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 外文名 | Nank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0ptical Engineering |
---|---|---|---|
简 称 | 南开大学电光学院 | 创办时间 | 2013年7月 |
办学性质 | 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 | 南开大学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胡军、院长:赵颖 | 专职院士数 |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 |
本科专业 | 5个 | 硕士点 | 一级学科4个 专业学位3个 |
博士点 | 一级学科3个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2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1个 | 院系设置 | 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微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子技术科学系5个系 |
地 址 |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 知名校友 | 母国光 |
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有2个研究所,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薄膜光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学科创新111引智计划基地:新一代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型光伏发电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新型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
截至2019年6月,学院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共计80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获奖年代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2018 |
多通道光-电化学型生化检测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6 |
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调控及应用研究 |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15 |
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检测与控制技术及设备研发 |
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4 |
光子晶体光纤的调控机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
天津市2014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1 |
多维多参量光纤光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9 |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发 |
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08 |
光纤激光激射理论与实验研究 |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5 |
包层泵浦光纤激射理论和实验研究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5 |
铊系高温超导薄膜的生长及应用基础研究 |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2004 |
增益平坦的超宽带光纤放大器 |
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3 |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
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03 |
非晶硅(a-Si)基薄膜功能集成器件和技术的研究 |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1 |
光纤光栅、全光纤集成光子器件与系统研究 |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1 |
南开太阳结算管理系统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9 |
白光信息处理用于航空彩色摄影的光学/数字新技术及设备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8 |
神经网络理论及其智能信息处理应用基础 |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6 |
光神经网络的模型,学习算法,实现技术与应用研究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6 |
光纤通信技术基础 |
天津市科学进步奖(著作类) |
1994 |
功能型光纤及其应用研究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2 |
黑白感光片彩色摄像技术及白光信息处理机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1992 |
声光光学双稳态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1 |
氩激光器锁模同步泵浦染料超短脉冲激光器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1 |
高Tc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研究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0 |
用全息空间滤波器的光学强度的相关识别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0 |
分子束—金属表面反应动力学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9 |
双线圈回归法偏转磁场测量及精度自检验系统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1989 |
声光作用原理及其新应用研究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9 |
激光针灸治疗腹部炎性包块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8 |
白光光学图像处理的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87 |
位相型图像假彩色化新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
1986 |
自冷式二氧化碳激光美容治疗机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6 |
模拟集成模块的研制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6 |
NK-1型分子束表面散射装置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86 |
长寿命He-Ne激光器 |
优秀科技成果奖 |
1985 |
双线圈回归法偏转磁场测试仪及软件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5 |
黑白感光片彩色摄影技术及光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5 |
八倍锥轴深椭球冷反光镜 |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4 |
彩电集成块的研制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4 |
反对数放大器NG855 |
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
1982 |
长寿命封离型二氧化碳激光器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2 |
八倍锥轴深椭球冷反光镜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2 |
彩电集成电路的研制1982. |
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2 |
XFD-ZD8(7)型船用100(400)瓦中短波单边带发射机 |
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1 |
空军预警906工程大屏幕投影物镜研制 |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0 |
XFD-Z07和XFD-Z08船用400瓦中短波单边带发射机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80 |
DHY-1型相位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79 |
电视摄象宽带放大器 |
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
院徽
电光学院标识系统主体为学院院徽,院徽的主体标识由E、O两个字母组成,代表电子(electric)和光学(optic)两个学科,由一条环带围绕,环带上有代表电子和光子的圆点和星号,象征电子和光学两个学科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主体标识的上方图形仿照电路板,呈现花朵开放形状,象征学科繁荣昌盛;主体标识的下方图形呈现光线发散形状,中间有南开大学的英文缩写NKU,既体现所属学校,又代表学科从南开启航、不断向前发展进取。
主体标识的外部由嵌入学院中英文名称的同心圆组成,象征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同向同行、共同努力铸造学院的辉煌和新发展。
1958年,南开大学物理系电真空专业和半导体专业成立。
1984年,成立电子科学系、现代光学研究所。
1992年,成立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
1995年,在原电子科学系与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2010年,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微电子系成立。
2013年,新组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是的,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2009年就撤出了。
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于2002年5月成立,定位为“国内首家金融工程学院”,但在筹建7年之后“无果而终”。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一校多区,除卫津路主校区外,还有迎水道校区、泰达学院、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云南昆明研究所、以及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第一个孔子学院。最近又要在天津市津南区建一个新校区。
截至2019年6月,学院下设5个系,开设5个本科专业。
院系 |
专业 |
---|---|
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工程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系 |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 |
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 |
光电子技术科学系 |
光电信息科学工程 |
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有140余名教职工,其中,教授46名、博导41名、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四青”等人才1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3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南开百青1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2名、天津市教学团队2支,南开大学教学名师2名、南开大学教学团队4支等。
天津市教学名师:孙桂玲、张伟刚
天津市教学团队:电子技术类课程及实验实践教学团队(2015年,孙桂玲)、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教学团队(2013年,张伟刚)
人才类别 |
姓名 |
---|---|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
龚克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武鹏飞、龚克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刘海涛、刘艳格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刘艳格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刘晖、赵颖、左旭、刘伟伟、刘海涛、张晓丹、刘艳格 |
第十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 |
