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科总院下设1家控股子公司和16家全资子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京外有7个研究院、3个研究所和1个控股公司,分布于上海、重庆、西安、太原、抚顺、唐山、南京、杭州、淮北、常州等大中城市。
经过5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煤科总院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领先,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煤炭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创新中心与研发中心。
煤科总院人力资源雄厚、综合实力较强。现有职工72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 特聘兼职院士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65.3%,有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
1990年至今,先后有624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现有研究员224人,高级工程师855人,博士63人,硕士717人,总院在读博士56人,硕士142人。
三、科研方向
煤科总院主要从事煤炭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煤矿安全、煤矿机械、煤矿自动化、爆破技术、煤炭环保和洁净加工利用、煤矿信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基本上涵盖了煤炭行业所有的专业与技术领域。
组织机构是把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要素等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单位。
主任 总经理常务副主任 副总经理委员 综合部部长、运营操作部部长、副部长、市场部部长、运营操作部安全主管、安全技术部部长、安全技术部安全主管、各部门相关主管办公室 安全技术部办公室主任 安全技术部部长...
1.选择SmartArt图形类型。这一步就是先把最初的组织结构图创建出来,启动一个新的文档。在文档中输入“企业组织机构图”,字号设置为“一号”。2.单击“插入”/“SmartArt”,弹出“选择Sma...
煤科总院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履行着国家技术创新基地与集团公司研究院的双重职责。建有24个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和10个行业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2个国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和2个国家矿山计量检定机构,设有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水煤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等机构。
煤科总院一直是行业科技攻关的主要承担单位,也是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支撑力量。建院50多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56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000余项,截至2008年获国家级奖211项,占煤炭行业获奖的52%。获得各种专利500多项。承担了煤炭行业73%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煤炭行业70%的重点科研项目。科技攻关的成果形成了系统、配套、完整、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先进和完备的试验和检测手段,为煤炭工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产品,培养了新产业。
煤科总院是国际采矿大会组委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燃料技术委员会等10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单位。通过互访、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学术交流、贸易合作、互为代理、技术输出、人员培训等形式,与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煤科总院紧紧围绕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50多年来努力拼搏,奋勇攻关,解决了一系列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不断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科技水平,为改变我国煤炭工业的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
煤科总院建立了以“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造福员工、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引领煤炭科技,支撑行业发展”为己任,以“坚韧、创造、协作、共赢”为企业理念,履行着行业与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基地的双重职责,为全面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百年名院”而奋斗的企业文化。2100433B
表1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No.6标段 项 目 经 理 部 项目经理 项目党委书记 安全质量科 财 务 科 计划统计科 施工技术科 物资设备科 测量试验室 项目总工程师 土石方工程一队 项目副经理 土石方工程二队 建筑工程一队 桥涵工程一队 公安派出所 桥涵工程二队 卫生保健室 路面工程队 项目质检负责人 建筑工程二队 综合办公室 说明: (见附件) 附件:组织机构图说明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No.6标段项目经理部是现场施工生产的管理机构,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及本公司的指令和领导并使之实施。 本工程项目按“
***** 公司 简 介 一、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代理记账公司,自 2013 年开始在我市 运营,先后承接了 10余中小微企业, 20余家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代理记账及财税咨询服务业务,财税代理记账业务营业额一度达到 30余万元 /年。公司以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包头市各大企事业单位及相 关主管部门的认可。 经包头市昆区财政局批准, 取得了代理记账许可 资质,并于 2015 年正式注册成立,同时注册成为包头市政府采购网 “有效”供应商。 公司位于 ***** ,办公场所 150 多平米。现配备有行业较先进 的网络版财务软件、台式办公电脑 8 台、笔记本电脑 2 台、办公车辆 2辆,以及卷柜、办公桌椅等家具办公用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 舒适,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壮大。 二、机构设置、技术力量、装备及服务能力 公司现有工作人员 15 人,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其中:注册 会
1957年5月18日,煤科总院正式建院,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是煤炭行业唯一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科研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从事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及有关基础理论研究。
1999年7月,煤科总院转制为企业,隶属于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2003年3月,作为15家科研转制院所之一,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08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对煤科总院和中煤国际设计总院实施重组成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科总院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
2008年4月,煤科总院作为集团公司二级子企业运行,按照集团公司“两院一公司”的运行架构,煤科总院保留了除天地科技以外的业务和管理模式。
2010年9月,集团公司实施扁平化管理,将原煤科总院管理的京外单位作为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子企业,煤科总院以续存原在京单位业务的形式运行。
2013年3月,煤科总院品牌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煤科总院原存续母体重新成立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子企业。
2019年3月,集团公司作出了依托煤科总院建设集团公司中央研究院的部署。
截至2020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取得科技成果65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236项,占煤炭行业获奖的60%,获得各种专利2443项,承担了煤炭行业73%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70%的重点科技项目。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19年 |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6年 |
智能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年 |
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年 |
煤矿重大水患探测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3年 |
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2年 |
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及围岩控制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年产600万吨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深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600m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自动化放顶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6年 |
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煤矿巷道高效安全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高瓦斯易燃煤层高产高效综放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EBJ-120TP型掘进机的研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预测及其危害性评价与防治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人工冻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煤炭学报》(月刊)创刊于196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Ei Compendex、Scopus、IEA Coal Abstract CD-Roo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PЖ、科学技术文摘速报、Coal Highlights等中国国内外20多种文摘检索系统收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季刊)创刊于201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
《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双月刊)更名自《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洁净煤技术》(双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1995年创刊,2007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煤炭经济研究》(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收录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主办的煤炭行业期刊界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学术期刊。
《煤质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质技术研究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建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献检索系统收录。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统一使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标识。标志由两个英文字母“C”和阿拉伯数字“1”组成。第一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属地和企业的地位;第二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OAL”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行业属性。组合含义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中央企业。两个英文字母“C”的变形寓意巨人的双臂,代表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阿拉伯数字“1”代表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
使命: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绿色未来。
愿景:建成集聚顶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峰、激扬第一动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