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能源地下结构 | 作 者 | [瑞士]吕塞·拉卢伊 何莉塞·迪·唐纳 |
---|---|---|---|
类 别 | 图书 | 译 者 | 孔纲强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6年11月1日 |
页 数 | 258 页 | 开 本 | 异16开 |
装 帧 | 平膜 |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部分 能量桩物理模型试验
第1章 能源地下结构周围土体的热力学响应
1.1 引言
1.2 土体热力学特性
1.3 土体热本构模型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量桩足尺现场试验
2.1 能量桩热响应测试
2.1.1 桩身应变与桩身温度测试
2.1.2 桩端阻力测试
2.1.3 桩周土体特性测试
2.2 足尺现场试验概况
2.2.1 单桩现场试验
2.2.2 群桩现场试验
2.2.3 试验步骤
2.3 能量桩热力学特性
2.3.1 分析方法
2.3.2 单桩热力学响应特性
2.3.3 群桩热力学响应特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能源地下结构现场试验
3.1 引言
3.2 热量储存与转化
3.2.1 概述
3.2.2 能量释放/吸收率
3.2.3 热应力场
3.3 热力学效应
3.3.1 概述
3.3.2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3.3.3 温度引起的土体一结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4章 能量桩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常规桩基缩尺模型试验
4.2.1 边界条件
4.2.2 力学荷载加载系统
4.2.3 测试方法
4.2.4 桩体力学特性
4.3 能量桩缩尺模型试验
4.3.1 试验装置
4.3.2 热力耦合作用下能量桩力学特性
4.3.3 热量交换
4.3.4 桩一土接触面
4.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 能量桩离心机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土体一结构接触面热力响应特性
5.3 离心机模型试验原理
5.4 离心机模型组成
5.4.1 模型制作及其特点
5.4.2 试验装置
5.5 摩擦型桩基离心机模型试验
5.5.1 土体试样特性
5.5.2 工况A:隔热条件下极限承载特性
5.5.3 工况B: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
5.6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能源地下结构数值模型
第6章 能源地下结构的多样性应用
6.1 小型分布式桥面除冰系统
6.1.1 小型桥梁桩基的热能需求及其相关特性
6.1.2 桩基模型
6.1.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2 热交换锚杆
6.2.1 技术特征及其应用
6.2.2 研究方法
6.2.3 产热优化设计
6.2.4 热传递引起的力学特性
6.3 本章小结
致谢
第7章 竖向循环载荷下能量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第8章 非饱和土中的能源地下结构
第9章 制冷需求为主气候下能源地下结构
第10章 能量桩对周围土体的瞬时热扩散影响
第11章 基于能量桩的桥面除冰系统
第三部分 工程实例
第12章 能源地下结构应用
第13章 Thermo-pile能量桩设计软件
第14章 苏黎世机场航站楼现场试验研究
作者列表 2100433B
本书为富有挑战性地区建设能源地下结构提供坚实基础。 本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关于在一些区域已经使用、且最新可获得的能源地下结构相关知识及设计程序的全面性综述。本书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又划为不同的章节,由该领域最睿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者撰写。第一部分描述能源地下结构的物理模型,包括室内试验研究土体的热力学行为、现场试验、离心机模型试验和小比尺模型试验。第二部分包括能量桩、管道、桥梁基础的数值模拟,且考虑了在不同气候区域条件下能源地下结构的使用功效。第三部分从能源地下结构的传播及岩土工程相关设计方法的发展角度,讨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说明第6条 结构底板H=250mm厚 2.标高去基础平面布置图中去寻找 或者剖面节点详图 再看看每张图纸的说明标注 3.一般情况下 基础梁 承台和筏板的顶面一平 因为你的基础是混合基础 当...
