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南京大学控制与系统工程系 | 创建于 | 2004年 |
---|---|---|---|
硕士点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0人 |
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全体教师立志秉承百年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之校训,和“学道酬实,至任于群”之院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力争经若干年的不断开拓与进取,与时俱进,广纳人才,为开创辉煌业绩而努力奋斗。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创建于2004年,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自动化本科专业,同时招收和培养“系统工程”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
现有在校本科生近200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人。已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面向本科教学的实验室,和面向研究生培养的“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和“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
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乐于奉献、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近年来,全系已承担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防预研项目3项,重大横向项目等各类攻关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达五百多万元。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过程工业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网络控制系统、量子控制与智能机器人、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控制与决策等,并在MES、实时数据管理与挖掘、ERP、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交通系统建模与优化、自动化检测与仪表等方向已形成若干有自己特色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6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确定两个学校的专业哪个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哪个比较适合自己以后发展,亦可以这么说就是要考虑自己以后的就业啊!其次还要考究自己综合实力进哪个学校!最好祝你好运啊!
你好!南京大学和园房价:36626每平方,地址:石门坎117号,公交路线:地铁4路,使用的材料环保无害而且全心全意的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物业也尽心尽力,还是不错的选择,就是价格有点不便宜。 以上价格来...
南京限价房申请条件(一)申请人须有本市户籍,年满18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中申请人为农业户口的,应是征地拆迁所涉及的家庭;单身家庭申请限价商品住房的,申请人须年满30周岁。(二)申请家庭人均...
本书谨献给 每一个热爱南大,热爱百合,热爱生活的南大人 感谢为小百合做出过贡献的每一个人 不管是网络上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友 你们造就了南京大学最值得骄傲一道风景 本书编写人员 (百合 ID) 总策划 :yika1985 LfsU WilliamGates 主编:WilliamGates 排版 /美工:LfsU 撰稿:grandwin kamumi yaoge123 LfsU WilliamGates 审稿 /技术总监 :Rufev yaoge123 特邀技术顾问 :bieowolf songcpu beforeme notXX AllanYan 主办:南京大学小百合工作室 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校园网络 入门:校园网基本结构及常识 1 基础:各种软件的校园网使用方法 5 进阶:上网解决方案
内容介绍
本书为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工程系统概念的培养而编写。书中从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传动技术、气压传动技术、机械传动系统、工程控制系统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工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为适应加强基础的需要,书中列入了作为液压、气压传动技术基础的流体力学基础,并力求阐述准确、简练、明了。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技术进步,在元件部分适当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液压、气压、机械及控制元件。为适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工程系统的培训,本书在液压、气压传动技术部分,适当增加了系统安装、调试、故障分析等内容。本书实用性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适用于工科院校本科生必修、选修课或作为工程训练的参考书。
2100433B
以作者的学术和工程经验为基础,通过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提供了对机械、电气、流体和热力系统统一的处理方法。内容涵盖了传统、先进和智能控制,仪器仪表,实验和设计。包括理论,分析技术,常用的计算工具,仿真细节和应用。
《工程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克服了其它有关建模和控制方面书的不足之处,书中的建模都与实际物理系统有关,并阐明了控制系统所适应的特定技术。尽管使用了MATLAB,Simulink和LabVIEW,作者全面地解释了方法背后的要点和解析基础,对给定的系统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以及软件工具的局限性。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读者掌握核心主题,学会在实际中使用概念。
自1984年建系以来,在学校和系历届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下,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电子系现有声学、无线电物理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五个二级学科。这些学科横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讯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其中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电子系师资力量较雄厚,拥有正副教授50余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和博士生导师22人。近几年来,我系致力于学术梯队的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青年学者,他们已经成为各学科新世纪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电子系专业设置全面,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声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五个硕士点,以及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两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几年,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名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名左右,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左右。包括专科和“成教”学生在内,在校学生总数已达到2000人,办学规模名列学校前茅。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系一贯注重基础教学,强调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目前,全系拥有10余个电子信息类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提供了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良好的基础实验训练条件。在面向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由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兴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初步投入使用。
电子系现有“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超导电子学研究所、软件研发中心和微波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声学基础研究基地之一。声学研究所的科学研究横跨从基础到应用的大多数声学前沿领域,其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等科研单位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微波技术研究室坚持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发展主线,所研制成的新型电磁隐形材料已经产业化,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来,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超导电子科学研究基地,在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中正在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
电子系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建设生机勃勃,已经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生物识别技术和现代信号与图像处理等IT前沿领域形成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其应用开发深入国民经济主战场,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和社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