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筏基础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承整个建筑物的大面积整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为了增加结构刚度,在板上或板底的单向或双向设置肋梁,以形成梁板组合基础。片筏基础适用于土质软弱,地基承载力低,上部结构传递到基础的荷载很大及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的情况。设计时,根据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地基上板的计算方法或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求出基底反力、基础弯矩和剪力,以确定板厚和配筋数量,并做柱脚处板的抗冲切验算。。
片筏基础由于承载面积大,故能减低基底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基础整体刚度,并调整不均匀沉降。
片筏基础-简介
应力求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否则将出现偏心力矩,造成地基反力不均,从而使基础倾斜。为此,在决定板的尺寸时,应尽量使立柱间距相等和荷载分布均匀。为了减小偏心距,必要时可增加底板挑出长度来调整板底形心位置。当上部为框架结构、柱等距和柱荷载分布均匀时,可采用等厚度片筏基础;若柱距不等或柱荷载分布不均匀,基础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矩时,可采用厚度不等的片筏基础,甚至可以在板上柱间或墙间设置肋梁或刚性桁架。片筏基础在地下形成的空间,可加设围护结构作为地下室或储藏库等。是指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时,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即筏形(片筏)基础。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箱形与片筏基础的特点和规律,重点概括了桩筏基础的设计原理和原则,给出了实用的基础分析方法。
结合沁园春C区-Ⅱ区地下室工程强夯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强夯法处理大面积回填土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重点阐述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作原理、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合理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夯击遍数、夯击点布置;对强夯法的工艺参数、设备选型、强夯试验、施工效果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处理方法效果显著,施工便捷、质量保证,在山坡建筑大面积回填的地基中可推广采用。
什么是片筏基础?
片筏基础是一个等厚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平板。当地质条件基本均匀和土质较软时,片筏基础减少了地基附加压力,埋深又很浅,效果很好。片筏基础底板厚度必须满足抗冲切、抗剪的要求。为了减少筏厚,有时也采用加肋的片筏基础。
支承整个建筑物的大面积整块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也称片筏基础。筏式基础在构造上同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相似,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类(见图)。筏式基础可以直接设置在地基上,当地基承载力小时也可设置在桩上。筏式基础下加设基桩对高层建筑物抗震十分有利。筏式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承载力小、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的建筑物。在板上或板底单向或双向设置肋梁,可形成板梁组合式基础。
片筏基础配筋应符合哪些要求?
片筏基础的配筋应根据内力计算结果确定。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 1.0%为宜。对于平板式片筏基础,按柱上板带的正弯矩配置板内下面钢筋,用跨中板带的负弯矩配置板内上面钢筋。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一般不小于12mm,间距100~200mm。分布钢筋直径取8~10mm,间距取200~300mm。
当板厚h≤250mm时,取分布钢筋直径8mm,间距250mm,当h>250mm时,取直径10mm,间距200mm。
筏板配筋除按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支座钢筋尚应分别为0.15%和0.10%配筋率连通,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率全部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