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状茎短。秆丛生,高10-70厘米,三棱形,平滑,基部稍膨大成鳞茎状。叶鞘棕色;叶短于秆或有时几与秆等长,宽2-3毫米,常折合,或有时平张。苞片2-3个,叶状,基部不增大,长于花序,后期常反折;小穗6-20多个聚集成头状花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25毫米,宽3-5毫米,扁平,具8-48朵花;小穗轴上无翅;鳞片紧密地复瓦状排列,纸质,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长4-4.5毫米,宽2毫米,具多数明显的脉,中脉绿色,两侧呈黄白色或淡麦秆黄色,里面常有红褐色短条纹;雄蕊3,花药长,线形。药隔褐红色,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柱头3,较短。小坚果近于圆形,三棱形,长约为鳞片的1/3。花果期10月间。
南莎草多生长于河岸沙地上。
南莎草产于四川、云南等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
多年生草本,高30一90厘米。茎直立,分枝对生、斜上,茎上部的花序分枝伞房状;全部茎枝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较密,中下部花期脱毛或无毛。叶对生,质地薄,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
瑞香又名瑞兰、蓬莱花、千里香、睡香、风流树。花期2~4月。花白色或带紫红色,密集簇生于枝顶,具香气。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近年人工培育的杂交草种。矮生百慕大叶丛密集,植株低矮,叶色嫩绿而细弱。具细而密的根状茎和节间极短的匍匐枝。秆纤细,高5~10厘米,叶片丝状内卷,长2~6厘米,宽0.5~1毫米。总状...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烟草废弃物为原料,活性土壤为载体建立堆体,研究重金属镉的形态变化,及堆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草废弃物与活性土壤混合能快速腐熟。堆肥总质量下降,重金属镉含量相对增加。重金属镉的铁锰氧化态比例增加19%,有机结合态比例在堆肥升温阶段增加,腐熟后有所下降。残渣态比例大幅度上升,增加达到5倍,且在腐熟阶段增幅最大。说明堆肥处理有利于降低重金属镉的活性。
简介
苏里南莎草,也叫刺秆莎草,莎草科莎草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35~80厘米,三棱形,微糙,具倒刺。叶短于秆,平或V形,叶宽5~8毫米。总苞片3~8,水平至斜升30度角,平或V形。球形头状花序,一级辐射枝4~12,微糙,具倒刺,常具次级辐射枝,小穗状花序15~40,线形或线状长圆形,紧缩,颖10~50,披针形,雄蕊1。小坚果具柄,长椭圆状。花果期5~9月。原产美洲,现在印尼、中国等国归化。
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
云南莎草形态特征
多 年生草本,具木质的匍匐根状茎。秆高15-65厘米,扁三棱形,平滑。叶短于秆,少有长于秆,宽5-10毫米,平张,背面常具小横脉;叶鞘短,红褐色。苞片2-3枚,叶状,长于花序,最宽达8毫米,边缘粗糙;复出长侧枝聚伞花序具4-6个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3.5厘米;小穗3-10个成指状排列,卵形或披针形,长2-6毫米,宽1.5-2毫米,具4-16朵花;小穗轴无翅;鳞片紧贴并呈复瓦状排列,膜质,圆卵形或近圆形,长约1.5毫米,顶端圆,有时具极短的短尖,背面稍呈龙骨状突起,黄绿色,两侧黑紫色,上端具白色透明的边,脉3条;雄蕊2,花药线状长圆形;花柱长或中等长,柱头3。小坚果长圆形或椭圆形,三棱形,长约为鳞片的2/3,淡黄色。花果期6-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