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平衡通风 | 外文名 | balanced ventilation |
---|
锅炉烟囱具有一定的吸风和排烟作用。烟囱内部是温度较高的烟气,重度小,烟囱外部是温度较低的空气,重度较大,在烟囱内的烟气柱及烟囱外等高的空气柱之间,就有一个因重度差形成的压差。这个压差就是烟囱的抽力或通风力。
烟囱的抽力取决于烟温、空气温度及烟囱高度,烟温越高,周围空气温度越低,烟囱的抽力越大;烟囱高度越高,其抽力也越大。
确定烟囱高度不仅应考虑排烟能力,还应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锅炉的烟囱不能无限制地增高。烟囱增高时烟气流经烟囱的阻力也相应增加。排烟温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明显降低锅炉的经济性。因而自然通风的通风能力是有限的。自然通风仅适用于小型、结构简单、无尾部受热面的锅炉。
强制通风分为机械引风、机械送风和平衡通风三种。
机械引风,也叫负压通风,主要利用烟囱前的引风机来克服烟道、风道的阻力。烟气和空气都处于被抽吸状态,炉膛和烟道、风道中都呈负压。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烟 道、风道阻力不太大的小型锅炉。如果烟道风道阻力很大,采用这种方式必然在炉膛或烟道风道中造成较高的负压,从而使漏风量增加,降低锅炉效率。
机械引风时,引风机输送的是温度较高的烟气,工作条件恶劣,磨损严重,较易损坏。
机械送风,也叫正压通风,在锅炉烟风系统中只装送风机,靠送风机压头来克服烟道风道的全部阻力。这种送风方式的优点是消除了漏风,提高了燃烧强度和锅炉效 率。送风机输送的是低温洁净的空气,工作条件好。但炉膛和烟风道都在正压下工作,要求炉墙、烟道必须有严格的密封,否则漏烟造成热损失,污染运行场所,甚至喷火伤人。
正压通风仅在需要强化燃烧的场合使用,国内在一些燃油燃气锅炉中采用正压通风。
平衡通风,即在锅炉通风系统中同时装置送风机和引风机。利用送风机克服风道、燃烧器或燃料层的阻力,把风送入炉膛,使风道在正压下工作。利用引风机克服全部烟道、受热面、除尘设备的阻力,使烟道和炉膛在负压下工作。
平衡通风既能有效地送风和排烟,又能使炉膛和烟道处于合理的负压之下,比起正压通风,锅炉房的安全和卫生条件较好,比起负压通风,漏风量较小,因而是采用得最为普遍的通风方式。
按运行时炉膛烟气压力不同,有负压锅炉和微正压锅炉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连续不断地将空气送入炉膛,并将燃烧产物排出炉膛和烟道。这种连续地输入空气及排除燃烧产物的过程叫通风过程。通风不仅是维持燃烧的基本条件,也对传热有重要影响,因而通风是锅炉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空气及烟气在锅炉中流动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其动力来自烟囱或通风机械。单纯依靠烟囱的抽力进行通风的,叫自然通风。主要依靠通风机械进行通风的,叫强制通风。
在锅炉的烟、风系统中,同时装设送风机和引风机,送风机负责吧风经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送进炉膛,引风机负责把炉膛内的烟气排至炉外,使炉膛内保持的压力略低于外界压力,这样的通风方式,成为平衡通风.
