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淡褐色。叶革质,有芳香气味,接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互生,叶为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聚伞花序从叶腋生出,由6~20花组成伞状,花淡黄色,有宽椭圆形萼片6枚。果实为浆果状核果,呈椭圆形或卵形,长约1.3厘米,有浅杯状的果托,熟时紫黑色。 生长于海拔200~240米的丘陵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标志种。耐阴,幼龄期需要蔽荫,根系发达,有耐旱、抗风等特性。幼苗生长缓慢,五年后转快。花于5~6月开放,11月果实成熟,结实有间歇期。间断分布于上海大金山岛至浙江舟山群岛以及台湾岛。普陀樟是中国和朝鲜、日本的间断分布种,对研究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木材坚实致密,纹理直,耐腐,耐水湿,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佛顶桂为小灌木,节间短缩,分枝紧凑,佛顶桂花色洁白,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光度变出不同的颜色,淡绿色、淡黄色,芳香, 它以下四个特点: 1、繁殖简易,不论扦插、嫁接成活率都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 2、...
桂江立交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是当时的南海市桂城(市府所在地)第一座立交桥。该立交桥分三层:上层是东西向的海八路,东去佛山一环,广州芳村的龙溪路,西去罗村,狮山,丹灶的桂丹路(...
句容碧桂园凤凰城位于南京东面,在南京-句容之间的黄梅镇,属于句容。碧桂园倾力打造的高档生活居所,将拥有一站式城市级的完善配套,从五星级酒店、教育配套、交通系统、大型综合商业等一站式生活配套综合体、欧式...
咸宁万信桂花园林公司 www.wanxin99.com 0715-8901122 咨询热线: 0715-8901122 (咸宁基地) Emaill: wanxin99990@163.com 官方网站: www.wanxin99.com 桂花树 ,又名汉桂,汉中市市树。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 华东地区,现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 中国的栽培历史达 2500年以上,《山海经·南山经》就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桂花在日本、 印度均有栽培,自 1771 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 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形态特征: 桂花树风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枝干较细,飘香怡人。桂花树为常 绿阔叶乔木,高可达 15米,树冠可覆盖 400 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很明显的主根,根系发
金球桂 是常绿性小乔木,树冠圆球形,大枝挺拔,小枝伸展方 向常不一致,造型十分丰满美观。 树 皮暗灰色,皮孔圆或椭圆形, 数量中 等。叶色深绿,革质,有光泽;叶片 长椭圆形;叶长平均 11.6cm,叶宽 平均 4.2cm,长宽比约 2.8;叶面不 是很平整,叶尖短尖至长尖; 叶基宽 楔形;叶柄较粗壮,平均长 1.1cm。 花期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花冠近 平展,裂片椭圆形;花色柠檬黄,有 浓香,不结实。花色金黄,花香浓 郁、 持久、花芽密集,开花节数多,节间 短,花序相对集中,金球桂具有很高 的开发应用价值和观赏性。 既能用于 园林绿化,又适用于桂花的加工利 用。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能适应华东地区温暖湿 润气候和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条件。金球桂树形丰满,枝叶茂盛,花 朵稠密,花香浓郁。可广泛用于城镇园林绿化,观赏价值极高。 红花继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
我多次去普陀山,也多次登上佛顶山,数度朝圣,期盼能见到普陀佛光。
普陀佛光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我与普陀山前任方丈妙善大师(已于2000年2月26日圆寂)早在80年代就已相识。1996年11月,时任南京军区某海防旅副政委的我在普陀山蹲点期间,曾带领20多位即将离队的老兵与妙善大师话别。妙老当时已是88岁高龄,听说我来了,异常高兴地接待我和老战士们,并把亲自题写的“文武兼备,护国利民”的条幅赠送我们。我为此专门向他请教,他告诉我:普陀佛光是一种奇特景象。有的叫“神灯”、“海火”,传说是观音菩萨神力的显示,有幸见到普陀佛光,被认为有佛缘,能够得到幸福。
据史料记载,普陀佛光还曾驱走过日寇。那是1944年7月,大约有8000名日军在普陀山登陆。军官们横冲直撞过去时入神殿,恣意攫取文物;士兵则在海滩上安营扎寨,搅得岛上鸡犬不宁。不堪其扰的老百姓,只好叩别了庄严的庙宇,躲到别处。有一天晚上,千步之外的莲花洋上,突然灯火闪烁。日军疑是美军太平洋舰队来袭,急忙用探照灯扫视海面,可是一无所见。不一会,海上灯火越来越多,遍布海面。日寇军官下令开炮迎击,一时炮声隆隆震撼全岛,然而“对方”却毫无反应。“灯火”随着海潮汹涌而来,吓得笃信佛教的日军官兵纷纷跪在沙滩上连连叩头,乞求菩萨恕罪,随之仓皇撤离普陀佛地。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一时传为佳话。
普陀山管理局的同志根据史料记载,还给我讲了几则神奇的故事:
