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 实施日期 | 2006年7月1日 |
---|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并报经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以确保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组织内其他部门的干涉和限制。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及工作报告,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保持有效的沟通。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有权出席或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并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措施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以确保审计目的的实现。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受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系的影响,并需要依靠规范的机构管理工作得以保证。具体而言,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体制;
(三)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权责范围;
(四)内部审计活动受到的外在压力以及干涉程度;
(五)其他可能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因素。
第六条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高。除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之外,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内部审计活动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的状况;
(四)其他可能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因素。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避免利益冲突,并主动采取措施保证客观性。2100433B
第十九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准则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审计定义 1、在20...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
内部审计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前,应主动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一)识别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
(二)评估这些因素影响的严重性;
(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采取措施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四)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或披露有关客观性受损的情况。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识别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一)内部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自己以前负责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二)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四)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
(五)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或其管理层存有文化、种族或性别上的歧视;
(六)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项目存有认知上的偏见;
(七)内部审计人员遭受来自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八)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识别了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后,应对这些因素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考虑是否已存在降低其影响的措施。
第十六条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保证客观性: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
(二)增派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分工;
(三)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小组;
(四)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六)停止执行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
第十八条在客观性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披露客观性受损的具体情况。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可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公正执行业务。但是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其增加企业价值的属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可能像外部审计那样保持绝对的独立。从价值增值角度,内部审计应该从客观性入手,在消除威胁客观性因素的基础上,确保独立性作用的发挥,进而增进企业价值。
角色压力是否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对独立性的信念与承诺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公共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确实面临角色压力,且角色模糊越高,其对独立性的承诺越低;角色冲突越强,其对独立性的承诺反而越高。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对公共部门内部审计的明确授权,准确定位公共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以帮助支持内部审计保持独立客观。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3章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第4章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5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第6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
第7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
第8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
第9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第10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第11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第12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
第13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
第14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第15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l号——结果沟通
第16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17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18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19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第20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第21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22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第23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第24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第25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第26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27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第28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第29章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第30章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2100433B
序言
关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代前言)
第一篇 中国内部审计规定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起草说明
第二篇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审计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2000~2004年)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2005年)
第三篇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释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释义
后记
致谢2100433B
客观性原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即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审计依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各种原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都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评价。
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以点采面,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审计评价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开展,不可扩大审计范围。
简洁易懂原则
审计报告文字措辞要“明确、简练”。从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来看,“明确”是指写出的报告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简练”是指内部审计报告一定要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能短则短,把主要方面讲清楚则可。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