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 类 别 | 实验中学 |
---|---|---|---|
地 点 | 南通大学 | 类 型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的实验、实践教学,有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中心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每年参加人次至少在1500人以上,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加将逐年增加。
中心安排的课内实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二年级到四年级本科生。
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共计17 个专业,近60个班的电子电路类实验课程。以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多门课程的专业课程实验。
中心面向全校的“非电”类各专业开设近10门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全年负责20多个班600余名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 2100433B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是电气工程学院直属的实验教学部门,承担全院和其他学院的相关实验、实践教学及管理工作。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坚持“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主线;明确实验教学任务,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拓宽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树立了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改革思路,提出了全院教师共同参与、学科与平台建设互相支撑、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新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心”从实验管理、实验设备、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师资队伍等方面完成了实验教学开放保障平台的建设,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由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过程控制实验室组成,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009年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6年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被南通大学评为先进实验室(第一名)。 “中心”的建设融入到学院建设的全过程,与学院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相辅相成,2007、2010年“中心”两次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金资助,建成了具有特色的实验室,促进了学科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中心”参与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江苏省电机能效定级及故障诊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先进伺服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中心”依托自身优势反哺社会、服务地方,与南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参与组织举办了两届“维修电工(中级)”培训班,学生通过技能鉴定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参与组织了多届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电工技师培训班,成绩获得校人事处、省人事厅工考办的肯定。
“中心”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开展分层次、多样化课外科技活动,构建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加强实验教学与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近三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及省市级的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中,有200多人次获奖,其中其中国际竞赛有7人次获奖,全国竞赛有40多人次获奖,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二等奖等。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现有实验用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380万元,教师、学生自制与参与研发的实验设备共有279台套,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心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目前共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兼职教师4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0%以上,具有正高职称者7人,副高职称者8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省“333工程”培养人选5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
重大电气现在综合排名是第五,仅次于清华、西交、华科和浙大(今年新来了一个加拿大工程院全职院士李文沅,搞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重大相对于其他电气工程强校还是很容易考的。初始电路只要认真复习130+没问...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位于武汉大学工学部,在工学部主教(俗称变形金刚楼)的旁边。如果从校内走:可以在武大正门(珞珈山站)进去约50米的马路右手边坐到工学部的车(还有一趟到文理学部的车,不要坐错),让司机...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 2002 级电力电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题目性质 与上届题目比较 序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1958年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现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博及博士后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办学体系;学院下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自动化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及电工电子学教研中心;4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材料实验中心组建于1999年,由原材料测试分析中心及属于各专业自己所属的专业实验室合并,并进行调整重组,成立了实验中心, 2001年合校后改为材料实验中心,与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系一起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属的三个二级教学单位。中心建筑面积 6300M2,下设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9个大型仪器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三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先进建筑材料实验室等五个学科方向实验室,及院机房和陶艺制作室。中心拥有固定资产 多万元,其中大型测试仪器设备占1500多万元。材料实验中心现有专兼职管理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 9人,获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 材料实验中心每年承担的实验教学工作量约万学时。同时,中心在保证本专科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面向本专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课程设计,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及学位论文,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开放,为教师、优秀的研究生及本专科生提供科研和创新的实验平台。部分开放实验项目可对全校开放。除了教学工作以外,中心承担着 全校科研相关的测试项目及承担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的功能。