用调节阀 平衡
用风口的风阀调整平衡也可以
关于通风除尘管道压力平衡公式的修正——对风道水力计算中调整管径的压力平衡公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用最小二乘法对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修正公式,验证表明用该公式计算能够较好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对风道水力计算中调整管径的压力平衡公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公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用最小二乘法对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修正公式,验证表明用该公式计算能够较好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平衡通风锅炉是采用平衡通风方式燃烧的锅炉。通常炉膛内部烟气压力微低于大气压力。
车间进行通风时,按照是否使用动力、消耗电能,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类型。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设备运转造成的通风系统内外压力差而使空气沿一定方向流动的通风方式,往车间送风即机械进风,从车间往外排风即机械排风,其特点是需要通风设备和消耗电能,如制粉车间的通风除尘风网、气力输送风网均属于机械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形成的热压或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而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其特点是无需要通风设备和不消耗电能。打开门窗所产生的通风气流或者通过车间各种孔洞、缝隙的通风均属于自然通风方式。
打开门窗,室外空气流入车间内即自然进风;室内空气流出车间内即自然排风。在通风工程上,车间的机械通风一般都指空气经过了净化处理,即进风是指将符合卫生要求的空气送到车间,排风是将符合排放标准的空气排到室外。所以,机械通风不会对车间造成新的空气污染。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显著不同。在加工车间或一般的房间,通过打开门窗而进行自然通风,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熟知的通风方式,也是经济条件较差情况下人们除湿降温、排除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等的基本方法。在工厂,虽然车间的门窗上安装了窗纱等过滤网,但室外空气中的粉尘、微小的虫子等外来物都会随着通风气流进入室内,污染车间内部环境,进而成为加工产品的污染源。也即,自然通风是车间产品受到污染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医药、航天、集成电路、食品生产等场合以及卫生、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地方,车间多为密闭环境,彻底拒绝自然通风。目的是减少通过自然通风或无组织通风带来的空气污染。没有自然通风方式的生产车间是现代人们对卫生要求的必然。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为保持食品的卫生要求以及新鲜口味,用添加防腐剂、消毒液消毒来抑制或消除污染的方法已逐渐不被使用。这使得消除与产品相关的空气污染更加重要。 2100433B
一、平衡肥不是“万能肥”
肥料市场产品众多,其中通用型的平衡配方是市场主流产品。在很多地区,菜农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都选用平衡型配方肥料。
社旗县一菜农种植50亩的鲜食辣椒,每采收一次,都补充一次平衡型17-17-17肥料。但实际上本期辣椒对磷的需求量小,对氮肥、钾肥的需求量高,这样施肥会造成磷肥投入过量,而氮钾投入相对不足。当地采取同样做法的菜农不在少数。
由于平衡型配方投入量大,无形中增加了投入成本,加上今年收购价低,不少菜农感慨种植辣椒收益不高。
在民权县莲藕种植区,农民选用的肥料主要是平衡配方与单质肥尿素搭配。北关镇农户刘老板种植130亩莲藕,今年在购买325袋14-16-15肥料的同时购买了130袋大颗粒尿素。他说这样施肥比较苦恼:“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次施肥要撒施两遍,增加了人工成本,二是撒施单质肥尿素粘到荷叶,容易烧坏荷叶。”
这样施用平衡型配方肥料如15-15-15、17-17-17或20-20-20,会造成养分的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不说,还容易造成某些中微量营养元素供应不足:
1.氮肥尤其是生理酸性铵态氮多了,土壤溶液中过多的铵离子与镁、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影响作物对镁钙的吸收。过多施氮肥后刺激作物生长,需钾量大增,更易表现缺钾症。
2.过多施磷肥,多余的有效磷也会抑制作物对氮素的吸收,还可能引起缺铜、缺硼、镁。磷过多会阻碍钾的吸收,造成锌固定,引起缺锌。磷肥过多,还会活化土壤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害的物质,如活性铝、活性镉(Cd)等,对作物不利。
3.施钾过量,首先造成浓度障碍,在土壤和植物体内发生与钙、镁、硼等阳离子营养元素的拮抗作用,严重时引起脐腐和叶色黄化。氮、磷、钾肥的长期过量施用引起的拮抗作用,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有意施用钙镁硫的地步才能加以解决了。
二、如何做到平衡施肥?
1.农家肥补充碳、氢、氧必不可少,要多施
(1)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还能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连续多年施用,省工省钱,减少农药残留;而且能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产生次级代谢物,其中含有大量的促生长类物质,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伸长生长,脱落酸能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能促进开花坐果,增加开花数、保果率,提高产量,使得果实饱满,色泽鲜嫩,还能提早上市,达到增产增收。
(2)土壤中的微量元素95%以不溶态形式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能把微量元素如钙、镁、硫、铜、锌、铁、硼、钼等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溶解,变成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大大增加土壤的供肥能力。
(3)农家肥中的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固氮、解磷、解钾,改变土壤环境,分解被土壤固化的各类元素,钝化重金属及调整土壤的pH值,使根系有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持续供给作物养分,所以有机肥具有长效性。
2.作物的不同时期需要的营养不同,要均衡
(1)生根期,有机活化磷、钾、钙、硼、锰、钼等营养。
(2)花芽分化期,有机活化磷、硼、铜、锌、铁等营养。
(3)膨果期,有机活化磷、钾、钙、氮、硼、锌、锰等营养。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营养,才能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达到花多、果多,采摘期长,增产增收。
3.施肥技术影响养分吸收,要科学
(1)多数菜农施肥以不仅追肥是撒施,底肥也是撒施为主,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
解决方案:每年对土壤深翻,底肥最好撒施后覆土,追肥必不可少。
(2)重视大量元素肥料,轻视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养分不均衡、缺素现象普遍。
解决方案:除去土壤、气候、温湿度影响外,裂果主要是缺乏钙营养引起的;畸形果主要是缺乏钾、钙、硼等营养引起的,应该在花芽分化期及时补充钙镁肥,以大大减少裂果、畸形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