同样是要定义楼层,将光标放在“基础”,点上方的“添加楼层”,这样就建立负一层,反复的点击就是负二层等等了。
属于基础工程(一般是单独列项或发包)。
<正>(一号通知·征文)随着传统能源开采条件的复杂化以及新能源的广泛开发与应用,与能源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如何解决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问题让广大工程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攻克能源岩土相关技术难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筹建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岩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清
能源地下结构,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形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可用于建筑、基础建设和各类环境的供暖与制冷。该技术将地下结构的承载性能与浅层地热能采集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能源地下结构工程创新技术》为富有挑战性地区建设能源地下结构提供坚实基础。
《能源地下结构》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关于目前在一些区域已经使用、且新可获得的能源地下结构相关知识及设计程序的全面性综述。《能源地下结构工程创新技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又划为不同的章节,由该领域*睿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者撰写。第一部分描述能源地下结构的物理模型,包括室内试验研究土体的热力学行为、现场试验、离心机模型试验和小比尺模型试验。第二部分包括能量桩、管道、桥梁基础的数值模拟,且考虑了在不同气候区域条件下能源地下结构的使用功效.第三部分从能源地下结构的传播及岩土工程相关设计方法的发展角度,讨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此外,《能源地下结构工程创新技术》还包括一个现场实例研究。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部分 能量桩物理模型试验
第1章 能源地下结构周围土体的热力学响应
1.1 引言
1.2 土体热力学特性
1.3 土体热本构模型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量桩足尺现场试验
2.1 能量桩热响应测试
2.1.1 桩身应变与桩身温度测试
2.1.2 桩端阻力测试
2.1.3 桩周土体特性测试
2.2 足尺现场试验概况
2.2.1 单桩现场试验
2.2.2 群桩现场试验
2.2.3 试验步骤
2.3 能量桩热力学特性
2.3.1 分析方法
2.3.2 单桩热力学响应特性
2.3.3 群桩热力学响应特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能源地下结构现场试验
3.1 引言
3.2 热量储存与转化
3.2.1 概述
3.2.2 能量释放/吸收率
3.2.3 热应力场
3.3 热力学效应
3.3.1 概述
3.3.2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3.3.3 温度引起的土体一结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4章 能量桩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常规桩基缩尺模型试验
4.2.1 边界条件
4.2.2 力学荷载加载系统
4.2.3 测试方法
4.2.4 桩体力学特性
4.3 能量桩缩尺模型试验
4.3.1 试验装置
4.3.2 热力耦合作用下能量桩力学特性
4.3.3 热量交换
4.3.4 桩一土接触面
4.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 能量桩离心机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土体一结构接触面热力响应特性
5.3 离心机模型试验原理
5.4 离心机模型组成
5.4.1 模型制作及其特点
5.4.2 试验装置
5.5 摩擦型桩基离心机模型试验
5.5.1 土体试样特性
5.5.2 工况A:隔热条件下极限承载特性
5.5.3 工况B: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
5.6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能源地下结构数值模型
第6章 能源地下结构的多样性应用
6.1 小型分布式桥面除冰系统
6.1.1 小型桥梁桩基的热能需求及其相关特性
6.1.2 桩基模型
6.1.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2 热交换锚杆
6.2.1 技术特征及其应用
6.2.2 研究方法
6.2.3 产热优化设计
6.2.4 热传递引起的力学特性
6.3 本章小结
致谢
第7章 竖向循环载荷下能量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第8章 非饱和土中的能源地下结构
第9章 制冷需求为主气候下能源地下结构
第10章 能量桩对周围土体的瞬时热扩散影响
第11章 基于能量桩的桥面除冰系统
第三部分 工程实例
第12章 能源地下结构应用
第13章 Thermo-pile能量桩设计软件
第14章 苏黎世机场航站楼现场试验研究
作者列表2100433B
《地下结构抗震》主要论述地下结构震害及其特点、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与设计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等,具体包括地下结构抗震概论、地下结构震害、地震与地震区划、地震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及土层动力响应计算、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岩土中的应力波、动力计算的边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模型实验以及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措施等。《地下结构抗震》包含了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地下结构抗震》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及地下结构专业高年级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抗震工程的设计、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