中心仪器设备较为先进,硬件条件在省内同类高校实验室中处于先进行列,为本专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及为科研工作的全面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实验中心承担全院所有实验课及相关院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开设有实验的课程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测试技术、材料工艺性能实验、流体力学与设备、热工过程与设备、现代材料测试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 lang="EN-US" style="color: #000000">CAD)、材料物理、计算机工程应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课程,以及水泥工艺综合实验、陶瓷工艺综合实验、玻璃工艺综合实验、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粉体工程综合实验及热工综合实验及个专业的设计性实验,共计 49个实验项目。其中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为大综合、大设计实验项目,大多数项目的学时数为 30学时。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任何一个实验,都能使本专生贯串一门甚至多门课程的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实验中心成立于2011年,下属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石油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两大机构。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侧重于科学研究;石油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侧重于本科生的实验、实践教学,两个实验室均承担教职员工的科研实验企业培训和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任务。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建设历程
江苏省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在我校原油气储运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5年10月。我校油气储运学科始创于1986年,是全国继石油大学、抚顺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及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之后第五个油气储运专业实验室,迄今已有二十年的创建经历。油气储运工程学科是以多学科为基础,以石油及天然气储运系统为对象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从原油和天然气离开井口开始,一直到最后将原油或天然气加工成成品分配至各个最终用户,每一个环节都与油气储存和运输技术有关。由于油气储运系统的国民经济运转的血脉地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校油气储运学科因此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2年该学科已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及江苏省优先发展学科;为支持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2003年国家财政部拨专项基金800万元,学校配套400万元用于储运学科建设;2004年被批准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与2005年12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验收;由于本学科多年来的深厚积累及较强的实力优势和明显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构设置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下设学科基础实验室、专业功能实验室、油气储运计算中心、油气储运工程中心和油气储运检测中心。 学科基础实验室有:流体力学实验室、机泵实验室、传热学实验室、热力学实验室、油料学实验室等。 专业功能实验室有:管道输送实验室、水洞实验室、油库实验室、流变学实验室、多相流实验室、天然气净化实验室、水合物实验室、油气回收实验室、DCS控制室、储运安全实验室、PIV流场测定实验室。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30多台品牌微型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可以直接连接校园网并可链接访问国际互联网。安装有网络版PHEONICS和PIPEPHASE两大专业计算软件及常用办公及绘图软件,为油气储运学科学生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场所。 油气性能测试中心可以对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产品进行常规性能检测和成分检测。主要检测与分析设备有:旋转流变仪、界面张力仪、运动粘度测定器、馏程测定器、低温性能测定器、石油密度计、落球粘度计、旋转粘度计、恩氏粘度计、开口闪点测定器、闭开口闪点测定器、气相色谱仪、微昆仑定硫仪、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生物显微镜等。
实验装备
油气储运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2400平米,实验设备300多台套,拥有设备总值近68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10台套。建设有“油品储运综合实验平台”、“油气集输与多相流实验平台”、“油气回收实验平台”、“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平台”等四大实验平台及“油气性能测试中心”、“油气储运计算中心”。拥有HAKERS600流变仪、KRUSSK11界/表面张力仪、落球粘度计等一批现代分析测试仪器、PHEONICS网络版流场模拟软件和PIPEPHASE网络版管道输送设计与仿真软件,可满足油气储运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需要。本学科还拥有“油品储运工程国家乙级设计资质”。
师资队伍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共24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校院级创新团队3支,高级实验师或高级工程师4人。
石油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
石油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是以油气资源的钻采开发工程技术、油气储运工程技术、热能工程及新能源利用技术和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技术为研究和教学重点,为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员工和社会企业提供实验教学、实训和科研创新平台服务的机构。
经过多年发展,石油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已建成了包括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实验中心及独具特色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新能源实验中心和热能工程与节能减排实验中心在内,面向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实验实训创新教学中心。实验中心涵盖两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可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热能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安全工程、地质、化工、给排水、信息控制、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海洋工程、煤层气及页岩气开发等10余个专业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
实验室拥有油品储运国家乙级设计资质;压力容器一、二、三类设计资质;环境工程国家乙级设计资质;压力管道G1、G2类设计资质。可以承担投资2亿元以下的相关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4000余平方米,拥有核磁共振设备、气举模拟设备、蒸汽驱模拟设备、混相仪、水平变质量多相流模拟设备、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设备、HAAKE RS600流变仪、PIV流场测试仪等一批现代分析测试仪器,还购置有Ansys、PHEONICS网络版流场模拟软件、LNG储运仿真软件等多个大型计算和仿真软件。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中40%以上有企业一线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熟悉现场,教学、科研能力强。实验专家中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次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年教师中有18人次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和“333工程”培养人选。
信息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是一个涵盖多学科、多专业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345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