后轴的尺寸为20(-0,-0.1),孔为20( 0, 0.1),括号中的范围即为公差带。2100433B
位置度公差是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间或它们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在位置度公差注法中,用理论正确尺寸和位置度公差限定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间和(或)它们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的位置。位置度公差带相对于理想位置为对称公布。
位置度公差可以用于单个的被测要素,也可以用于成组的被测要素,当用于成组被测要素时,位置度公差带应同时限定成组要素中的每个被测要素。
在位置度公差注法中,理论正确尺寸是确定被测要素理想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直接附带公差。
几何图框是确定一组被测要素之间的理想位置和(或)它们与基准之间正确几何关系的图形。
标注时,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下列的理论正确尺寸注法。
确定成组要素中各要素之间的理想位置关系:
a.采用直角坐标注法(图册1中的图1和图2)
b. 采用极坐标注法(图册1中的图3和图4)
若成组要素中的各要素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时,各要素间的理论正确角度允许省略不注,在公差框格上方加注“均布”两字(图册1中的图4)。此时,各要素间的角向位置关系为圆周理想等分的角度关系。
c. 采用混合法(图册1中的图5)。
d. 采用表格注法(图册1中的图6)。
图册1中的图1至图6中各理论正确尺寸仅确定成组要素组内各要素(孔的轴线)相互间的理想位置关系,在图中分别用相应的几何图框表示。
确定各要素之间及相对基准的理想位置关系:
a. 采用直角坐标法(图册2中的图7至图9)
图册2中的图7中基准线A作为确定各条被测线理想位置的尺寸起始线。
图册2中的图8中基准平面A、B构成的互相垂直的基准体系作为确定各孔理想位置的坐标尺寸起始面。
有对中心基准要求的要素,其理论正确尺寸应从基准中心平面注起(图册2中的图9)。
图册2中的图9中基准中心平面A确定了孔组的定位和定向要求。
b. 采用极坐标注法(图册2中的图10)。
图册2中的图10中基准轴线A确定四孔孔组几何图框的中心位置;基准中心平面B确定孔组几何图框的角向理想位置。
注:由于理论正确尺寸不直接附带差,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理论正确尺寸注法(链式或同一基准式),均不会产生公差累积。
在位置度公差标注中,公差标注给出允许实际要素偏离其给定理想位置的变动区域(即公差带)。根据零件功能要求,选用下列的一种公差注法。
1、在给定方向上
当仅在一个方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或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见图册3中的图11和图12。此时,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是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的方向。
当在两个方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时,公差带是正截面为公差值t1×t2,且以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a. 两个方向给定不相等的公差值(t1≠t2)(图册3中的图13)。
b. 两个方向给定相等的公差带(t1=t2=t)(图册3中的图14)。
2、在任意方向上
当在任意方向上给定位置度公差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以理想位置为中心(或轴线)的圆、球(或圆柱)内的区域(图册3中的图15至图17)。
a. 平面上点的任意方向(图册3中的图15)。
b. 空间点的任意方向(图册3中的图16)。
c. 轴线的任意方(图册3中的图17)。
在位置度公差标注中,基准用于确定图形中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应根据功能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基准,确定理想要素(或几何图框)的方向或(和)位置。
1、注出一个基准
注出一个基准确定理想要素(或几何图框)的方向(图册4中的图18和图19)。
a. 确定垂直关系(图册4中的图18)
图册4中的图18中基准平面A用来确定三孔孔组几何图框相对端面的垂直关系。此时,几何图框的轴线应垂直于基准平面A。各孔轴线距底边的尺寸应位于9.5mm至10.5mm之间。
b. 确定平行关系(图册4中的图19)
图册4中的图19中基准平面A确定三孔孔组几何图形相对底边的平行关系。此时,几何图框可平行于底边上下浮动。各孔轴线距底边的尺寸应位于9.5mm至10.5mm之间。
注:用基准确定几何图框的方向时,图册4中的图18a中的90°和图册4中的图19a中的平行关系可以省略不注。
注出一个基准确定理想素(或几何图框)的位置(图册5中的图20至图22)。
a. 轮廓基准(图册5中的图20)
图册5中的图20中基准平面A确定两个孔在垂直方向上的理想位置。
b. 中心要素基准(图册5中的图21)。
图册5中的图21中基准轴线A确定两个φH7孔的理想位置。
c. 圆周方向基准(图册5中的图22)
图册5中的图22中基准中心平面A确定五孔孔组几何图框在圆周方向的理想位置。
2、注出三基面体系
三基面体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基准体系。在位置公差标注中,可采用三基面体系确定要素的理想位置。
图册6中的图23中由基准平面Z、B、A构成的三基面体系确定四个孔的理想位置。
图册6中的图24中由基准平面A和基准轴线B级成的三基面体系确定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孔的理想位置;基准中心平面C确定圆周分布六个孔的角向位置。
图册6中的图25中由基准线A和基准平面B克成的三基面体系确定球心的理想位置。
3、注出成组要素基准
在位置度公差标注中,可注出成组要素构成的基准(图26中的图a)。
