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教职工 | 56名 |
---|---|---|---|
教 授 | 5名 | 副教授 | 14名 |
学院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材料学科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混凝土耐久性、市政与建筑节能2个研究所。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交通部科技资助项目各1项。
学院下设混凝土耐久性、市政与建筑节能2个研究所,建有建工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建筑与节能工程实验中心、建筑与艺术设计中心,其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实验室是宁波市重点建设实验室,力学实验中心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基础实验室。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个、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个、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4个,最佳制作奖1个。学院党总支被授予“宁波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称号,并建有浙江省高校示范性党员之家。
师资还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好,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从2006年就有能力招收硕士了,长春工程学院现在有没有硕士点,我还不确定。工程造价是管理学院下设专业,吉林建工的管理学院有可以招硕士,工程硕士,MBA; 还...
长春工程学院的工程造价好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
全国一共有37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全部排名如下: 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 大学名称1 东南大学2 清华大学3 天津大学4 同济...
1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简介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成立于 2000 年 6 月,是经国家 教育部确认 ,实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城 (与吉林大学毗邻)锦河街 155 号。校园占地面积 26 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今年 9 月将达到近 19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 备总值 2803 万元,图书资料 22 万册。 学院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实验楼、环境艺术馆、图书馆、体 育馆、报告厅、电子信息楼、 “包豪斯学生实训动手车间”等建筑通 过空中廊桥连接,气势恢宏、浑然一体 ,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欧陆风格。 整个校园表现出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 独特别致的建筑风格和和谐温 馨的工作学习氛围。 学院设置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管理、城建、基础科学五个系, 及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招生办公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6个本科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
土木工程专业 |
交通工程专业 |
建筑学专业 |
工程管理专业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
参考资料 |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6人,博士45人。
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
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宁波市特色专业:建筑学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拥有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周绪红院士工作室等省级创新平台,以及宁波市工程结构工业化建造及使用维护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城市交通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建有建工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节能工程中心和城市交通实验中心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截至2020年4月,近3年来,国内外交流、交换学习的学生有100余人,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40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72篇。 2100433B
建筑工程学院是南京工程学院二级学院之一,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6月的建筑工程系,2007年1月改为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三个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下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了三个方向,即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9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专业教师61人,教授7人,副高职称3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在读博士1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4%。学院还聘请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为我院客座教授,聘请东南大学齐康院士为我院名誉教授,聘请东南大学仲德昆教授等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同时,聘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中现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建筑师3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人,国家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4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9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人,占专任教师的44%,初步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学历高、层次高、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年富力强的突出优势,依托学科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筑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一方面,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申报纵向学术性科研课题,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课题2项、住建部课题5项,承担省(厅)级以上课题8项,承担校级研究课程27项,承担横向研究课题10项。学院教师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27篇,其中EI、SCI、ISTP等收录47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和著作40余部。另一方面,我院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我院是江苏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土木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委员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等。
学院以专业评估标准建设为抓手,以高等土木工程教育规范为依据,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土建行业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对人才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全省建设了多家实习和就业基地,如中南控股集团、苏中建设、江苏省建科院等;把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的总工请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把青年教师选派到国外进行深造;深入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校教案评比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由我院承办的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已经开展了八届,在全省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5项;在江苏省测绘技能大赛中,我院先后获得一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2013年我院师生共申请专利120多件。
学院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校训,致力培养“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历年就业率高达99%以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往届毕业生很多分别考入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