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面向养护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行费优化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陈长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随着设施的老化,养护资金短缺成为高速公路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收取道路通行费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方法。然而,目前关于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的研究大多仅关注偿还贷款和公司经营的需求,很少将回收道路养护成本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实际上,在一个养护规划期内,道路使用者会根据高速公路网的中各路段的收费费率进行出行行为选择,而这些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路网中路面损坏情况,进而影响养护成本。因此,本项目通过探究道路收费和养护费用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考虑回收养护成本的高速公路网通行费费率优化模型。首先将PCI作为评价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基于考虑车辆轴载影响的路面使用性能衰变方程,得到车辆荷载-疲劳损坏的定量关系。并在不同的养护水平下,对各养护措施的单价及其触发时的PCI做线性回归,得到疲劳损坏-养护费用的定量关系。由此,以疲劳损坏为中间变量,建立了车辆荷载-养护费用的相关性模型。其次,利用时间价值转换系数将时间转换为等效的货币费用,再改进BPR公式得到广义出行成本函数。然后分别建立固定需求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弹性需求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和系统最优交通分配模型,并讨论了交通分配与荷载分配的关系,通过交通分配-车辆荷载分配系数实现二者的转化,从而得到道路收费-车辆荷载分配模型。最后,基于车辆荷载-养护费用相关性模型和道路收费-车辆荷载分配模型,考虑固定需求和弹性需求两种情况,利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考虑收回养护成本的高速公路通行费费率优化问题,之后利用有效集算法对模型进行算例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固定需求和弹性需求的模型在不同养护水平下,与传统的拥挤收费相比可以降低出行成本,同时在各养护水平和各交通需求下,始终能保证收取的道路通行费可以收回养护费用,因此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得到证明。 2100433B
高速公路收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是从交通流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开展道路拥挤收费的研究(如边际成本收费理论)。该方法致力于通过实施道路收费,调节路网流量以降低路网的拥堵。通常情况下,高速路网的拥挤效应远小于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因而高速路网管理者更关心的是养护成本和运营费用。借鉴道路拥挤收费的理念,本项目研究面向养护的高速公路货车收费定价问题。首先,我们分析车辆荷载、道路损坏和养护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荷载试验和养护费用数据,拟合荷载-路面疲劳-养护成本的相关性函数。其次,采用双层优化方法,建立单一通道&单一货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定价模型,确定最优收费函数。随后,分别构建考虑路径选择行为和多家货运公司市场竞争博弈行为的高速路网收费定价模型,并开发有效的求解算法。最后,我们通过实例论证来验证和改进所提出的计重收费定价模型。
高速公路防护网网格结构简练、美观实用、便于运输,安装不受地形起伏限制,对于山地、坡地、多弯地带适应性特强,具有其他结构隔离栅无法比拟的优点。高速公路防护网产品规格高速公路防护网1. 浸塑丝经 2.8m...
青海高速公路的网站是青海省高管局。http://www.qhggj.com/这个就是官网了
这个一般来说,按照设计规则,临近村庄和社区的地段是要设置“隔音墙”的,也就是“声屏障”。不知道你说的情况有没有。如果是没有,那你可以找相关部门协商。要是在建高速公路,直接找业主,他们有这个权利,也有这...
分析了高速公路网规划特点及规划评价目标,并在公路网常用评价指标分析基础上,对高速公路网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并借鉴多目标层次分析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越来越大
而建设好的高速公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路况,及附属绿化,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这样就出现了高速养护
高速养护,主要是为保障高速公路的质量,保障高速公路畅通的一项工作
高速养护,日常养护项目主要有保洁,绿化,路产修复
通常在高速公路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会有维修专项,对高速公路进行专门的维修2100433B
批准号 |
50705015 |
项目名称 |
面向机床和高速加工设备的混联机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501 |
项目负责人 |
楼云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22(万元) |
批准号 |
60473130 |
项目名称 |
CAD中的极小曲面与优化方法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F0209 |
项目负责人 |
汪国昭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浙江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