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汽轮机发展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体现先进性,应用性。
本书详细阐述了汽轮机工作原理,汽轮机本体结构和主要零件的振动,汽轮机调节系统,汽轮机热力系统及设备,汽轮机运行等。
本书可作为本科和高职高专热能与动力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汽轮机级的工作过程
第三节级的轮周效率与最佳速度比
第四节级通流部分主要尺寸的确定
第五节汽轮机级内损失和级效率
第六节汽轮机级的热力计算示例
第七节长叶片级
第二章多级汽轮机
第一节多级汽轮机的特点与损失
第二节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多级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及其平衡
第四节轴封及其系统
电厂汽轮机工作总结 电厂汽轮机工作总结 1. 汽轮机的概念:将 蒸气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原动 机。 2. 汽轮机的分类: a. 按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 2 18. 蒸汽作用在动叶片上的周 2 向力: FuG 19. 余速损失的计算:Δ hc2= c22/2 。 20. 轮周功率:单位 时间蒸汽对动叶片作的功。 22. 轮周功:单位质量蒸汽对动叶片作的功。 23. 轮周功的计算公式: Wu=Pu/G。 24. 轮周效率:级的轮 周功与级理想能量之比。 26. 轮周效率的计算公式:η u=Wu/E0。 27. 速比:圆周速度与喷嘴出口实际速度之比。 x1= u/c1 。 28. 速比对各项损失的影响:喷嘴损失与速比无关,动叶损 失随着速比的增加而增大,余 速损失随着速比的增加先是减 小,然后是增大。 30. 最佳速比:轮周效率最高时对应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31. 最佳速比的计算公式
燃气电厂最近几年在中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汽轮机的旁路系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燃气电厂的安全运行。对现行汽轮机旁路系统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这对同类设计及运行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汽轮机原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汽轮机原理》主要阐述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引入了汽轮机技术发展的新内容,保留了最基本的理论部分,适当删减了基于一维理论的计算公式及较繁琐的论述。内容涉及通流部分的做功原理、汽轮机的设计计算、零部件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汽轮机强度与振动、汽轮机运行等。
《汽轮机原理》努力从理论、方法、计算、结构等方面,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汽轮机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学生运用现代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基本知识。
《汽轮机原理》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汽车汽轮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汽轮机发展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体现先进性,应用性。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书中阐述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蒸汽在汽轮机级中的流动与能量转换过程,多级汽轮机的设计计算,凝汽设备工作原理,汽轮机变工况运行的特点和计算,供热汽轮机等。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汽轮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