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迈进建筑工程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 成立时间 | 2001年09月11日 |
---|---|---|---|
总部地点 |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岗厦社区彩田路3069号星河世纪A栋3801-3816 |
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原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的控股公司。 是一家...
公司口碑还是比较好的,首先是因为他们的施工速度快,一般都按时的完成施工,不会拖延工期。不仅价格方面是比较合理的,质量还是很好。它们是免费提供量房、验房、预算和平面图设计,他们的服务在当地口碑是非常好的...
重庆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冶金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 重庆惠庭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nb...
古代建筑的一个关键组合部分叫做博风板,起到支撑和保护建筑架构的作用;对于建筑步骤而言,上好博风板,就意味着建筑圆满收工。以博风命名,取其本意,更蕴含致力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博万物、筑风华\"的品牌理念。博风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建筑设计、总体规划、建筑策划、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公司拥有超过40名资深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但以丰富的宝贵经验为设计方案、施工图把关,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先进设计理念,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做到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节省投资,满足客户期望。完善的工作模式,更确保方案持
福州精业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福建省第一家民营建筑设计事务所,1996年8月本公司与台湾林同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福建林同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司法人缪天祺先生兼任合资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2006年8月合资公司合资期限已满。公司全体设计人员回归精业公司,并经建设部核定为建筑设计甲级资质。
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原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的控股公司。1979年进入深圳特区,是特区建设的先行者和开拓者。1983年公司正式成立,1998年率先改制为骨干员工持股的设计企业,同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7月更名为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建筑工程、电子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乙级资质,是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深圳市大型综合性设计机构之一。近三十年的历练和积淀,奥意建筑成长为极具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的工程设计公司。
公司涵盖了建筑工程、电子工程、城市规划、建筑智能化、风景园林、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查和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擅长高新科技园区、超高层公共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居住建筑设计,具有为高新科技产业提供从园区规划、项目咨询、工程设计到工程管理的全过程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公司服务区域遍布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全国经济发达区域。
近三十年的培养和锻炼,奥意建筑造就了一支超过600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专业团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90以上,拥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3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75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18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2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岩土)、咨询工程师、环保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工程师35人。近三十年的耕耘和付出,奥意建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伴随深圳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奥意建筑完成了各类建筑工程、电子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6000多万平方米,在深圳乃至全国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其中深圳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磁头扩建工程、长城计算机有限公司工程、电子科技大厦、新闻大厦、国税大厦、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群星广场、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虚拟大学、汕头超声电子工业园、江阴空中华西村、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吴江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湛江会展中心等40多个项目,先后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银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等70余个奖项。为总高度328米的“空中华西村”项目提供全过程设计服务,突破了国外垄断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技术壁垒,凸现了奥意建筑在超高层建筑核心技术方面的独有优势和强大竞争力。
利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QUS为平台进行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开发研究应用,开启了中国超高层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新篇章,在行业中享有卓越声誉。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以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全力打造“深圳质量”、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深圳”绿色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誉为建设领域“绿色先锋”城市。全市新建节能建筑(含绿色建筑)综合节能总量累计超过417.3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省用电103.31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008.47万吨,建筑综合节能减排对全社会的节能贡献率达30%,提前两年多超额完成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新建全绿”的指标任务。
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速提质
绿色建筑数量及规模继续稳居全国榜首。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20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其中2014年新增94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筑面积988万平方米;有19个项目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6个项目获得深圳市铂金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均最高等级),3个项目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最高奖)。全国最大绿色空港——深圳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0万吨;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获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成为深圳又一座地标建筑。
配套政策措施日臻完善。继《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市府令第253号)施行之后,深圳市陆续发布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深建节能〔2014〕13号)、《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优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绿色建筑评价及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深建节能〔2014〕23号)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深建字〔2014〕159号)等多个文件。“除完善配套政策外,我市还着力深入实施了一系列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新举措。”据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取消民用建筑方案设计节能审查,归并到规划部门设计方案核查环节一并实施;二是取消100%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作为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三是简化优化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流程,新建保障房验收后直接认定为国家一星级或深圳市铜级绿色建筑;四是优化“两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时限为竣工备案3个月,按实际比例退返;五是散装水泥企业资质推行诚信申报,取消外地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备案等。
绿色保障房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深圳率先在国内强制推行保障房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建筑走进寻常百姓家。截止到2014年,累计开工建设绿色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1万套,采用施工总承包、BT、BOT等方式,严抓严管,提升工程质量水平。2014年11月,龙悦居保障性住房三期工程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称号,是获奖项目中惟一的保障房项目。
