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煤矿损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及其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辽宁省土地整理中心 |
---|---|---|---|
主要完成人 | 罗明,王军,胡振琪,龙花楼,赵艳玲,卢丽华,鞠正山,张清春,陈建设,马红敏 | 等 级 | 二等 |
煤炭开采导致的土地和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据粗略估算,我国目前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约9000万亩,仅煤炭开采破坏土地,每年仍以7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其中约60%是优质耕地。自1989年实施《土地复垦规定》以来,国家加大了土地复垦的力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缺乏成熟的技术模式和资金保障,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土地复垦研究起步较晚,土地复垦技术和模式亟需革新与完善,例如井工矿山利用矸石进行充填复垦如何消除二次污染,露天矿损毁土地生态重建时如何控制外排土场的水土流失和植被重建等关键技术问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系统归纳了现有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形成了采煤塌陷地非充填复垦技术、采煤塌陷地充填复垦技术和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等三种技术模式,提出了统一的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构模型,对已有工艺进行革新,形成了技术指南;开发了“五工序”采煤塌陷地无害化充填复垦新技术,筛选出防污染的土工布材料,研制了污染土壤稳定化原位修复剂;通过综合利用排土场基底、主体、边坡构筑和水土保持与排洪渠构筑等技术,实现外排土场地貌重塑;综合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植物种属筛选与种植等技术,构建了适宜的外排土场生态重建模式。 项目的技术成果在山西、辽宁等矿山进行了应用示范与推广,已复垦土地105124.2亩,其中耕地48298.95,林地29970.9。可使复垦耕地生产力同比提高约10%,生产力恢复时间缩短约1.3年,充填复垦土地环境风险大大降低,露天矿外排土场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减显著降低。 项目的部分成果应用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中;部分成果在《土地复垦规定》修订为《土地复垦条例》中得以体现;为正在研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咨询论证技术要点》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技术规范提供了技术支持。 2100433B
获奖序号 |
20100060 |
项目名称 |
煤矿损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及其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辽宁省土地整理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罗明,王军,胡振琪,龙花楼,赵艳玲,卢丽华,鞠正山,张清春,陈建设,马红敏 |
获奖证书编号 |
KJ2010-2-50 |
奖种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等级 |
二等 |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极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
其实是需要一定资质的,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应当由具备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等规划设计资质或具...
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能够正确合理地确定矿山损毁土地复垦方向。基于此,以府谷县伙盘沟煤矿为例,根据矿山实际,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损毁土地情况,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随着开采工作的加深,破坏问题会日益严重,因此必须要深入研究提高矿山土地利用率的方法,完善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首先简单概述了土地复垦技术的内部组成体系,继而从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以此推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阐述了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讨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十大技术:工矿区环境破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土地复垦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信息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评价与验收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最后,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测量工作也给予了介绍。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一本关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方面的教材,内容全面,适宜于高等学校、科研与规划设计单位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生态、测绘、地质、采矿、水土保持、土壤等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行政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考。
2100433B
1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
1.1 矿区生态破环的区域特征
1.2 矿区生态破环的区域特征
1.3 重点矿区生态破环评述
2 我国矿区的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
2.1 露天采矿场的生态重建
2.2 排土场的生态重建
2.3 尾矿场的生态重建
2.4 矸石山的生态重建
2.5 塌陷区的生态重建
2.6 我国矿区生态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外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3.1 国外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情况
3.2 国外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若干新进展
4 德兴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研究
4.1 试验区概况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初步结论
5 有色金属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技术规范研究
5.1 规范编制总体构想
5.2 规范条文
5.3 规范条文说明
附表 我国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1 东北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2 华北内蒙古矿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及其表现
附表3 西北青藏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4 长江中下游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5 华南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附表6 西南区生态重建所采用的植物种及其表现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