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1969年生,四川大竹人,法学博士,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政治学教授,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一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政府治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四川省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100433B
随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推进,土地红利的共享问题、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问题、失地或进城农民的保障与发展权问题等使基层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与基层治理转型研究》紧紧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如何推动基层治理转型”这根红线,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人手,阐释其对基层治理的主体、内容、资源、环境等要素带来的冲击,揭示其引致的治理主体缺位、治理能力削弱、村民发展权受威胁、基层社会分化、基层政府角色冲突等治理困境;进而考察基层治理通过改变产权构造机制、重塑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变革参与决策机制等以回应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新变化;最后从重构治理基础、重塑治理目标、变革治理方式、拓展治理内容和重组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建构适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新变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
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如下: 1.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历程 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 其中还有许多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注意,但是需要您...
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村、集镇内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公共设施、道路、绿化以及乡村企业、事业等各项用地。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农村居民住...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 15期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 成 为中国土地管理的一 个 热点问题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是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 国现 行 法律严格 限制集体 建设用 地流转,但 自发、隐性流转早 已存在 。它将成为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本化与 市场化建设的最主要形式 [2]。 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概念 我国 法律对于集 体建设 用地迄今并没 有一个确 切定 义。但可以肯定的是按权属看 ,该建设用地的所有权属于农 民集体 ,而不是属于国家 ;按土地的用途看 ,它不是指农用 地,也不是指未利用土地 ;按合法性看 ,它是指依法经批准 的建设用地 ,是合法的而不是非法的建设用地 [3]。集体建设 用地流转可分为所有权流转和使用权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 所有权流转是指由于国家征用 ,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一、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农村土地中包括居民点用地等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极低, 在很大程度上 存在着土地的闲置浪费。 这就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的结构和 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概述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中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非农 建设用地使用手续的, 其使用权经过批准, 采用转让、租赁、抵押和作价入股等 多种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属转移或实际使用人发生变更的行为, 即集体建设用 地的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主体以及土地使用权拥有人再转移土地权 利的行为。 在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度和管理制度下, 我国城市市区的建设用地、 农村和 城市郊区经依法征收后新增的建设用地等, 属于国家所有; 城市市区以外以及法 律规定由国
本书是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研究基层治理及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学术专著,初步构建了一个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社会政策学路径。本书认为,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基层治理与社会政策有着密切的、本质的联系,正如D区创建“幸福社区”的目的就是:民众幸福是目的。人的终*目标是幸福,社会的终*目标是民众幸福。只有通过发展社会政策,增进基层民众的民生福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的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污染场地风险规制与治理转型》旨在通过污染场地这一风险范型,探寻中国语境下风险规制的基本逻辑、制度约束与转型进路。一方面,从风险规制的知识内部去透视和反思中国污染场地问题频发的症结和病灶所在,另一方面经由典型案例研究,使既有理论资源与中国当下环境风险治理的制度现实联系在一起,分析“中国式”污染场地风险规制的实际样态、现实困境与法治后果,进而提出未来治理转型方向——环境风险公共规制。
第一部分 理论篇
一、相关理论解读
二、结论
第二部分基层治理案例研究篇
上篇:D区基层治理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政策方向、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三、D区基层治理改革主要内容梳理
四、D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精细化实践与解读
五、D区其它基层治理精细化实践与解读
六、D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改革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中篇:基层治理需求分析——基于D区的实证
一、研究方法
二、D区基层治理改革居民需求分析
三、D区基层治理改革基层工作者需求分析
四、主要研究发现——基于治理需求视角
下篇:D区基层治理改革思路、重点领域及重点工程
一、国内外社会治理改革及启示
二、D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改革路径再构
三、D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四、D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改革的重点工程
结论
附录
附录1《需求导向与路径重构——D区“基层治理”研究》
附录2《需求导向与路径重构——D区“基层治理”研究》
论文
社会政策视阙下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路径再构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
四、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社会政策安排
五、社会政策逻辑: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突破口及路径
何以能,如何能:H区从社区福利会迈向社区基金会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及评述
三、研究框架和资料来源
四、描述性分析:N区社区福利会现状及问题
五、转型基础:社区福利会——社区基金会
六、实证分析:N区公益人才发展现状
七、完善社区基金会建设的突破口及实现路径
八、结论
从“社区救助工作者需求”到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导论
二、一个理论框架:基于需求导向的“社区救助工作者满意度”分析
三、N区社区救助工作者满意度分析
四、政策建议
五、结论
社会治理条件下广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一、导论
二、三方主体理论框架解释
三、三方主体理论框架下广东省农村社区建设描述
四、三方主体理论框架下广东省农村社区实证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组织视角下的和谐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佛山市顺德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
三、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
结语
后记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