绿色生态园区城区建设深入推进。光明新区作为国家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绿色生态城区之一,建设工作继续深化。南方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区和华侨城欢乐海岸绿色低碳景区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深圳国际低碳城”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成果荣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共同颁发的、全国惟一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前海深港合作区编制实施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示范区”。
国家“城市级”试点示范建设深入推进
深化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于2007年将深圳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市住房和建设局现已基本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以及市政府下达的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实现500栋公共建筑实时在线能耗监测,先后组织了四批、共182栋公共建筑能效公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正有序进入后续运维管理阶段。该市深入实施在国内率先编制发布的办公、商场、旅游饭店三类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实施《深圳市建筑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导文件,继续探索开展在国内率先启动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于2011年将深圳列为全国首批3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之一,要求完成不少于405万平方米(折算面积)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目前,深圳市已启动了169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改造面积达805.1万平方米,大部分采用了市场化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预计每年可实现节能量约1.1亿千瓦时,折合减排二氧化碳10.2万吨/年。
基本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深圳市于2009年成为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计划完成712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项目。截至目前,深圳市已出台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工作方案、资金管理、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规划及《深圳市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典型工程案例汇编》等政策技术文件,建成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项目超过739万平方米,项目能效测评及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市各区示范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建筑废弃物年综合处理能力提升至520万吨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由4个增加至5个,建筑废弃物年综合处理能力由400万吨提升至520万吨,2014年全市实际减排与利用建筑废弃物408万吨。顺利完成新屋围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招标工作,预计2015年底基本建成。发布施行全国首部地方建筑再生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深圳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品技术规范》(SJG25-2014)。
鹿丹村等旧改项目顺利实现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2014年,全市完成了鹿丹村旧改工程、银海工业区旧改工程、长源村旧改工程、茶光工业区升级改造等5个旧改项目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现场处理建筑废弃物约35万吨。其中,鹿丹村旧改工程现场综合利用的成功实施,创建了在市中心区拆除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先河,为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废弃物处理拓宽了思路。
推进绿色施工打造“深圳质量”
绿色施工多措并举,提升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水平。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推广选用节能的灯具与设备、合理设计工序,降低耗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推广使用雨水收集器、水循环作业系统、泥浆净化系统,加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节约建筑工地用水;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推广铝合金模板等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等,增加了材料周转次数,加速材料合理重复利用;在治污保洁和环境保护方面,全市所有建筑工地施工现场100%设置标准化围挡,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施工现场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有效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提升了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海上世界双玺花园、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14个项目获“第四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
推广应用BIM技术,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贯彻落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粤建科函[2014]1652号),启动编制《深圳市建筑工程BIM设计文件交付标准》,积极推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推广,发挥先进技术支撑作用,尽量减少设计错漏碰缺,提高设计质量。目前,BIM技术已在福田科技广场、华润大冲商务中心等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其中“莲塘口岸”、“深圳地铁9号线9104-1标段BIM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最佳BIM普及应用奖”。
启动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深圳质量。2014年4月,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14年-2018年)》,启动为期5年的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深圳市将深入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引导全市建筑行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消除渗、漏、裂、空等房屋质量通病,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作出积极贡献。2014年,全市获得国家级工程质量奖项7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1项。
物业管理“绿色 智慧”实现华丽蜕变
绿色物业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承载,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延续,是确保绿色建筑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自2011年起,深圳市率先举起了“绿色物业管理”的旗帜,倡导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深圳市政府和市住建局已在全市选取240多个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开展以节能、节水、垃圾减量分类、环境美化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物业管理试点,成效明显。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2013年及2014年,深圳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共启动万科物业、长城物业、彩生活物业、招商局物业、中信物业等82个小区的“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小区实现了环境美化、节能节水、垃圾分类、智能家居、安防监控、业主电子投票等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开始进入了智慧时代。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公布的2014年全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排行榜中,我市企业占22家,前20强深圳占9家。
2015年,深圳市政府继续将绿色物业管理试点和智慧社区试点列入全市重点工作,通过试点和示范项目总结经验,以规范、指导、推进绿色物业管理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并逐步健全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规范和推广模式。
散装水泥行业管理多措并举全国领先
作为全国第一批124个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全国第一批10个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城市,2014年,深圳市散装水泥使用量为1005万吨,使用率72%,继续保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使用量分别达2780万立方米和330万吨,继续处于省内第一、全国前列水平。累计实现节约标准煤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500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6亿元,在全省“三禁(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专项检查中排名第一。
据市住房和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散装水泥行业管理实施了许多新举措。第一,制定绿色搅拌站星级评价标准,推进绿色搅拌站建设。2014年,深圳市共有24家站点被省散办评为省级信用评价企业,其中8家获评绿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第二,将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核准的权限下放质监部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企业活力,释放制度红利。第三,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资质审批率先推行诚信申报制度,实行“信任在先、核查在后”的办事模式。第四,进一步完善对建材进场报审、进场复验、使用报审、加工使用等全过程有效监管制度,研究建立建材检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监督抽检长效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 《北京朝阳公园东南部地区发展研究》
◎ 《济南山大路高科技中心区策划与初步规划研究》
◎ 《2000北京CBD规划研究》
◎ 《2009北京CBD东扩规划国际招标》
◎ 《共享国贸商圈的繁荣集结地--北京乐城中心》 (新楼盘)
◎ 《再造的精巧--山水蓝维住区改造设计》(地产界)
◎ 《折衷亦另类乎?--记重庆北碚大学科技园主楼方案》(地产界)