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
高产、优质;高大乔木;树皮黄褐色;块状剥落;叶片革质;叶片下面被灰白色柔毛;上面微凹凸华被裂片质硬;紧贴。
湖南省。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生长栽培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但又耐热抗寒。原产地年均温17℃左右, 年降雨1400-1600毫米,多分布于荫湿的山谷、山洼和河沟边,可忍受间歇性短期水淹。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
红豆杉属植物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其天然更新方式有两种:繁殖和无性系萌芽繁殖。可能由于物种间隔离(是散生于林中)或花时不遇(雌雄异株、异花...
耐阴;喜湿;生长缓慢;1-多年生长;果熟期10-11月;花期4-5月。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景观绿化;珍贵用材。
2013年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培育。
海拔160.0m,土壤类型:沙壤土、红壤,微酸性。 2100433B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通过种源选择,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福建王台、西芹等苗期生长较好的种源。闽楠苗高生长以7~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5%以上。
1 ***** 街道办事处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 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 “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 ** 人民政府 《关于 ***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结合我街 道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 街道所辖各行政村。 二、职责分工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按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原则, 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考核,街道管行政村,行政村管 村民小组。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街道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 组,有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办事处副主任 *** 任副 组长,办事处各内设科室科长(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办事处统筹科, **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职责:全面负责本辖区内农村环境卫生 长效管理工作,健全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宣传动员, 抓好综合整治。重点抓好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Phoebebournei)种群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闽楠种群呈增长型,种子在林下萌发良好,但Ⅰ级苗木死亡率较高。该文探讨了限制车八岭闽楠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闽楠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树干高大通直,木材芳香耐久,纹理结构美观,为上等建筑、高级家具、雕刻工艺、造船等良材。
分布区内犍立一些保护区,如贵州梵净山、湖南绥宁黄双及大庸张家界、江西南部九连山、福建武夷山等,应加强保护,并作为造林树种,大量繁殖推广。湖南沅陵、江西崇义和福建三明已营造人工林。
对闽楠的异地保护现今仅在湖南沅陵、江西祟义和福建三明营造有人工林,中省仅在一些科研、教学单位作了一些栽培引种工作。一般采用种子育苗方法繁殖。采种优良母树应在20年以上。由于种子失水后寿命很短,采回果实后应立即洗净阴干,湿沙贮藏或随采随播,忌堆积曝晒。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遮荫。由于其生长较慢,宜于密植。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选用一年生苗切干造林;可先在离地5-10厘米处切茎,保持完整根系,种植时切面应与地面平。萌后留苗一株进行抚育。为增大造林成活率,造林应选在阴天为最佳。
闽楠是国家Ⅱ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为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于国内外。由于天然闽楠生长缓慢、且遭受严重破坏,因而进行人工育苗造林,对保护好闽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西省分布的5个闽楠种源在广昌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龙南、上犹、吉安3个南部种源苗高生长量比北部庐山种源和西南部宜丰种源大50%。为使闽楠各种源苗木安全越冬,认为7月份以后不宜施肥。
闽楠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多雨,年均温17-21℃,1月均温5-11℃,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红壤或黄壤。常与青冈(Cyclobanopsisglauca)、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米槠(C.carlesis)、红楠(Machilusthunbergii)、木荷(Schimasuperba)等混生。为耐荫性树种,在不过分荫蔽的林下幼苗幼树常见,林下更新能力强。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幼年期树冠为浓密的尖塔形,壮年期树冠变为钟状,冠层厚。幼树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夏梢顶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长达1.5-2.0厘米,为全年生长的高峰。秋梢也有一次高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70-90%。
闽楠幼年阶段,一年形成3次顶芽,抽3次新梢,即冬芽一春梢一夏梢、秋芽一秋梢。冬芽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形成,翌年2月下旬抽春梢、春梢生长缓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6月中旬前后夏梢生长最快,20天内可生长30-40cm,为全年高生长的高峰期,8-9月间抽秋梢,出现高生长的第2个高峰,两个高峰期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的70%以上。胸径生长期主要在5-11月,以6-9月为最快,占全年生长量的70%-90%。
根据解析资料一般天然闽楠,初期生长缓慢,20年生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为5.6m和4.1cm,树高生长50-60年最快,胸径70-90年生长最快,材积60-90年最快。60-95年间的材积生长量占材积总生长量的89%,表明闽楠具有后期生长快的特性。但人工林的初期生长明显比天然林快,13年生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处生长量是20年生天然林的3倍、2.3倍和7.1倍。根据莱州林场解析木材料:107年生的天然闽楠,树高25.3m,胸径50cm,单株材积2m3。28年生人工楠木树高16m,胸径直径20.7cm。4-5年生进入树高、胸径速生阶段,树高速生期持续到16年左右,胸径速生期持续到20年生,但中间有波动,胸径持续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未能适时间伐的林分,胸径生长早下降,速生持续期短。福建林学院后山试验林,24年生,Ⅱ级立地,保存密度2250株/hm2时,平均胸径仅14.2cm,平均树高15.3m;保存密度900株/hm2时,平均胸径为20.2cm,平均树高16.4m。
群落生态位