在图26中,四孔孔组与外侧边有功能关系,以基准平面A、B构成的基准体系确定四孔孔组的理想位置关系;而八孔孔组与四孔孔组有直接的功能关系,故以四孔孔组几何图框的中心位置(D基准)为基准。
基准中心D的建立方法如下:
a. 用具有孔组内理想位置关系(与基准平面A、B的理论正确尺寸无关)的四个圆柱面分别包容各实际轴线;
b. 同进逐步缩小四个包容圆柱面的赶紧径,且四孔孔组几何衅框可平移或转动,使包容面的直径为最小;
c. 包容面直径为最小时的几体何图框中心为基准中心D(图26中的图C)。
1、采用关联包容原则的位置度公差注法
当位置度公差采用关联包容原则时,应在公差格内采用“0 ”形式标注(图册7中的图27a)。
在图册7中的图27中,四个孔的实际轮廓必须分别遵守直径为10mm(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的四个关联最大实体边界,各最大实体边界的轴线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图框关系(图册7中的图27b)。
2、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位置度公差注法
当位置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原则时,应在公差框格中标注符号“ ”(图册7中的图28a)。
在图册7中的图28中,四个孔的实际轮廓必须分别遵守直径为9.9mmA(孔的实效尺寸)的四个关联实效边界,各实效边界的轴线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图框关系(图册7中的图28b)。
3、基准要素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位置度公差注法
在位置公差采用相关原则时,其基准要素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最大实体原则,其标注方法为在相应的基准字母之后加注符号“ ”(图册7中的图29a和图30a)。此时基准要素的理想边界由基准要素自身所采用的公差原则来确定。
在图册7中的图29中,基准孔A本身要求遵守单一包容原则,因此其实际轮廓必须遵守直径为35mm(基准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的单一最大实体边界,该边界的轴线作为两孔孔组的基准,确定两个被测实效边界的位置(图册7中的图29b)。
在图册7中的图30中,基准台阶本身要求遵守关联最大实体原则,因此,其实际轮廓必须遵守必须遵守赶紧径为φ60.10mm(台阶的实效尺寸)的关联实效边界,端面B与该边界的轴线构成三基面体系,确定八个被测实效边界的位置(图册7中的图30b)。
注:位置度公差采用相关原则后,其量规的设计方法参见GB 80659《位置量规》。
1、尺寸公差和位置度公差的复合注法
如果一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位置度公差标注,而整组要素又由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图册8中的图31a),则应独立地分别满足各筇睚的要求。
四个孔的实际轴线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公差值0.01mm的四个圆柱形位置度带内,各个位置度公差带相互间应具有理想位置关系(图册8中的图31b)。
左侧两个孔的实际轴线与左侧边之间的距离应位于极限位于极限尺寸17.9mm和18.1mm之间(用两点法测量,见GB 4249)。
底下两个孔的实际轴线与底边之间的距离应位于极限尺寸19.9mm和20.1mm之间(图册8中的图31c)。
如果一组要素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用位置公差标注,而整组要素由角度公差定位(图册8中的图32a),则应独立地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
图册8中的图32中四个孔的实际思线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公差值0.1mm的四个圆柱形位置度公差带内,位置度公差带相互间应具有理想位置关系,且几何图框应与基准轴线A同轴(图册8中的图32b)。
左上孔的轴线和槽中心平面与A孔思线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应该位于44°30`和45°30`之间(图册8中的图32c)。
2、复合位置度公差注法
如果一组要素内各要素相互之间的位置度关系用位置度公差标注,整组要素相对其他要素也用位置度公差定位,则两个位置度公差应分别满足。
对同一组要素给定的复合位置度公差,其标注可由上、下两个框格组成;上框格给出整组要素的定位公差,下框格给出一组要素内,各要素相互之间的位置公差。
图册8中的图33中四个孔的实际轴线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0.01mm的四个圆柱形公差带内。各位置度公差带应位于相互间的理想位置上,并垂直于基准平面A(图册8中的图33b)。
四个孔的实际轴线还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0.2mm的四个圆柱形公差带内,各位置度公差带应位于相对基准A、Y、Z和相互间的理想位置上(图册8中的图33c)。
图册8中的图34中六个孔的实际轴线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0.01mm的六个圆柱形公差带内,各位置度公差带应位于相互间的理想位置上,并垂直于基准平面A(图册8中的图35b)。
六孔的实际轴线还必须分别位于直径均为0.2mm的六个圆柱形公差带内,各位置度公差带应位于相对基准A、B、C和相互间的理想位置上(图册8中的图34c)。
同轴度公差是指被测要素的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允许变动全量。同轴度就是定位公差,理论正确位置即为基准轴线。由于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不同点可能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出现,故其公差带为一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体,公差值为该圆柱体的直径,在公差值前总加注符号“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