刘海涛 |
“十二五”863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
张晓丹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张晓丹 |
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
张晓丹、刘伟伟 |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
刘海涛、张晓丹、刘艳格、刘伟伟、王卫超 |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团队 |
张晓丹、刘艳格 |
天津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 |
王卫超 |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天津市线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门,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设有1个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IC设计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智慧城市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科研方法论 |
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
科研方法论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科研方法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科研方法论、信号与系统 |
天津市线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
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本科生获全国性科技竞赛奖项有: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3项,2017年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8年、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各1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多元协同的电子信息类“456”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天津市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天津市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构建电子信息类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天津市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截至2019年6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光学工程、电子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胡军 |
院长 |
赵颖 |
副院长 |
薛牧、张建军、孙桂玲、刘波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木琳 |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4-2015 年度秋季学期期末 (2015.3) 《工程监理》 主讲教师:柴立军 学习中心: _____昭通市德汉职业培训站奥鹏学习中心专业: _工程管理 姓名: ______赵艳 ___ 学号: __ 201303532089 成绩: ___________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项目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模式研究(明确具体项目名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 基于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以 ** 项目为例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工程变更价款调整方法与统计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处理难度分析研究 项目监理机构如何确保信息管理的畅通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管理研究 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要经过资料收集,编写提纲,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
肇庆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前身为西江大学物理系和肇庆教育学院物理系。2000年,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物理系更名为物理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2007年学校为整合教育资源,以物理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1983年从南开大学化学院分离出来,,戴树桂教授任系主任。并于1984年成为环境科学系。1998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任院长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启星教授。
学院已培养出千余名毕业生,他们大多从事国家环境保护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外留学的学生中有3人获得了美国环境化学优秀研究生称号。1995年6月,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授予学院“环境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学院2000年首批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并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历次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01年环境科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我国4个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2007年再次被评为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天津市认定为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再次被批准为天津市一级重点学科。一直以来,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不仅连续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或成员,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或成员单位以及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单位,对我国环境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动作用,学院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一批交叉和新型学科迅速成长并得到发展。生态学2011年成为经调整后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又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生态学博士后首批流动站,并被天津市批准为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目前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率先在国内进行建设,并于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多年来,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在多年连续承担国家环境攻关项目的基础上,近年来又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863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天津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各部委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巩固和发展南开大学环境化学优势学科基础上,已形成了污染生态与环境基准、污染土水环境修复、环境管理与经济等新的优势方向,在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控制等方向上也有较大进展。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某些领域的成果已达到或领先国际同类研究水平,近年来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平均每年主编和参编教材及论著5部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在巩固和发展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文理并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群。曾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成立了国内首家“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中心”,并承担了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城市战略环境评价试点项目,近年来还成功获得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资助。
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学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至目前,已和国外3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韩国、波兰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立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关系,科研人员交流频繁。学院聘请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地区的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推动了学院学术交流的发展。
学院以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求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学科发展特色的道路。以争取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奋进,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现拥有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及天津市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气象局城市及区域大气研究联合实验室、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生物质类固废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CRT玻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工程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8个校级挂靠单位: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环境评价与规划所、南开大学泰达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中心、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10余个科研平台: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平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平台、低碳技术研究平台、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究平台、可持续能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烟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水与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技术研究平台、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安全工程实验室、石油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平台;以及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国际联盟、复合污染场地修复协同创新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