以不同海拔梯度为一维资源位,对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的8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的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普遍较大,优势种群之间处于资源共享局面,群落相对稳定。在福建省明溪县闽楠保护小区内以闽楠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林分和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分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闽楠的共优种群(闽楠及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闽楠及其伴生树种相对优势分别为76.85%和23.15%,说明闽楠种群在天然林中群落中处于支配地位。
种群生态位
对福建省明溪县翰仙镇大岬洲闽楠群落中12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黑壳楠、沉水樟、枫香、红楠是广生态位树种,尖叶水丝梨、薯豆、拟赤杨是狭生态位树种。闽楠与生态位较宽的树种相似程度大,并易与这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群落内各种间的竞争不十分剧烈,群落尚处于不稳定状态。福建永春闽楠天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该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垂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231种,隶属于87科172属。各层次区系均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较高。群落垂直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最高。
树种生态位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两类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低;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是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
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也可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上述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规律。
闽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喜湿耐荫。寿命长、病虫害少。要求温暖、湿度大,风小、雨水丰沛的气候条件和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能耐间隙性的短期水浸。在其自然分布区,大都生长在由坡积或母质发育的,肥力较高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和山地黄壤。小地形对闽楠生长影响大,如狭谷、山洼、凹坡的中、下部和河流两岸的台地,土壤一般都较肥沃,水湿条件好,空气湿度大,风小,日照较短,闽楠普遍生长良好,而上坡、山脊、山顶薄山地生长不良,难以成材。
闽楠为耐荫性树种,特别是在幼龄期隐藏在荫暗的杂木林林冠下,生长很慢,到后期生长迅速。幼年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显著,常形成主干端直,侧枝细且短的尖塔形树冠,至壮年期顶端优势逐渐减弱,树高生长减缓,侧枝向外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枝叶浓密。
深根性树种,根系较发达,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11年生主根可达2m以上,根幅6m左右,比冠幅大1倍。萌芽力较强,主干受损伤后,常形成分叉木。
养分含量
试验结果表明,闽楠苗木根、茎及叶中的N、P、K和Ca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叶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如果土壤中N、P含量太低将导致闽楠苗木的吸收量不足而使苗木生长较差,当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达到一定量时,特别是全N、速效P的含量分别达到0.1%和20.3×10-6时,就能满足闽楠苗木生长的需要,且苗木的吸收量不随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闽楠苗木的年生长期中,苗木的N、P、K和Mg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秋季再出现一次高峰。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福建明溪闽楠保护小区内的4个优势种群进行分析,并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4个优势种群中闽楠为增长型群落,而沉水樟、黑壳楠、红楠均为下降型种群;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结果表明闽楠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型分布。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600m2样地5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具有丰富幼苗贮备,约10803株*hm2;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随着群落的演替,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平均约82.3%。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转变;不同群落生境对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同时,闽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也受区组大小影响。最后,对闽楠种群濒危原因和保护做了初步探讨。
以闽楠Phoebebournei种子的田间出苗率作为评价种子活力的指标,将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和经过人工老化(38℃,相对湿度100%,72h)的种子作为活力不同的试材进行试验,以便找到在生产中简单快捷测定闽楠种子活力的可靠方法。采用电导法、TTC定量法及发芽生理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经人工老化种子活力低,而未经人工老化的种子活力高。这一结果与田间出苗率相符,说明这几种方法都能用来测定闽楠种子活力,能在生产中应用,但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及条件不同。电导率法和TTC定量法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基本可靠,而发芽生理测定法结果直观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对在照度为50001x、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环境下生长3个月的闽楠PhoebebourneiHemsl.Yan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分数倍增将使闽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28.7%,其中叶绿素a、b分别下降了28.6%、19.8%,类胡萝卜素上升2.8%,叶绿素a/b从1.95下降到1.55.长期高体积分数CO2处理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2.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3.91%,暗呼吸速率下降95.6%,光呼吸速率下降43.7%;短期内CO2加倍处理,光合速率上升21.76%;长期处理,则下降89%.这表明,短时CO2体积分数加倍处理使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长期处理明显抑制了闽楠的光合作用,出现了严重的光合适应现象。闽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致使整个代谢水平下降。 2100433B
闽楠为中国特有植物,产江西、福建、浙江南部、广东、广西北部及东北部、湖南、湖北、贵州东南及东北部。 主产印江、江口、松桃、丛江、榕江、黎平、三穗、雷山、荔波、丹寨、息烽、思南、赤水等地,海拔400-1400米,均零星散生。现存资源少,据1997、1998两年度的珍稀保护树种全面调查,结合1995年的全省古大奇树调查表明,闽楠在贵州原有记载分布的赤水、习水、三都、雷山、锦屏等县现难以找到。
据调查统计:闽楠在全省分布面积为61.3公顷,蓄积达5823.3624立方米,总株数为3186株以上。根据其分布海拔,在400-1400米的面积有133379.81平方公里,在这个面积上,均有闽楠分布的可能,但由于其材质优良,砍伐严重,致使现存资源枯竭,现存数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