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暂态故障分析及检测技术研究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
项目负责人 | 王宾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项目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包括:(1) 提炼出高阻接地故障的典型暂稳态故障特征,并提出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2)研制出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使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的方法和装置实用化。基于此目标,项目研究过程针对高阻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的间歇特性、暂态行波特性和对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理论成果 针对传统电弧模型依赖热平衡方程的弊端,基于固体介质电击穿原理,提出了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非线性电阻模型,精确描绘了电弧的动态时域特性;提出了基于行波的高频暂态高阻接地故障分析模型;共同弥补了现有国际上高阻接地故障检测分析主要依赖频域特性的弊端;检测算法从频域角度,提出了基于三次谐波与基波相位比较的检测算法,以及针对间歇性故障的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瞬时功率检测算法,理论创新性强,仅利用电流量,实用性好;从时域角度重点关注电弧电流过零点波形畸变的特征,提出了零序电流波形畸变凹凸性的检测新算法,以及基于弧光电阻非线性识别的高阻接地方法,相比频域检测方法,大幅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同时也另辟蹊径,提出了基于行波原理的灵敏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算法,原理上克服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 二、应用成果 基于法国AREVA的Micom保护平台研发了基于频域和间歇性检测算法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装置,通过了现场实验室物理测试,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同时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兼容工频及行波的故障检测保护平台,研制出新型高阻接地故障检测及单相接地保护装置,通过了功能及型式试验,实际投运于西安世园会智能电网小区,实现了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的自主国产化、实用化。 三、论文、专利、奖励等其他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28篇,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已进入美国、欧盟等国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编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著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IEEE APAP 2011以及2013中韩继电保护论坛;毕业研究生2人,硕士生耿建昭加入项目课题组并承担了重要工作。项目负责人在研期间荣获IET特许工程师及国际认证面试官、清华之友-节能奖教金、CIGRE-CSC青年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项目负责人多次受邀赴韩国电科院、IEEE APAP2011等国内外专题报告最新研究进展。 2100433B
高阻接地故障检测(HIFD)问题是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配电线路所特有的问题,是当前国际继电保护和故障检测领域的难题和热点研究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在建、改建的配电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该问题本项目拟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①高阻接地故障暂态数据获取,包括试验获取和仿真计算,为研究和析取故障特征奠定基础。②高阻接地故障特征分析与提取方法研究,包括使用小波变换分析和描述接地故障瞬间出现的初始行波和间歇性电弧重燃再击穿所出现的相继行波现象,基于瞬时无功理论和希尔伯特变换刻划故障方向特征,以及基于傅立叶变换分析三次谐波电流特征和谐波源。③提出并构造有效的HIFD检测算法,构造基于瞬时功率的方向元件以提高灵敏度,构造基于三次谐波电流的辅助检测判据以提高可靠性。④研制基于上述原理和算法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
首先关掉所有的配电线路电源,拉下倒闸,然后先合总电源,再合分支线路闸,待合到某闸跳闸时,就确认这一线路接地,再按照这一顺序来操作这一支路,就能找到准确的接地分支点了。
当发生直流系统多点经高阻接地后,直流系统的总接地电阻逐步下降,当低于整定值时,才发生接地告警,从而出现多点接地现象。如第一点80kΩ接地,一般不会有告警,电压偏移也不多,第二点80kΩ接地,并联后为4...
当发生直流系统多点经高阻接地后,直流系统的总接地电阻逐步下降,当低于整定值时,才发生接地告警,从而出现多点接地现象。如第一点80kΩ接地,一般不会有告警,电压偏移也不多,第二点80kΩ接地,并联后为4...
近年来,随着日益更新的电力设备和农村电网的不断完善,城网改造配电网的结构也变得更为合理,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也不断得到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基于对配电线路单相接地的相关现状探讨,对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指出配电线路单相接地的故障所在,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故障的措施,在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的基础上,减少单相接地故障,确保配电网稳定运行。
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因,再分析了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造成的主要影响,最后对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与预防》是由具有几十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的,旨在提高供电企业架空配电线路的工作水平,帮助架空配电线路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分析、处理各类架空配电线路事故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用电客户。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与预防》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为架空配电线路、柱上配电变压器和路灯。书中收集、列举了力所能及收集到的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架空配电线路事故案例及图片,并从事故现象、事故原因分析到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目的就是使从事架空配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职工业务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快速、优质地处理好各类架空配电线路事故。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与预防》文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各类架空配电线路事故详尽,既可作为从事架空配电线路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他们处理事故的参考工具书,还可作为用电客户电工的咨询助手。
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取决于电力系统中的各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动机等电磁暂态过程。我们可以认为发电机的电磁暂态过程左右了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由有源元件决定。2100433B
多位专家的经验总结, 手的事故图片,详尽的事故案例,实用的防范措施。本书详细论述了架空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路灯的事故现象、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方法措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