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回填式隧道是建造隧道的工法之一,因为施工法是先在地面向下挖掘坑道,再将路面回填得名。这种方法适用在建造地底隧道,配合临时填海可用作建造海底隧道。
地底隧道
由下而上的建筑方法:
挖掘浅型坑道
建造隧道底部
底部的工程完成,路面被复修
挖掘机器在底部的通道进入
继续进行主要的挖掘工序
建造隧道顶部
由上而下的建筑方法:
挖掘浅型坑道
建造隧道顶部
顶部的工程完成,路面被复修
挖掘机器在顶部的通道进入
继续进行主要的挖掘工序
建造隧道底部
海底隧道
作临时填海
临时填海的土地作为临时施工平台
平台上安装垂直隔墙
挖去垂直隔墙之间的泥土
安装跨梁去支撑隔墙
挖掘到隧道水平
兴建隧道
隧道工程完工后,隧道以上的空间将会回填到原来的海床水平
移除临时填海及海堤
完成隧道和修复海床原貌
成本低于钻挖
施工费时较短
较无崩塌风险
对地面交通及居民的干扰较大
噪音大
建造海底隧道影响航道及需要填海
虹梅南路隧道,是中国上海市黄浦江上一座待建的公路隧道,亦是闵行区的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虹梅南路隧道途经闵行区和奉贤区,全长5.26公里,起于浦西永德路北侧,于剑川路北侧入地跨越黄浦江,经西闸公路后出...
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青函海底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挖通的一条的海底隧道。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
明挖土方正常是不用门式起重机的,一般是挖掘机。具体要看现场情况确定。
围堰
钻挖式隧道
沉管式隧道
六盘山隧道收费站基本情况说明 六盘山公路隧道收费站位于固原市隆德县 312 国道翻越 六盘山处, 1991 年 8 月 30 号开工, 1997 年 3月 18 日正式 建成通车, 隧道横穿六盘山, 工程及引道东起泾源县和尚铺, 西至隆德县杨家店,全场 12313 米,其中隧道长 2385 米, 引道长 9928 米,隧道内配置通风、照明、消防、通讯、排 水设施及反光标志。隧道收费站位于隧道西出口 100 米处。 多年以来,我站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文明 收费、热情服务”的服务宗旨和“驻守一方、文明一地”的 服务理念,发扬“扎根六盘、奉献交通”的敬业精神, 2007 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 2011年重新申报“市级文明”单 位,通过验收, 2012年被共青团隆德县委员会授予“青年文 明号”,2013年被共青团固原市委员会授予“青年文明号” , 并先后多次被宁夏公路管理局和固原分
乌鞘岭特长隧道简介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中国第三长的铁路隧道—— 20.05 公里 (最长的是石太客运专线上的太行山隧道,左线全长 27839米, 右线全长 27848米;第二长的铁路隧道是吕梁山隧道, 全长 20785 米)。于 2006 年 8 月 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兰新铁路兰武段 (兰州西至武威南) 新增二线铁路全面建成, 欧亚大陆桥通道上 的“瓶颈”制约被消除,连云港至乌鲁木齐 3651 公里间全部实 现双线通车。 乌鞘岭祁连山支脉, 海拔 3650米,一年中冬季长达 7个月, 东西长 17公里、南北宽 10公里,四季雨水丰沛,山顶积雪终年 不化,为坐落在东西两面的的天祝和古浪两县人民提供了醇美不 竭的水源和辽阔肥美的草场。 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 自古以 来就是连通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 道。 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 , 设计
明挖回填式隧道
沉管式隧道
按照对边坡维护方式的不同,明挖法可分为放坡明挖法、悬臂支护明挖法和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法。应当注意的是,当采用悬臂支护明挖法或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法时,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就转化为深基坑的维护问题。
1.放坡明挖法
放坡明挖法是根据隧道侧向土体边坡的稳定能力,由上向下分层放坡开挖隧道所在位置及其上方土体至设计隧道基底高程后,再由下向上顺隧道衬砌结构和防水层,最后施作结构外填土并恢复地表状态的施工方法。
放坡明挖法主要适用于埋置特浅、边坡土体稳定性较好,且地表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的隧道工程中。放坡明挖法虽然开挖方量较大且易受地表和地下水的影响,但可以使用大型土方机械。施工速度快,质量也易得到保证,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好,施工安全度高。边坡局部稳定性较差时,可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坡面防护或采用锚杆加固边坡土体。
2.悬臂支护明挖法
悬臂支护明挖法是将基坑围护结构插入基底高程以下一定深度,然后在围护结构的保护下开挖基坑内的土体至设计隧道基底高程后,再由下向上顺作隧道主体结构和防水层,最后施作结构并回填土以恢复地表状态的施工方法。
悬臂支护明挖法常用的围护结构有打入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就地挖孔或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连续墙等,以上各种措施也可联合采用。悬臂支护明挖法主要适用于埋置较浅、边坡土体稳定性较差,且地表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隧道工程中。
3.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法
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法是当基坑深度较大、围护结构的悬臂较长时,在不增加围护结构的刚度和插入深度的条件下,围护结构的悬臂范围内架设水平支撑以加强维护结构,共同抵抗较大的外侧土压力;在主体结构由下向上顺作的过程中,按要求的时序逐层分段拆除水平支撑,完成结构体系转换,最后施作结构外回填土并恢复地表状态的施工方法。
围护结构加支撑明挖法主要适用于埋置不太浅、边坡土体稳定性较差、外侧土压力较大且地表有一定限制性要求的隧道工程中。
水平支撑的强度、刚度、间距、层数及层位等技术参数,应根据对水平支撑与围护结构的共同工作状态、结构体系转化过程工艺的要求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确定。施工中必须经常检查支撑状态,必要时应对其应力进行监控和量测。采用水平支撑的优点是:墙体水平位移小,可靠安全,开挖深度不受限制。
水平支撑常用的形式有横撑、角撑和环梁支撑。平面矩形围护结构的基坑拐角或断面变化处用角撑,短边方向一般用横撑,平面环形同护结构也采用环形支撑。开挖基坑宽度较大,水平支撑刚度不足时,还可考虑加设中间支柱来保持其稳定性。水平支撑结构以钢管、型钢及型钢组合构件为好,因其拆装方便,占空间较小,回收率较高,故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 2100433B
1)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2)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明洞粘土隔水层应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
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