1916年8月,孙中山先生与胡汉民等乘“建康”号军舰,前往舟山群岛视察。8月25日下午,顺道登上普陀山游览。孙中山一行上岸,正巧遇见了北京法源寺的当家和尚道阶也在普陀山。孙中山由普济寺当家和尚了余和道阶陪同去佛顶山游览。当步行到慧济寺时,只见寺前矗立着一座伟丽的彩色牌楼,仙葩组锦,宝幢飘舞。约有数十个和尚,生得相貌奇特,站立两旁,迎接来客。在和尚队伍之后,还有一个大轮盘在飞转,不知用何力推动?孙中山边走边想,忽然这个情景就消失了。孙中山问同行者,均说未见。进入寺内,孙中山又问当家和尚,也说未派和尚迎接。当时在旁的了余、道阶均说是罗汉迎接。孙中山谈及此事,当由秘书拟定《孙中山先生游普陀山志奇》一稿,孙中山过目后加盖“月自风清”小章于上。[原文照录:“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趋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越文,及浙江省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肩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迎送于道者。纤回升降者久之,已而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然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幢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其状,似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近益缭然,见中有一大圆轮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闻,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即形化而意消。呜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欤。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革苔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幕色沉沉,乃归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志]。
据新华社报道:“1981年4月28日下午,海上风平浪静。在风景胜地百步沙一带游览者,突然看到普陀山东面的梵音洞上空,云海茫茫,从中涌现出朵朵五色瑞云。彩云中,缓缓现出一座琉璃黄墙巍峨雄壮的千年古刹……”
1991年3月18日上午,普陀山中山村摄影个体户陈海平在梵音洞前为游客选景拍照时,不慎退到悬崖边,一下子掉下100多米深的洞底。到过梵音洞的游人和香客都知道,洞底布满乱石,浪涛汹涌。从悬崖上掉下去,肯定是命难保。但传说这里是观音常显灵的地方。说来也巧,驻岛某炮连排长陈锦华等6名官兵正在附近值勤,并且带着背包。他们闻讯赶来后,迅速用10多根背包带结成绳子,陈排长冒着生命危险顺着背包带滑到洞底。当时,正值涨潮,陈海平已被海浪冲出一丈多远。说时迟,那时快,陈排长一个箭步紧紧抓住他的衣服,从死神手里把昏迷不醒的陈海平救上来。奇怪的是送到医院一检查,陈海平身上仅有几处轻微外伤,很快出院了。陈海平后来回忆说:“我从悬崖掉下去后,眼前出现一道金光,隐隐中有人托了我一把,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感谢救命恩人解放军!”
公元1997年10月30日,“南海观音”大佛立像的开光法会在佛教圣地普陀山举行。那天,天上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阳光。来自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中外来宾及香客云集在露天大佛前,期等开光这一庄严时刻到来。上午8时许,当原佛顶山当家戒忍法师宣布“普陀山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开始——”时,东方阴云天空突然彩云翻滚,畅开一扇亮晃晃的门户,一道金光直泻而下,犹如一尊活灵活现的白衣观音头顶光环,冉冉而来,四周是莲花状的朵朵祥云。金光直射露天观音大佛像,菩萨全身闪光耀金。现场的人们对这一奇景万分惊奇,发出一片欢呼之声。眼明手快的记者迅速抢拍了这一镜头,信徒、香客们连连叩头。10余秒后,天门合拢,恢复阴云密布天气。现场的中外来宾和香客亲眼目睹这一奇妙现象,无不称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后来曾数次播报这一稀有景象。
2003年月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九),是传说中的观音得道日。前一天晚上,普陀山人山人海,几万名海内外香、游客虔诚朝拜观音。当晚9时许,原本下着雨、刮着大风的天气突然好了起来,这给香、游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佛和观光环境。零时15分左右,有一群沿佛国大道拜佛的香客首先发现洛迦山至紫竹林上空出现佛光,形似一尊脚踏莲座祥云、形象巨大的观音立像,此立像时显时隐,一会儿似手托法轮、妙相庄严的南海观音;一会儿似手握净瓶的杨枝观音。这一奇观吸引了众多香、游客焚香遥拜。2时20分左右,显洛迦山至紫竹林上空的观音法相才消失。普陀山观音香会夜惊现这奇观,且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这在普陀山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有待专家考证。普陀佛光瞬间即逝,但它留给人们的悬念是长久的……
通过清查,发现普陀樟Cinnamomumjaponicumvar.chenii集中分布于舟山市普陀区所辖范围内的洛伽山、朱家尖岛以及以朱家尖、桃花、六横岛为中心的毗邻悬水小岛上,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结果母树1.2万余株,大年种子产量有1500千克左右。舟山新木姜子分布在普陀区的朱家尖、桃花、普陀山和定海区的大猫岛,其分布特点是孤立,散生,且范围极小,无成片分布,共有结果母树300余株,种质资源较为贫乏,加之不合理的采种,迄今大年种子产量仅为100千克。南京椴分布范围更是有限,主要分布在桃花岛蚂蝗坑和定海区大猫岛茅草屋冷坑,呈群落分布,共有结果母树170余株,每年种子产量极少,能采到的种子只有0.25千克左右。
普陀山生长着一种樟类植物,它的叶片比常见的香樟浓绿发亮,树干比香樟光滑;它适应性很强,无论在悬水小岛洛迦山,还是面对东海的善财洞风口处,都生长得郁郁葱葱,1939年,一位日本学者中井猛之进(Nakai)在普陀采得标本后,将该树定名为普陀樟。
普陀鹅耳枥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增添普陀岛自然风景区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