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学科发展新内涵、拓宽国际合作新途径,形成了“校企融合深度深、应用基础研究实、国际合作范围广”的鲜明特色。学院先后与三十余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学院鼓励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性基础研究,积极打造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从基础创新到工程应用相一致的可持续创新体系。教师先后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奖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从国外引进包括2名IEEE院士在内的9名国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与美国、英国、芬兰等国高校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办学、师生互访、科技合作关系,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水平连年提高。
计算机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近四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围绕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南京市“国际级软件名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在“加强基础、强化应用、软硬结合、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适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目前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培育点。由以上专业组成的计算机专业类已建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高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4人,校青年学术骨干教师1名,校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首批优秀教学骨干教师2人。
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方面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面向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加强基础、强化应用、软硬结合、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江苏省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以教学为主,融工程实践和人文素质为一体,汲取国内外同类应用型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和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实施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工程学院在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同时,还着重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勤奋踏实作风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就业率名列前茅 。
计算机工程学院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IT培训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实现了部分课程转换,既取得学分,又取得认证证书,学生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与爱尔兰、英国和新加坡等国的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android 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 姓 名: 周小磊 班 级: K-软件测试 081 指 导 教 师: 陈科燕 所 在 系 部: 康尼学院 专 业 名 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2012年 3 月 22日 说 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 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 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 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 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 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 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
南京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 基于 PLC 的孵化室控制系统设计 —PLC 控制单元设计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自动化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3月 说 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 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 室审查,院系分管教学领导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 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 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 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 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 述,应不少于 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
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在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方面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已经为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电子工程等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通信工程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教师队伍。通信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业教师68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含实验师)40人,助教(含助理实验师)1人;博士26人,在读博士7人。
通信工程学院现设有通信工程(含电力通信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工程5个本科专业,及“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五个专业均为教育部确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的专业,这些专业组成了通信工程学院比较完整的专业门类的专业系统设置,为学生适应专业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信工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为学校品牌专业;五个专业所在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通信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通信工程专业率先实行学生选课式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擅长,在学好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身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实训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严肃教学纪律,加强对课堂和考试的管理;大力提倡和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锻炼。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落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信工程学院学习风气好、学生考研成绩突出、学生就业质量高。
通信工程学院具有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从中央到地方,对专业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通信基础实验中心、电子系统设计实验中心、通信技术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共有26个实验室和实训室(其中四个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还建有国内高教系统领先水平的通信网实习实训基地、电子系统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等。主要教学设备和资产总价值约2300多万元。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好,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可以为培养通信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
通信工程学院十分重视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先后成立了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开展通信与信息学科的研究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在通信网设计和研究(尤其是电力系统通信网)、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数据通信网络、智能模式识别、光纤通信网和信息处理、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光谱分析应用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教学研究方面,分别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经多年研究建设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筑工程学院是南京工程学院二级学院之一,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6月的建筑工程系,2007年1月改为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三个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下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了三个方向,即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9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专业教师61人,教授7人,副高职称3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在读博士1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4%。学院还聘请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为我院客座教授,聘请东南大学齐康院士为我院名誉教授,聘请东南大学仲德昆教授等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同时,聘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中现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建筑师3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人,国家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4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9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人,占专任教师的44%,初步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学历高、层次高、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年富力强的突出优势,依托学科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筑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一方面,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申报纵向学术性科研课题,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课题2项、住建部课题5项,承担省(厅)级以上课题8项,承担校级研究课程27项,承担横向研究课题10项。学院教师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27篇,其中EI、SCI、ISTP等收录47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和著作40余部。另一方面,我院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我院是江苏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土木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委员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
学院以专业评估标准建设为抓手,以高等土木工程教育规范为依据,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土建行业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对人才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全省建设了多家实习和就业基地,如中南控股集团、苏中建设、江苏省建科院等;把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的总工请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把青年教师选派到国外进行深造;深入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校教案评比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由我院承办的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已经开展了八届,在全省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5项;在江苏省测绘技能大赛中,我院先后获得一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2013年我院师生共申请专利120多件。
学院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校训,致力培养“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历年就业率高达99%以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往届毕业生很多分别考入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电力相关专业的院系之一,始于194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前身为电力部属高校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历经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产学研办学道路,办学层次、水平不断提高,在同类高校处于引领地位。
学院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A类建设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08年起学院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采取“3 1”模式联合培养电力工程本科生。学院拥有江苏省电气工程重点学科、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点、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主动配电网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电力工程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等高水平平台,拥有江苏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优秀学科梯队、江苏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
学院是我国电力行业人才培养主要基地之一,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应用能力强,毕业生中涌现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校友,受到电力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电力工程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输配电、供用电、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多个培养方向。2008年起电力学院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采取2 2模式联合培养电力工程本科生。
电力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70人,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0%,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85%。师资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教师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专项基金2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7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80多篇,受理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主编各类规划教材30多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0本。承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几十项,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
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1996年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现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风光并网发电系统电能质量控制与储能技术、电力系统设备在线智能监测与图像处理、智能电网的监控与继电保护技术等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要求,已经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业攻关等一批纵向科研项目支持,承担了一定数量的横向科研项目,相关工程技术方面已形成较好的研究基础和鲜明的特色。
电力工程学院与电力行业关系密切,产学研合作历史悠久,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与电力行业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学院和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共建“输变电工程实习(训)中心”,与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共建“电力系统自动化集成实验室”,与法国施耐德共建“配网自动化实验室”,与加拿大盈风风电有限公司共建“中加合作盈风风电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苏风光能源电力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泰事达电气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风力发电并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借助与企业联合成立的工程中心和研究所,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和关键设备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制造技术提升,为江苏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
电力工程学院具备一流的教学条件,建有电力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拥有电工、电子、电机、自动控制、微机原理、电力电子等专业基础实验室;拥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电网监控、输电线路、电能计量、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高电压、电机拖动与控制、传感器与检测、PLC、楼宇自动化等专业实验室;拥有电力系统数模混合仿真系统、220kV/500kV数字式变电站仿真系统、变电站/输电线路虚拟仿真系统、高压开关、输变电工程实习(实训)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集成、配网自动化、电网监控、输电线路测量等专业实习教学基地。与各地电力公司和有关企业共建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现有藏书量达2400多册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料室,长期订有20多种各类学术期刊。
电力工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应用能力强,受到电力行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五年来,每年90%以上的毕业生到各地电力公司和电力系统相关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率100%、一次签约率保持在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和协议签约率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每年应届高中生踊跃报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的录取分数超过省控一本分数线,是学校最热门的专业。
电力工程学院培养的历届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各级电力公司、发电公司(厂)、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大批杰出校友,广大校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和杰出业绩,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学校赢得了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