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枝条细长,有时常带蔓状,小枝细长疏生,略呈"之"字形,幼时有短柔毛,不久即变光滑,呈暗紫色。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批针形,长4~9厘米,宽3~5厘米。基部偏斜,圆形或稍呈心脏性,先端长尖,具2~3个乳头状腺体,三出羽状脉,边缘有锯齿,不裂或深裂。表面绿色,具粗糙伏毛,背面淡绿色,有细毛,叶柄长7~12毫米。原变种仅产于日本。产我国中部和南部各省;多生于山坡和沟谷丛林或岩石边。
中文名称 | 葡蟠 | 拉丁学名 | Broussonetia kaempferi Sieb. |
---|---|---|---|
别称 | 谷皮叶,纸皮,藤纸皮,尖叶楮皮,小构树,女谷。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金缕梅亚纲 | 目 | 荨麻目 |
科 | 桑科 | 亚科 | 桑亚科 |
族 | 构树族 | 属 | 构属 |
种 | 葡蟠 |
多生于山坡和沟谷丛林或岩石边。
医药:假麻叶,纳皮泡:根、根皮主治跌打损伤,腰痛;树汁、叶治神经性皮炎,顽癣;嫩尖用于气虚浮肿《滇省志》。【畲药】藤葡蟠,大叶谷皮:根治疗骨髓炎[79]。
医药:全株:清热,止咳,利尿。用于砂淋、石淋,肺热咳嗽。
蔓生藤状灌木;树皮黑褐色;小枝显著伸长,幼时被浅褐色柔毛,成长脱落。叶互生,螺旋状排列,近对称的卵状椭圆形,长3.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锯齿细,齿尖具腺体,不裂,稀为2-3裂,表面无毛,稍粗糙;叶柄长8-10毫米,被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短穗状,长1.5-2.5厘米,花序轴约1 厘米;雄花花被片4-3,裂片外面被毛,雄蕊4-3,花药黄色,椭圆球形,退化雌蕊小;雌花集生为球形头状花序。聚花果直径1厘米,花柱线形,延长。花期4-6月,果期 5-7月。花绿色,单性同株,雄花序茅荑状,近椭圆形,生于新枝叶腋,萼4裂,雄蕊4枚,雌花生新枝上部叶腋,成球形头状花序,花萼管状,3~4齿,子房上位,有柄。复果球形,红色。
谷皮树主要价值
【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
药材基源:构属桑科植物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 et Zucc.,以根、根皮、树皮和叶入药。
采收储藏:根、根皮春秋可采,切段晒干,树皮春季采集,叶夏秋随用随采。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能主治】
根、根皮: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叶、树皮汁:解毒、杀虫。外用治神经性皮炎,顽癣。
【用法用量】根、根皮1~2两;树皮、叶汁外用适量,涂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2100433B
构树属简介
构树属(BroussonetiaVent.)隶属于桑科,桑亚科,构树族,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岛屿。我国主要有4种,即构树(B.papyrifera)、小构树(B.kazinoki)、藤构(藤葡蟠,B.kaempferi)、落叶花桑(B.kurzii)。其中构树的成熟果实入药称"楮实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版药典均有收载,为常见的中药,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小构树的叶、根皮、茎皮等也可入药。本文对构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