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 | 主管部门 | 宁夏人民政府 |
---|
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是把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的7.88万户34.6万人,按照“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的思路,采取开发土地集中安置、适度集中就近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劳务移民务工安置、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的方式,搬迁定居到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吃水近的近水、沿路、靠城区域。到2015年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新格局。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总体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抓新村布局、抓方案审查、抓产业发展、抓教育培训、抓政策配套、抓协调对接、抓监督管理、抓宣传引导,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顺利实施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建设现场,决策、指导生态移民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是部门协调配合。自治区各部门立足本职,依据规划,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联合审查。先后出台了涉及生态移民的水资源利用、土地调整、住房建设、资金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民政救助、金融支持、计划生育、企业参与、供电服务、户籍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新华社宁夏分社、人民日报宁夏记者站以及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行专版,对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是政府强力推动。各市、县(区)和自治区农垦局充分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注重在资源配置、工程建管、产业发展、移民安置以及保障移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自治区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不同方式参与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目前已有15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捐建社会公益事业,扶持移民发展产业,接纳劳务移民,进一步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五是创新移民安置。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安置模式,在实现移民“稳得住”上下功夫、做文章。农垦局提出了户均1座种养设施、1个就业岗位、6分庭院经济,人均5分特色产业的“1165”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青铜峡市制定了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套房、1头奶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培训的“5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红寺堡区依托弘德慈善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了户均1座养殖暖棚、2亩设施农业、企业流转经营3亩土地、1个就业岗位的“123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金凤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座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的“3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惠农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亩地、1个就业岗位,稳定居住两年以后配送1头托管奶牛的“3 1”劳务移民安置模式。
六是监督机构监管。自治区纪检(监察)、督查、审计、财政、住建、移民局等部门对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为打造生态移民质量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全区上下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形成了依国家之助、举全区之力、聚社会之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2100433B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同步发展致富产业,稳步实施移民搬迁,切实强化服务管理,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态势良好。现将生态移民工程情况通报如下:
2009年12月22日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合肥至福州和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等三项重点铁路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宣布工程开工。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在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山西中南部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近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但铁路运力匮乏、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2005年...
山西中南通道铁路(山东段)经梁山、东平至泰安南,跨京沪线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后,转向东北,至辛泰线范镇站,之后利用辛泰线增建二线至莱芜东站,出站后经沂源、沂水、莒县、莒南文疃、岚山巨峰南至日照南站,山...
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五年建设移民住房7.88万套407.5万平方米;开发农田25.5万亩,改造农田32.6万亩;实施移民教育技能培训11.8万人;发展设施农业4.6万亩,养殖暖棚3.52万座,特色种植业46.5万亩;修建主干道816公里、巷道2694公里;新(扩)建教育设施30.1万平方米;建设村级(社区)活动场所5.2万平方米;迁出区生态恢复300万亩,迁入区生态建设8.7万亩。截止目前,第一批开工的75个安置区已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8.61亿元,建成移民住房2.46万套,搬迁定居移民5.05万人。已调整、改造土地9.76万亩,安装节水主管道705公里,建成扬水泵站15座,砌护渠道423公里,建设防洪工程13处,调蓄水池20座。培训移民2.28万人次,建成日光温棚、大中型拱棚6235亩,发展枸杞、葡萄、红枣、苗木等特色产业1.85万亩。建成养殖圈棚6975座,养殖奶牛1516头、肉牛953头、肉羊3300只、蛋鸡4.2万只。实现移民务工就业8992人。建成教育及村级活动场所7.64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入户主管道98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582公里,修建通村道路450公里,完成生态防护林和村庄绿化1.28万亩。
地暖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推广——地暖以其节能、绿色、环保、节地、人性化而备受推崇。2007年2月国家建设部将“低温热水地暖技术”列为建设事业“十一五”(第一批)推广应用技术。
一、工程概况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原州区受水区连通配套工程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一部分.工程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原州区境内,以在建水源工程中庄水库为主水源,加上贺家湾水库(原建)和张易上滩水库(新建)水源,将水源与受水区已建44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连通,工程涉及原州区8个乡镇95个行政村.于2015年6月中旬陆续开工建设,原计划张易和开城片区2015年年底竣工,西山和清水河片区2016年6月竣工.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是国家关心支持解决固原地区广大回汉各族群众喝水问题、改善基本生存条件、维护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和谐大局的一项极为紧迫的民生工程,也是宁夏中南部地区人民祈盼了四十年的重大民心工程。工程将全面优化宁夏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破除中南部地区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的建设对完善当地水利工程体系、保障防洪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00433B
陕西省政府2011年2月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39.2万人。实施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既是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部署。从2011年起,陕西将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
按照总体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主要包括移民建设投资772.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0.9亿元、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159.4亿元,自主拆迁投资12.1亿元,以及24.8亿元的土地整治投资。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的资金则需要近50亿元。陕西将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据了解,陕西目前已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省级2011年用于群众搬迁的住房补助资金也已全部落实。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