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凝汽器过冷度 | 性 质 | 概念 |
---|---|---|---|
现 象 | 过冷现象 | 释 义 | 饱和温度与凝结水温度之差 |
①由于冷却水管管子外表面蒸汽分压力低于管束之间的蒸汽平均分压力,使蒸汽的凝结温度低于管束之间混合汽流的温度,从而产生过冷。
②由于凝结器内存在汽阻,蒸汽从排汽口向下部流动时遇到阻力,造成下部蒸汽压力低于上部压力,下部凝结水温度较上部低,从而产生过冷。
③蒸汽被冷却成液滴时,在凝结器冷却水管间流动,受管内循环水冷却,因液滴的温度比冷却水管管壁温度高,凝结水降温从而低于其饱和温度,产生过冷。
④由于凝结器汽侧积有空气,空气分压力增大,蒸汽分压力相对降低,蒸汽仍在自己的分压力下凝结,使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温度,产生过冷。
⑤凝结器构造上存在缺陷,冷却水管束排列不合理,使凝结水在冷却水管外形成一层水膜,当水膜变厚下垂成水滴时,水滴的温度即水膜内、外层平均温度低于水膜外表面的饱和温度,从而产生过冷却。
⑥凝结器漏入空气多或抽气器工作不正常,空气不能及时被抽出,空气分压力增大,使过冷度增加。
⑦热水井水位高于正常范围,凝结器部分铜管被淹没,使被淹没铜管中循环水带走一部分凝结水的热量而产生过冷却。
⑧循环水温度过低和循环水量过大,使凝结水被过度的冷却,过冷度增加。
⑨凝结器铜管破裂,循环水漏入凝结水内,使凝结水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加。
凝结水过冷度是衡量凝结器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过冷度小,表示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少,机组经济性好,反之过冷度大,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多,机组经济性差。据资料介绍,过冷度每增加1℃,机组热耗率就上升0.02%2100433B
液体温度达到理论结晶温度时并不能进行结晶,而必须在它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称为实际开始结晶温度)才开始结晶。在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这种现象成为过冷现象,两者的温度差值被称为过冷度。
制冷剂在压焓图中压力应该对应的温度,减去用温度计实测温度即为该制冷剂此时的过冷度。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过冷度一般控制在3-5摄氏度。如果饱和液的热量继续被放出(由冷却水或空气吸走),则其液体温度将进一步...
如水一般情况下在0度结冰,但是由于外界条件,比如降温太快,来不及形成晶核等,会使水在0度以下仍不结冰,甚至零下几十度都不结冰。当温度继续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比如降至-30度,这时水才开始结冰。结冰时温度...
电冰箱冷凝器中制冷剂最佳过冷度的确定——本文提出了电冰箱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过冷度存在一最佳值问题,建立了有关的计算模型,并对部分计算模型作T试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研究力冷凝器与制冷量境其它部件的置往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冰蓄冷中影响水的过冷度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冰核形成的机理;影响蓄冰过程中水的过冷度的各种因素;指出水的过冷度大小是影响冰蓄冷效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